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回来了》 第一教时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欣赏戏剧表演《萝卜回来了》,知道名称,初步理解内容,对戏剧表演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2)培养幼儿欣赏的好习惯,专心听、用心看,看后要热烈鼓掌。
(3)感受(曲一)《天气真冷呀》,及小兔、小猴、小熊3只小动物的律动音乐,并在探索中为小动物律动的音乐配节奏乐。
(5)整体认读汉字“萝”“卜”“回”“来”“了”“小”“猴”“熊”。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1)认识过冬天并了解冬天的特征。
(2)学过小兔、小猴、小熊的律动。
(3)会唱歌曲《小雪花》。
(4)认识过小乐器(小铃、圆舞板、铃鼓),并会进行节拍伴奏。
(二)物质准备
(1)排练好示范表演。
(2)多媒体。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雪花》
边唱《小雪花》,边看天空,两手随意做雪花慢慢飘落的动作与表情。
小雪花

(白)雪花真美呀!
(二)二声部儿歌朗诵:《萝卜回来了》

(三)发声:《萝卜回来了》

(四)儿歌:《互相帮助要记牢》
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互相帮助要记牢》

(五)新授
1.引发兴趣、交待任务
教师出示多媒体:“小朋友,你们看看多媒体,从多媒体上的场景看,这是一件发生在什么季节的事情?”(冬天)
“你们从哪儿看出是冬天?”教师与幼儿讨论后小结:“小朋友说得对,台上的布景是个雪天。雪下得大不大呀?”(大)“对!好大的雪呀!大雪把各处都变白了,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又刮风又下雪。天气好冷呀!”
“今天老师请你们看一个表演,这个表演是讲在冬天下雪时发生的事,表演的名字叫《萝卜回来了》。”(认读汉字)
2.幼儿欣赏示范表演,逐步理解内容
(1)第一遍表演。“小朋友,我们欢迎教师们为我们表演!(鼓掌)小朋友,看完后,要告诉老师表演的名字叫什么?表演里讲了一件什么事?”(观看第一遍)表演后提问小结(《萝卜回来了》)。
(2)第二遍表演,掌握角色出场的顺序。“小朋友都还愿意看一遍表演,我们再看一遍。一边看一边想,表演里都有谁?谁先出来的?谁第二个出来?谁最后出来的?”(观看第二遍)观看后提问:
1)“表演《萝卜回来了》里面有谁?”(小兔、小猴、小熊)
2)“谁第一个出来找东西吃的?”(小兔)“谁第二个出来找东西吃的?”(小猴)“谁第三个出来找东西吃的?”(小熊)
3)“他们找到东西吃了吗?找到了什么?”(萝卜)
(3)第三遍表演,让幼儿初步理解内容。“从小朋友们的掌声中,我知道了小朋友还想看表演对吗?”(对!)“我们再请老师们为我们表演一遍。小朋友们要一边看一边想,萝卜怎么又回来了呢?仔细看看小动物们找到萝卜想吃的时候,想到了什么?”(观看第三遍)观看后提问:
1)“下雪了,小兔找不到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大萝卜,他想吃,可他为什么不吃,要送给小猴吃?”幼儿回答后总结:“小兔刚想吃萝卜,可是一想,‘雪下得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一定很饿。’所以小兔就把大萝卜送给了小猴吃。”
2)“下雪了,天很冷,小猴子睡觉起来,肚子饿了,到外面找不到东西吃,忽然看见门口有个萝卜,他为什么不吃?想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
3)“小熊睡觉起来,肚子也很饿,正想到外面找东西吃,忽然见到门口有个大萝卜,他想吃,可他为什么不吃又送给了小兔。”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
4)“小朋友想想,萝卜是怎么回来的?”教师和幼儿边讨论,边用填空的方式小结:“小兔在雪地里找到一个大萝卜,自己舍不得吃就送给好朋友谁呀?”(小猴)→“小猴高兴地发现自己门口有一个大萝卜,自己也舍不得吃就送给了好朋友谁呀?”(小熊)→“小熊肚子也很饿,发现门口有个大萝卜,自己舍不得吃就送给了好朋友谁呀?”(小兔)“转了一大圈,萝卜回到了谁那儿?”(小兔)“对!转了一圈萝卜又回到了小兔家门口,所以这个表演的名字叫《萝卜回来了》。”
3.感受音乐,并为小动物的律动的音乐配节奏乐
(1)感受曲一《天气真冷呀》,同时在多媒体上出示刮风下雪的画面:“刚才小朋友看表演时,也听到了音乐,现在我们再仔细看看多媒体,听听音乐《天气真冷呀》是怎么样的?”
1)“听听音乐是怎样的感觉?”(有刮风的声音)“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天气真冷呀》,讲的是冬天又刮风又下雪,天气很冷的事。”
2)再次感受曲一,观看冬天刮大风、下大雪的多媒体,进一步了解曲一《天气真冷呀》的内容,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小朋友,听听音乐,看看多媒体,刮着大风,下着大雪,好大的雪呀,地上白了,树上白了,屋顶上也白了,天气冷不冷?”(冷)“冷怎样表现,你们用表情、动作做一做”(及时表扬大胆试做的幼儿)“你们怎么能知道天下大雪了?”(眼睛看着天,用手接着雪)“用什么动作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很冷?”(嘴哈气、搓手、跺脚、缩着脖子、手抱着肩……)幼儿说出后,教师上升为艺术动作做出,并启发幼儿跟做。
3)再次听音乐,启发幼儿把冬天下大雪、天气冷的情景做出来,及时表扬大胆试做的幼儿,并请动作、表情好的幼儿做示范。
4)再次感受音乐,教师进行语言提示,北风吹、雪花飘、天气真冷呀!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情把冬天下大雪、天气冷的情景表现出来,及时表扬表情好、动作好的幼儿。
(2)启发幼儿为小动物(兔、猴、熊)的音乐配节奏乐。
1)感受曲五《小熊》。
①“听听音乐怎样?”(音乐有点慢)
②边听曲五《小熊》,边观看师跳小熊的律动。“想想这是哪个小动物的音乐?”(小熊)“对!这是一首小熊的音乐,节奏有点慢,表现小熊笨拙可爱的样子。”
③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拍拍手。
④“听听音乐,想一想用什么乐器伴奏最好。”(用舞板和大鼓)“为什么?”(舞板、大鼓的声音比较粗,有点像小熊走路,笨重的)
⑤听曲五,教师按节拍敲大鼓,启发幼儿用舞板按节拍伴奏。
2)感受曲三《小兔》。
①“听听音乐有什么感觉?”(很欢快)
②“再听一遍音乐,好像是哪个小动物的音乐?”(小兔)“为什么?”(音乐很欢快,好像小兔蹦蹦跳跳)
③边听音乐启发幼儿按节拍拍手。“想一想用什么乐器为小兔伴奏?”(小铃)
“为什么?”(小铃声音是很欢快的)
④听曲三,教师跳小兔的律动,启发幼儿用小铃为其伴奏(二遍)。
3)感受曲四《小猴》。
①“听听这首音乐好听吗?有什么感觉?”(好听)
②边听音乐,边欣赏教师表演的小猴的律动:“听听音乐,看看表演,想想这首音乐是哪个小动物的音乐”(小猴)
③再次边听音乐,边欣赏教师表演小猴的律动:“听听音乐,看看表演,有什么感觉?”(音乐听起来很好玩,好像是说小猴很顽皮的爬高做游戏)
④听音乐,欣赏教师边念《小猴》的儿歌边做的律动,启发幼儿按节拍拍手。
⑤“你们想想用什么乐器为小猴的音乐伴奏?”(铃鼓)“为什么?”(铃鼓有哗啦啦的声音,好像小猴高兴地跳舞)
⑥出示节奏乐图形谱,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念《小猴》的儿歌,启发幼儿看着节奏乐图形谱练习(二遍)。

再次欣赏示范表演:启发幼儿听到冬天的音乐时做出相应的动作与表情,听到小动物律动的音乐时,在教师的提示下,启发幼儿用相应的乐器为其伴奏。“小朋友,你们觉得小兔、小猴、小熊他们是怎样的小动物?”幼儿讨论后小结:“小朋友讲得好,他们是团结友爱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都能想到同伴,他们找到吃的东西自己不吃,送给同伴吃,他们真好!”
(六)结束
(1)“小朋友,我们谢谢老师为我们表演!”(谢谢各位老师)
(2)3个演员出场,小兔手抱一个大萝卜对小猴讲:“小猴你的肚子一定很饿,你吃吧!”小猴接过萝卜说:“谢谢!”转身对小熊说:“小熊,你的肚子一定很饿,这个萝卜给你吃吧!”小熊接过萝卜说:“谢谢!”走到小兔面前对小兔讲:“你的肚子一定很饿,这个萝卜给你吃吧!”小兔、小猴、小熊说:“小朋友们的肚子一定饿了,我们把大萝卜送到厨房间烧成菜给小朋友吃吧!”小朋友边鼓掌边说:“谢谢!”
(3)幼儿手拿小乐器,边念《互相帮助要记牢》的儿歌边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