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教时

《小蝌蚪找妈妈》 第二教时

一、活动目标

(1)在多次感受歌曲《小蝌蚪找妈妈》,并初步学会唱第一段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看着《小蝌蚪找妈妈》的图型谱上的符号,在分析、概括、讨论、探索中试着将金鱼、螃蟹、乌龟与青蛙相似的特征,用迁移的方法唱进第二~第四段的(5)~(8)小结中,幼儿学唱歌曲第二~四段,培养幼儿的迁移能力。并根据多媒体的图片,启发幼儿概括其主要内容将儿歌唱进旋律中,学唱第五、第六段歌曲,培养其分析、概括能力。

(2)在小蝌蚪找妈妈和小动物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及体验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亲情。

(3)在模仿探索中学着用节奏乐为(曲六)《小蝌蚪找妈妈》配伴奏。

(4)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其大胆参与。

二、活动准备

(1)进一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

(2)准备小铃、铃鼓、铝板琴,并学会铝板琴正确的演奏方法:演奏时,全身及手腕要放松,不要耸肩、两臂架起,握棒时,掌心向下,腕部放松,富有弹性地敲击。

(3)学会第五、第六段歌曲的儿歌(歌词)。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活泼的小蝌蚪》

启发幼儿在欢快的、活泼的(曲二)《活泼的小蝌蚪》的音乐伴奏下,欢快地游动。

(二)发声

(三)在探索中,学唱(曲六)《小蝌蚪找妈妈》

1.复习第一段

(1)听前奏回忆歌曲名称,进一步感受歌曲内容,并激发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感。

1)教师边表演边唱一遍:“听听歌里唱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讲出唱出。

2)教师再次边表演边唱。“歌里唱的小蝌蚪长的什么样?”(大脑袋、长尾巴)教师重点和幼儿一起多次练习。

3)教师边唱边表演,激发其想妈妈,着急地找妈妈的情感:“想想,歌里唱了什么”,唱后幼儿回答出,教师有感情的边唱边表演。“小蝌蚪边游边想什么?”(想妈妈)“小蝌蚪想妈妈时,说了什么?”(可爱的妈妈,您在哪里?)教师带幼儿练习唱出。“小蝌蚪最后是怎样喊着找妈妈的?”教师有感情地和幼儿一起边喊边做动作

(2)幼儿练习。放慢速度唱一遍→看多媒体唱一遍→边唱边做到处找妈妈的动作与表情。

2.学唱第二~四段

激活幼儿的已知经验,启发幼儿根据金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的主要特征,用迁移的方法唱进(5)~(8)小节内。学唱(曲六)《小蝌蚪找妈妈》第二~四段。

(1)“鸭妈妈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什么样?”(两只大)教师引导幼儿试着唱进(5)~(8)小节中(二遍)。

(2)“金鱼妈妈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妈妈有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试着唱进(5)~(8)小节中。

(3)小蝌蚪又去找谁?(螃蟹)螃蟹妈妈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的什么样?(启发幼儿试着唱进(5)~(8)小节中

(4)出示《小蝌蚪找妈妈》图形谱,引导幼儿看着图形谱用迁移的方法试着唱(1)~(4)段(二遍)。

小蝌蚪找妈妈图形谱

3.学唱第五、第六段

启发幼儿根据多媒体上图片,在探索中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将第五、第六段儿歌,唱进旋律中,学唱第五、第六段歌曲。

(1)学唱第五段“小蝌蚪,刚见到妈妈时很高兴但又很奇怪为什么?”

1)多媒体中,出示青蛙和小蝌蚪的画面,启发幼儿进行对比(因为妈妈和小蝌蚪长得不一样)

2)“青蛙妈妈说了什么?”幼儿泛讲后引导幼儿集体学句:“你们现在还小呢?等你们长大了,就会跟妈妈一样了。”

3)“小蝌蚪见到了妈妈高兴地说什么?”引导幼儿边欢呼地说:“我们找到了妈妈!我们找到了妈妈!”

4)“小蝌蚪在妈妈身边一天天长大,有什么变化?”听教师范唱第五段,幼儿回答出内容后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引导幼儿念出第五段的儿歌。

“小朋友,再看看图片(图3-16),想想小蝌蚪先长出两条什么腿?(后腿),以后又出长两条什么腿(前腿),小蝌蚪的长尾巴慢慢就掉了,和妈妈长的完全一个样了。

图3-16 青蛙的成长过程

5)再次引导幼儿念儿歌《小蝌蚪找妈妈》第五段(即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第五段歌词),并启发幼儿试着唱进旋律中。

6)放慢速唱一遍→看图片唱→边做动作边唱。引导幼儿高兴地在歌曲后面欢呼!“我们和妈妈长的一个样了。”

(2)在多媒体中出示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小青蛙在青蛙妈妈周围,有的爬在青蛙妈妈身上,有的蹲在青蛙妈妈身边……)启发幼儿学唱第六段,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小蝌蚪变成了小青蛙和妈妈长一个样,他们心里怎么样?”(很高兴)“他们特别高兴围在妈妈的周围,有的还爬在妈妈的身边,真开心!他们对妈妈说什么?”

1)引导幼儿有感情地念儿歌。

2)启发幼儿试着唱进旋律中:并引导幼儿在结束后欢呼:“耶!”放慢速度唱→看图片唱→边唱边做动作。

(四)为《小蝌蚪找妈妈》配伴奏

激活幼儿的经验,发挥想象在观察模仿中学习为歌曲《小蝌蚪找妈妈》配伴奏。

《小蝌蚪找妈妈》节奏乐图形谱

(9)~(16)

(17)~(22)

1.欣赏老师边唱第一段边配节奏乐

“小朋友,听一听,看一看老师的演奏,这首歌曲是用几种乐器伴奏的?(3种)“哪3种”(小铃,铃鼓,铝板琴)

2.再次欣赏

“听听,想一想配上节奏乐声音怎么样?配上乐器,好像有什么声音?”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配上节奏乐很好听,好像有流水声。”引导幼儿用3种乐器敲出基本节奏型:流水声。

(1)引导幼儿边唱(1)~(4)小节边用小铃敲出两分音符的流水声。

(2)引导幼儿用铝板琴模仿教师的演奏方法边唱(1)~(8)小节,教师引导幼儿右手拿一个打锤从低音向高音刮奏(每小节一次)。提醒幼儿正确拿锤姿势(两臂架起手腕放松有弹性地轻轻敲)出示节奏谱练习两遍。

(3)“小朋友想一想,铃鼓,怎样敲能发出哗啦啦啦的流水声呢?“幼儿尝试后出示图形谱练习。

“小蝌蚪身体很小,在水中游时,发出的声音是大还是小?“(小)启发幼儿边唱边轻轻摇出哗啦啦的声音。

3.教师再次边唱边示范

“听听歌曲,看看节奏乐表演,每一种节奏乐是怎样敲的?从头到尾敲的一样吗?”

幼儿讲出后,教师用相应的乐器敲出。及时表扬用心观察、大胆跟做的幼儿。

4.在模仿探索中学习节奏乐的不同节奏型

(1)教师示范第一段后引导幼儿用手拍出节奏乐小铃的节奏型。

1)重点练习节奏型——

①启发幼儿边念歌词,边拍出歌词的节奏。游——(三遍)。

②边唱(5)~(7)小节边拍出节奏型。

③边看节奏型谱边拍出小铃的节奏型。

2)出示节奏乐谱引导幼儿用小铃练习,认识反复记号,提醒幼儿重复练习(三遍)。

(2)教师示范第一段铃鼓的演奏后引导幼儿用手拍出铃鼓的节奏型。

1)“看看铃鼓除了有哗啦啦的流水声,唱到大脑袋、小尾巴时是怎样敲的?”启发幼儿拍出。“想想和小铃敲的一样吗?”(一样)

2)出示节奏型,引导幼儿边唱边练,重复练习(二遍)。

(3)教师边唱边演奏铝板琴,引导幼儿学习铝板琴的节奏型。“小朋友,看一看铝板琴后半段是怎样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

1)启发幼儿伸出两手的食指书空,随教师边唱边练习。

2)两食指放在腿上轮流敲击练习→教师敲铝板琴,幼儿在腿上练习→边唱“游来游去。找妈妈……”边敲铝板琴。

3)出示节奏乐图形谱,引导幼儿练习。

《小蝌蚪找妈妈》节奏图形谱

(1)~(8)

(9)~(16)

(17)~(22)

①一种乐器一种乐器练习,练习铝板琴时,幼儿先在腿上用食指书空练习,教师带个别能力强的幼儿用铝板琴练习。

②幼儿分3组,分别拿小铃、铃鼓和铝板琴合奏(三遍,每一遍交换乐器)

(五)结束

幼儿自愿拿一种乐器(其他两种乐器放在箩筐内)边唱边敲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