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教时

《小蝌蚪找妈妈》 第一教时

一、活动目标

在熟悉《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情节,并会对话表演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受音乐,在听、看、玩的过程中,了解音乐的性质及音乐形象,初步了解音乐的内容,并初步跟唱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第一段。

在感受过程中启发幼儿将音乐与故事情节初步联系起来,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激发小蝌蚪想念妈妈和爱妈妈的情感,并体验到帮助朋友的快乐。

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大胆参与。

二、活动准备

幼儿已听过的故事,并初步会故事对话表演。

学会鸭子、金鱼、乌龟、螃蟹、青蛙的两声部儿歌表演。

排练好示范表演及准备好配乐朗诵、对话录音、音乐录音。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来了”

幼儿在(曲一)《池塘里的青蛙妈妈》的音乐伴奏下,脚走小碎步,手拿柳条随风摆动,教师配乐朗诵:暖和的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芽,绿色的柳条随风摆动,春天真美呀!

(二)发声练习

启发幼儿看着多媒体上的小动物,唱出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新授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小朋友,刚才唱的小动物中,谁和他的妈妈长的不一样?(小蝌蚪)他的妈妈是谁?(青蛙),他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小蝌蚪找到妈妈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他们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有许多热心的小动物,告诉他妈妈长的什么样,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蝌蚪终于找到了他亲爱的妈妈——青蛙。我们已经知道了《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并且会表演,今天我们要听一首音乐,这首音乐的名字叫《小蝌蚪找妈妈》我们听听在音乐里告诉我们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2.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性质及音乐形象,初步了解内容。

(1)欣赏(曲一)《池塘里的青蛙妈妈》。(幽雅、缓慢、抒情、优美)

1)“听听音乐是怎样的?好听吗?(好听)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很美,有点慢)

2)在多媒体(春天,花红柳绿……)的背景下配乐朗诵再欣赏一遍。“听一听,看看多媒体,想想音乐是怎样的?”

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音乐有点慢,很美,是抒情优美的(伴随动作),春天风景很美,好像看到柳树随风飘扬。”

3)欣赏在(曲一)《池塘里的青蛙妈妈》配乐朗诵下教师扮演青蛙的表演,帮助幼儿理解内容。教师表演后讲:“我要跳进池塘里生宝宝了。”教师:“青蛙从池塘里的泥洞里爬出来后,去干什么了?”(跳进池塘里生宝宝)

4)启发幼儿随音乐(曲一)《池塘里的青蛙妈妈》做伸伸腿,从泥洞里爬出来跳进池塘里生宝宝的动作与表情。

5)复习青蛙的儿歌:启发幼儿分两声部边做动作边进行两声部朗诵。

(2)欣赏(曲二)《活泼的小蝌蚪》。(节奏明快、旋律跳跃、活泼欢快)“青蛙妈妈生的小宝宝,慢慢地变成了什么?”(小蝌蚪)

1)在多媒体的背景下配乐朗诵,幼儿欣赏第一遍。“听听音乐和配乐朗诵,看看多媒体里的小青蛙高兴地游来游去,想想音乐是怎么样的?”“音乐是快还是慢的?”(快的)

2)再次欣赏一遍。“看看多媒体,想想小蝌蚪长的什么样?他们在干什么?你们可以学一学小蝌蚪游游。”幼儿泛讲后教师边做动作边小结:“一群大脑袋,小尾巴的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嘻嘻哈哈地高兴地玩着笑着真开心啊!所以音乐听起来是活泼欢快的。”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学小蝌蚪高兴地游来游去。

3)再次欣赏音乐。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蝌蚪的动作,及时表扬两手在身体后做一条尾巴,脚走小碎步游来游去的幼儿。

4)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欣赏(曲六)《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游来游去很开心,很高兴,怎么变得不高兴了?他们看到了什么?他又想干什么?”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原来看到了一群小鸭子跟着鸭妈妈开心地玩,他们就互相问,“我们的妈妈呢?我们怎么没有见过妈妈,我们的妈妈长的什么样?”“他们去问谁了?”(鸭妈妈),鸭妈妈怎样念着儿歌出来了?

1)复习《小鸭两声部儿歌》,边念边做动作。

2)“小蝌蚪问了鸭妈妈什么?”

复习和鸭妈妈的对话(两遍)。“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他在哪里好吗?”

鸭妈妈:“看见过,你们的妈妈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宽又大,好孩子,到前面去找吧!”

“谢谢您鸭妈妈,再见!”

“不用谢,再见”

3)欣赏歌曲“小蝌蚪找妈妈”第一段(二遍),启发幼儿在反复感受的过程中,随意跟唱第一段。

①教师唱一遍。

②教师边唱边表演。

③在节奏乐伴奏下教师边唱边表演(三遍),启发幼儿跟喊“妈妈。妈妈。您在哪里啊!我们好想您啊!”

④教师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后唱一遍。启发幼儿随意跟唱。

(4)欣赏(曲三)《金鱼》。(抒情、优美)。

1)在多媒体的背景下,教师配乐朗诵二遍:“听、音乐怎么样?”(很美)

2)欣赏教师示范表演:“看看多媒体,听听音乐,看看老师的表演,想想音乐怎样?”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金鱼摇动着漂亮的尾巴,在水中好像开了一朵朵的鲜花真美啊,所以这首音乐是抒情、优美的。

3)幼儿随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4)复习金鱼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对话。“小蝌蚪看见了金鱼说了什么?”“小蝌蚪向金鱼妈妈游去叫妈妈时,小金鱼说了什么?”“金鱼妈妈,怎样帮助小蝌蚪找妈妈的?说了什么?”“小蝌蚪说了什么?”“后来又遇到了谁?”(螃蟹)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并引导幼儿一起学说每一部分的对话。

(5)欣赏(曲四)《螃蟹》。

1)在多媒体背景下及教师的配乐朗诵下感受音乐(一遍)。

2)教师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二遍),启发幼儿跟随音乐朗诵儿歌。

3)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跟做螃蟹的动作。

4)复习螃蟹妈妈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对话。“小蝌蚪说什么?”“螃蟹妈妈说什么”“后来又遇到了谁?”

(6)欣赏(曲五)《乌龟》。(慢而低沉)

1)感受音乐的性质。

①在多媒体及配乐朗诵下感知(一遍)。“音乐听起来怎样?”

②在音乐和配乐朗诵下教师示范(二遍)“听听音乐看看表演,想一想这首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这首音乐是说乌龟的事,乌龟走路,爬的很慢,所以音乐是慢而低沉。”

③启发幼儿在音乐伴奏及语言节奏的提示下用动作表现音乐。坐着做动作→站起来做动作→边走边做动作。

2)复习和乌龟妈妈的对话。“小蝌蚪发现乌龟身上长着什么像妈妈?”(长着4条腿)“怎样问乌龟妈妈?”“乌龟妈妈怎样帮助小蝌蚪的?”(引导幼儿练习对话)

3.和妈妈团聚

(1)复习小蝌蚪和妈妈的对话,青蛙妈妈来到了小蝌蚪面前说了什么?(幼儿集体练习)“小蝌蚪向妈妈问了什么问题?”(引导幼儿集体学说对话)“青蛙妈妈怎么说的”“小蝌蚪的心里怎样?”(引导幼儿集体学说)

(2)复习儿歌《小蝌蚪找妈妈》第五段、第六段的歌词,及青蛙儿歌,在练习朗诵过程中激发幼儿找到妈妈欢快的情感。

(四)结束

边念小青蛙儿歌(二)边出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