《狼来了》 第二教时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感受音乐和配乐朗诵,能用符合内容的不同动作、表情表现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随配乐朗诵学习语言(旁白、角色对话),大胆、试着学习表演戏剧表演《狼来了》。
(2)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享受表演的快乐,并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9张图片(羊;农民伯伯着急、生气;狼及放羊小孩不同表情的图片,如赶羊、喊叫、无聊、得意、害怕等)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放羊》
教师:“
,小羊们‘咩’走喽!”
在小羊音乐的伴奏下,教师扮放羊的孩子,幼儿扮小羊进场。
(二)语言节奏:《好孩子要诚实》
《好孩子要诚实》为两声部,启发幼儿两声部朗诵协调一致。
儿歌 《好孩子要诚实》

(三)发声:《狼来了》
启发幼儿根据多媒体出现的内容进行歌唱,唱后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四)复习歌曲:《我爱我的小羊羔》
启发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表现出幼儿爱小羊的情感。
(五)新授
1.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内容
(1)听音乐回忆名称。
(2)游戏:《听音乐举图片》。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举出符合音乐形象的图片,互相交流、分享,并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3)游戏:《哑剧表演》。启发幼儿边听配乐朗诵的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用动作、表情讲故事。“今天,我们玩一个《哑剧表演》的游戏。什么是哑剧表演?哑剧表演说话吗?”(不说)“对!不说话,只用动作、表情来表演。你们用心听着配乐朗诵,想一想用什么动作和表情,来表演《狼来了》的故事情节,看谁表演的最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4)游戏:《看图片讲故事》。教师根据《狼来了》的故事情节,按顺序出示相应的多媒体,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试着用旁白和对话讲故事。及时表扬用心看多媒体,大胆试讲的幼儿。
(5)游戏:《配音表演》。教师启发引导幼儿,边听音乐,配上主要的语言。
1)第一、二遍音乐。
①农民在(41)~(48)小节处配语言:“狼呢?在哪里?狼呢?”
②小孩在(45)~(48)小节处得意大笑:“我是骗你们的!”
③农民在(49)~(52)小节处说:“我们上当了,你是个说谎的孩子。”
2)第三遍音乐。
①农民在(37)~(40)小节处说:“放羊小孩又骗人了,我们不去救他,再也不上当了,干我们的活吧!”
②小孩在(61)~(64)小节处说:“我的羊全被狼吃掉了,以后再也不说谎了。”
2.启发幼儿表演
启发幼儿用语言、动作表现戏剧表演《狼来了》的主要音乐形象和内容。
(1)个别动作练习。“你们想想这个戏剧表演里都有谁?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动作?”启发幼儿说出、做出后,教师请个别动作符合内容的幼儿示范,引导其他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向其学习。
1)小羊:吃草、顶角、向前走转圈,跪扭等。
2)小孩:放羊、无聊、得意大笑、想坏主意、后悔等,狼来了害怕。
3)农民:劳动(锄地、收割等)奔跑、寻找、指责、生气等。
(2)完整听音乐,用动作表现不同角色的形象。
(3)重点语言(旁白、角色对话)练习。观察多媒体的图片,引导幼儿在分析、比较中,根据故事的不同情节,学说在相同音乐伴奏下一、二、三段的不同语言(旁白和角色对话),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4)启发幼儿随配乐朗诵学说旁白和角色对话。“小朋友,仔细听着音乐,想想《狼来了》的情节,小声随配乐朗诵完整地讲一遍故事。
3.观看示范表演和学着表演
(1)观看示范表演:“看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狼来了》?每个角色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表情怎样?”
(2)在教师的带领下扮演每一个角色,在配音朗诵的伴奏下,完整地学说旁白和角色的语言。
1)完整地练习一遍。
2)根据练习情况,放慢速度、练习幼儿没有掌握的旁白和角色对话。
(六)律动:《赶羊回家》
幼儿自愿结组,分别扮演放羊小孩和羊,在音乐伴奏下放羊小孩赶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