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雨伞》 第二教时

《黄雨伞》 第二教时

一、活动目标

(1)在初步熟悉绘本《黄雨伞》的内容和对话及主要3首音乐《下雨》《拉特斯基进行曲(片段)》《花园》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

(2)启发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用节奏乐为音乐伴奏。

(3)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胆尝试,不怕做错。

二、活动准备

(1)了解绘本的内容和初步学会剧本的对话。

(2)已经对绘本《黄雨伞》有一个完整良好的印象。

(3)已认识过铝板琴,并在铝板琴的音上,贴上的标志。

三、活动过程

(一)律动:《开车》

在小汽车的音乐伴奏下,启发幼儿脚走小碎步,看着“交通警”的指挥直行或向左(向右)拐弯前进。(一幼儿扮交通警)

(二)语言节奏游戏

启发幼儿模仿说出各种车辆的叫声。全体幼儿接说是××车。

(三)发声

启发幼儿看着多媒体开花的方位用歌声唱出花的名称并用动作在相应的方位做出。

(四)游戏:《看谁本领大》

启发幼儿根据多媒体中出示的雨伞数用主旋律的乐句在铝板琴上敲出并说出人数。如多媒体出示2个伞。

幼儿在铝板琴上敲来了……

(五)复习歌曲:《小花伞》

启发幼儿清唱歌词,并做符合内容的不同动作。

(六)新授

1.欣赏(曲一)《下雨》

进一步欣赏(序曲)《下雨》启发幼儿用动作和节奏乐表现音乐。

(1)启发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四分音符的节奏左右手拿打捶。左手敲,右手敲两手同时敲出。

(2)在音乐的伴奏下启发幼儿用双手按乐句做从上向下手抖动表示下雨的动作。

2.欣赏(曲二)《流水的声音》

(1)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启发幼儿边看多媒体上绘本画面边想像按乐句做出流水的动作。

1)幼儿试做。“小朋友,想一想,一个人能做小河吗?”(不能,因为小河很长)“对!小河很长,我们可以2个人或3个人一起站成一排扮演小河。再想一想,一条河里的水,流的方向一样吗?”(一样)“你们看看小河的流水的画面,想想如何做流水的动作?”

2)启发幼儿扮演小河流水,两两、三三自由组合,排成一排,有高有低,双手随着音乐乐句向一个方向做流水动作。

3)教师边听音乐边用铝板琴伴奏,启发幼儿随意跟做。

4)启发幼儿边看节奏乐图形谱,在探索中学习用节奏乐表现:用铝板琴刮奏的方法表现流水的声音。教师手指图形谱上的符号问:“小朋友这个符号是谁演奏的符号?”(铝板琴)“这个符号告诉我们铝板琴怎样演奏?”“刮奏”(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刮奏)教师边按小节演奏边说:∶‖……

①幼儿右手拿打捶边听音乐,边书空练习(一遍)。

②边听音乐在教师语言节奏的提示下在铝板琴上演奏(二遍)。

《流水的声音》节奏乐图形谱

3.欣赏(曲五)《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

进一步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在探索中学用节奏乐为音乐伴奏。

(1)边指士兵图形谱边念语言节奏,启发幼儿在尝试探索中试着用铃鼓伴奏。启发幼儿边念语言节奏:士兵气,士兵敢。士兵胸,士兵进。我们兵,我们枪。我们杀,我们枪。边拍出节奏

(2)启发幼儿看图形谱边念语言节奏边用铃鼓敲出的节奏。

(3)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在铝板琴的钢片上标有音高的铝板琴图形。“小朋友铝板琴的钢片上有什么字?”()“铝板琴钢片上贴有的音高,就是告诉我们用打锤要敲出的音高。”

1)出示节奏型,启发幼儿在探索中试着按节奏型敲出的节奏。“小朋友,你们左右手各拿一个打锤,左手的打锤放在上,右手的打锤放在上,按照的节奏,在铝板琴上同时敲一敲、试一试,怎样为雄壮有力的《拉得斯基进行曲》伴奏。”幼儿尝试,教师及时表扬大胆尝试,及敲得正确的幼儿。

2)教师带幼儿一起书空练习。左手打锤放在上,右手打锤放在上,按的节奏型两手同时敲出。

3)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念语言节奏,边在多媒体上的铝板琴上示范演示二遍,启发幼儿随意跟做,重点强调两只手要一起同时敲出。

4)启发幼儿看着节奏乐图形,在音乐伴奏下及教师语言节奏提示下练习一遍。

5)幼儿分两部分,分别用铃鼓、铝板琴为音乐伴奏(二遍,互换)。

《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节奏乐图形谱

(4)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小士兵的游戏。

1)边按节拍走路,边念语言节奏并做出符合语言节奏内容的动作。

2)边听音乐边做动作后做《小士兵》的游戏。

4.欣赏(曲七)《花园》

(1)进一步感受性质,启发幼儿用动作做出,动作符合拍的节奏。

1)启发幼儿边听音乐用花开的动作表现。及时表扬动作符合音乐的幼儿。

2)幼儿边做动作,教师配上语言节奏。

(2)启发幼儿在探索中试着为音乐伴奏。出示节奏乐图形谱,“小朋友,这首音乐《花园》是用几种乐器伴奏的?”(2种,铝板琴和铃鼓)

《花园》节奏乐图形谱

教师边敲铝板琴边问“听一听铝板琴上的音,再看看教师的伴奏,想一想铝板琴是怎么样演奏的?”幼儿泛讲后,教师小结:“左手拿打锤敲,右手拿打锤敲。”

启发幼儿双手各拿一个打捶边唱,边敲出,及时表扬用心大胆尝试的幼儿。

启发幼儿看着铃鼓的图形谱,启发幼儿敲出,教师手指铃鼓摇的符号边问:“小朋友,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铃鼓摇),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用铃鼓按拍的节奏摇出。

幼儿分成两部分,一半幼儿敲铝板琴,一边幼儿敲铃鼓,合奏(二遍)。

5.完整表演

在多媒体的背景下及教师的提示和带领下,分段学做每一个角色的语言对话,从头到尾试着表现一遍。

(1)下雨。“黄雨伞出门了,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谁说了什么话?”幼儿回答后,启发幼儿演出。

(2)来到小桥上。“雨伞们来到了那里?”启发幼儿在乐器上表演流水声。“又多了那些朋友,说了什么话?”

(3)音乐喷泉广场。“来到音乐喷泉,谁说了什么话?”(幼儿学说对话)雨伞们听着音乐怎样表现的。幼儿边听(曲五)《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边表演(一遍)。

(4)游乐场。“游乐场里有什么?”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出动作。“虽然荡秋千,滑滑梯,跷跷板很好玩但是他们不贪玩。他们知道上学不能迟到,他们说了什么?”复习对话。

(5)下台阶。“他们都是互相帮助的好孩子”,启发幼儿互相搀扶走下台阶。

(6)火车站。“大家走啊走,来到了火车站,呜——火车开来了,小雨伞们说了什么?他们怎么走的?后来又见到了谁,提醒他说了什么?”(复习对话)

(7)马路。“马路上车水马龙,他们都学了什么样车辆的叫声?”启发幼儿一个个学车辆的叫声。幼儿集体回答。“他们说了什么?最后从哪儿过的马路?”

(8)花园。“花园真美,花开得真香!”启发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边用铝板琴和铃鼓表现音乐。

(9)上课。穿过花园,他们准时到了学校,他们把雨伞放在哪里?边跳《雨中小花伞》的律动边听上课铃声边走进学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