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来了》 第三教时
一、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音乐及初步会听配乐朗诵表现《狼来了》的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幼儿能随音乐用动作、语言(旁白、角色对话)、表情,分角色初步表演戏剧表演《狼来了》。
(2)充分享受合作进行戏剧表演的乐趣,并能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二、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操作板(塑料垫板)、图片每人一套(9张不同情节的图片;①小羊、小孩;②小孩无聊;③小孩想坏点子;④小孩喊:“狼来了!”;⑤农民奔跑着急找狼;⑥小孩得意洋洋;⑦农民生气;⑧农民劳动(第二段音乐);⑨小孩难过,改正缺点。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放羊》
同一教时。
(二)语言节奏:两声部儿歌朗诵《好孩子要诚实》
同二教时。
(三)发声:《狼来了》
同二教时。
(四)复习歌曲:《好孩子要诚实》
启发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歌。
好孩子要诚实

(五)新授
1.进一步感受戏剧表演《狼来了》
(1)听音乐前奏回忆名称。
(2)完整听配乐朗诵的音乐。启发幼儿边听边用动作、表情、语言(旁白、角色对话)表演出来。“小朋友,你们用心听音乐,动脑筋想一想,戏剧表演里都讲了什么?用动作、表情和语言把戏剧表演《狼来了》表演出来,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表演的是什么故事,一听就知道戏剧表演《狼来了》中每个角色讲了什么话。”
(3)听音乐举图片。“小朋友,你们想想这个音乐故事里有什么角色,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情节,请你们边听音乐边举图片。”幼儿听音乐举图片,教师巡视。
2.分段欣赏讨论探索
分段欣赏,边听音乐边摆图片,在讨论探索中,加深对戏剧表演《狼来了》内容顺序的记忆。
游戏《看谁摆的对》:“小朋友,我们分段听《狼来了》的音乐故事,边听音乐边做一个《看谁摆得对》的游戏。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应该摆什么角色,什么表情的图片,就按音乐顺序从左到右把图片插在你们的操作板上。请你们把根据《狼来了》的故事画的9张图片,摆在脚的面前,把操作板放在腿上,边听音乐边摆图片,看谁摆得对。摆好后,你们要告诉大家摆的是什么角色,什么表情的图片,为什么这样摆。”
逐段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摆图片,讨论后教师在多媒体中出示相应的图像。并引导幼儿说相应的语言。
(1)~(16)小节:小孩、小羊。
(17)~(28)小节:小孩无聊的动作和表情。
(29)~(32)小节:小孩想坏点子的动作和表情。
(33)~(36)小节:小孩喊:“狼来了!”
(37)~(44)小节:农民奔跑着急找狼。
(45)~(48)小节:小孩得意洋洋、小羊。
(49)~(60)小节:农民生气/农民劳动(第二段音乐)。
尾声(61)~(64)小节:小孩难过改缺点。
3.看图讲故事
启发幼儿在音乐的氛围中,用心、用耳、用眼、用脑、用肢体、用嘴、用手、用脚,随音乐的旋律进行表现、表达。
启动幼儿边看自己操作板上的图片边随音乐讲故事。
“小朋友你们一边用心听音乐,用眼睛仔细地看看自己操作板上的图片,边动脑筋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小声地清楚地把故事讲出来。”
4.观看示范表演
“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表演的?你们可以坐在位子上跟着老师的表演学一学演一演。
5.共同表演
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戏剧表演的内容、情节,扮演每一个角色,共同表演。
(六)律动:《赶羊回家》
幼儿自愿结组,分别扮演放羊小孩和羊,在音乐的伴奏下,放羊小孩赶羊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