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材分析

三、教材分析

(一)音乐

1.音乐的情节性

这首音乐是带有情节性的:兔子——活泼、跳跃;乌龟——慢、稳健、有力;庆贺——欢快、热烈;表现情绪的形象音乐——放枪、睡觉、最后热烈的掌声;颤音——烘托欢快或紧张的气氛。

2.角色的语言

在音乐中配上角色的语言:既能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情绪、故事情节,又便于幼儿配乐朗诵、表演。

(1)表现兔子骄傲的语言。

(2)表现乌龟坚持到底的好品质的语言。

(3)表现花、草、石头、河流的语言。

(4)表现观众加油、鼓劲、庆贺的语言。

(二)语言表现手段和非语言表现手段

1.语言表现手段

(1)咬准字音:是、比赛、得、谁、树、知道、乌龟、睡、爬、赢、准、早、迎、怎么、哪能、山脚下、棵。

(2)理解词:坚持、祝贺、骄傲、缺点、比赛。

(3)儿化音:猴儿。

(4)轻声:怎么。

2.非语言表现手段

(1)动作:乌龟、兔、猴、猫、鸡、鸭等动物的律动。

1)乌龟动作建议。基本动作:脚按二分音符的节奏慢慢地走,膝盖向外弯曲,两手臂从身体背上的硬壳和胸前的壳伸出来,走起路来头一伸一缩。乌龟随剧情的发展可以做走、跑步、抬头、擦汗、累(捶腰、捶腿)等符合内容的不同动作。

2)猴子动作建议。准备动作:两臂自然上屈至胸两侧,手自然下垂成猴爪状。基本动作:双腿微屈向左横跳一步,右手心朝上搔耳朵。双腿微屈,双手搔耳朵,嘴作尖尖嘴状。右腿踏点地在左脚前,两腿弯曲,左手臂上屈至胸前,手自然下垂成猴爪状,右手放在眼上方,向左右观望。随剧情的发展可以做吹哨、挥旗、伸拇指等符合内容的不同动作。

3)兔子动作建议。基本动作:两手(或单手)放在头上当耳朵,或两手在胸前手腕自然下垂,双腿同时离地,着地时用脚掌,两膝弯曲,跳时轻巧有弹性。随剧情的发展可以做高傲、睡觉、摘花、采蘑菇等符合内容的不同动作。

(2)表情。

1)兔:看不起乌龟的高傲表情、惊讶、难为情的表情。

2)小动物高兴、祝贺的表情。

(三)难点和重点

1.难点

(1)感知不同性质的音乐。

(2)动作思维、肢体语言。教师要通过反复地用形象化的语言,启发、引导幼儿做出。

2.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听音乐、听配乐朗诵、讲故事、看示范表演、看多媒体图片、角色带着表演、参加表演……)用多种感官参与对音乐的感受,但要以听为主,讲故事、看图片、看表演……都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特别要引导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去从音区的高低、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特殊的表现手段上去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2)欣赏之前幼儿要初步具有参与活动的知识技能,如兔子、乌龟,其他小动物的律动,了解戏剧表演的故事情节,并初步会故事对话表演。

1)第一教时。感受音乐的性质,初步了解戏剧表演《龟兔赛跑》的情节。会根据多媒体上的场景布置图,合作布置场景,初步会听音乐表演相应的角色。

2)第二教时。初步掌握乌龟、兔子两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初步能合乐表现。

3)第三教时。初步做到人人会表现主要角色的语言、动作,及模拟场景,用动作思维、肢体语言扮演场景,并能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

4)第四教时。启发引导幼儿用讨论的方法创编《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情节,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试着迁移在用肢体布置的场景中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