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有丸散膏丹,究竟有何不同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要出国6个月,请问你除了草药和代煎药,还有其他的剂型吗?”病人要出国一段时间,但是中药又没法带上飞机,而且体积太大,半年的量行李箱也装不下。
“这个我没有办法。”我回答道。
“朱医生,我要去旅游2周,但是我不想断中药,你说有什么办法吗?中药一停我睡觉就不好了。”病人问。
“要么带点中成药?”我说。
“中成药效果不好呀,你上次就是给我带的中成药,效果不太好。这次最好还是带你开的中药汤剂,行吗?”病人坚持。
“这个我没有办法。”我回答道。
“朱医生,我很忙,实在没有时间煎药,自己煎药效果是很好,但是我下班到家已经很晚了,再煎药实在太累了,而且我基本每周都要出差,服中药总是断断续续的。你看有什么办法吗?”年轻白领问。
“你最好不要停药,因为你是要调理月经的,停药效果就差了。你想办法克服一下。”我说。
“真的没办法呀,朱医生,你有什么办法吗?”白领问。
“这个我没有办法。”我回答道。
多少年过去了,我总是面对着这些同样问题的困扰。一方面病人有着医疗上的原因不能中断服药,另一方面中医却只有汤剂一种剂型提供给病人,汤剂携带不便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煎煮的麻烦又无法避免,所以在门诊坚持服用中药的病人真的值得钦佩,他们都有巨大的毅力和坚持。
但是中医看似无解的困局其实自古就有解决的方案,中药本来就不止汤剂一个剂型。常见的剂型有汤剂、丸剂、散剂、膏剂,后三者俗称“丸散膏丹”,有一部分丹即是丸剂的一种,一般由贵重药所制,因此不称丸,而称为丹。由于各种原因,“一人一方”的丸剂、散剂已经很久没有在上海的医院中出现了。
汤剂 就是把中药浸泡、煎煮后喝药汁,药汁就是汤剂,目前很多人认为的中医“唯一”剂型,它的特点是起效快,并且相对其他剂型制作快速,所以可以面对复杂的病情,做到随时调整用药辨证施治。
丸剂 包括蜜丸、水丸、浓缩丸等。蜜丸以蜂蜜作为赋形剂,一般制作成大丸,如石斛夜光丸(治疗眼睛昏暗模糊等)。水丸是用水黏合而成的小丸,相比蜜丸更容易吸收,丸粒小,便于吞服,但制作工艺复杂,如六神丸。
浓缩丸 我认为这是丸剂里最佳的剂型,它是将中药充分煎煮后,将药汁浓缩成膏,然后将膏通过加工做成丸剂。它的优点是有效成分高、体积小、易于服用,因为是由医生所开方剂制作而成,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疾病。
散剂 传统的散剂是将药物研磨成细粉,有便于携带、吸收快、不容易变质等优点。而现代的新型散剂是另一种制作工艺,它将汤药煎煮后利用喷雾干燥的方法把水分彻底抽出,只留下药粉。这种散剂与中药颗粒剂是不同的,首先,颗粒剂是一药一个颗粒剂单独制作而成的,配方是多种颗粒剂合在一起,但是每种药之间是没有共同煎煮的过程。新型散剂是将药方放在一起煎煮后再制作的粉剂,药物是有相互作用的,这点非常重要,中医开方子用到的很多药是需要相互煎煮才能发挥药效的。其次,中药颗粒剂是有辅料的,比如塑型剂。新型散剂只是把水分抽掉,没有任何辅料,并且溶解度非常高,基本是入水即化,这是很大的优点。
膏剂 分内服和外用。上海市中医医院骨伤科的“2号敷药”就是外用膏剂。内服膏剂最为常见的就是冬令进补的“膏方”,进补的膏方通常是“一人一方”,当然内服的膏剂也有预先做好的,比如“川贝枇杷膏”。膏剂的制作时间周期较长,一般10~14天,所以不便于及时换方,比较适合人们调理养生用。
终于等到“官方的”丸散登场了。
“朱医生,我没时间煎药,你有办法解决吗?”病人问。
“有的,你要做成丸剂还是散剂?”我回答。
“有什么区别呢?”病人问。
“二者都携带方便,药效很接近自己煎煮的中药,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如果你出去旅游我比较推荐浓缩丸,服用较方便。如果是小孩子,不会吞药,那就做成散剂,容易服用。”我说。
目前上海市中医医院除了传统的汤剂,还有“一人一方”私人订制的“浓缩丸”和“散剂”两种剂型可以选择了。
当然“一人一方”定制加工也有缺点,它的缺点是加工费需要自费,目前价格是25元一帖,2周药的加工费共计350元。但与颗粒剂不同,颗粒剂是全部自费,而丸散是只收加工费,中药药材仍属于医保范围,所以可提供大家更多的选择。
中医小知识总结
一人一方,定制加工浓缩丸和散剂,是上海市中医医院推出的特色中医服务,它解决了汤剂的短板,改变了传统汤剂不便于携带、体积庞大的缺点,提供了更为灵活的剂型。
对于时间比较宝贵的上班族、正在念书的孩子、经常出差的人群,还有经常外出旅游的病人,需长期出国的人士,浓缩丸和散剂是新的中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