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的应对之法

74.“秋乏”的应对之法

秋季是四季中收获的季节,天气凉爽,气温适宜,按理说“秋高气爽”,应该人人觉得“精神抖擞”才对,但是有人却觉得“秋天困乏”,哈欠连天,精神倦怠,做事提不起精神,就算睡眠充足也改善不了疲劳感,每每有亲朋好友询问有何应对之法。今天我就来聊一聊“秋乏”以及应对之法!

秋乏常见于体质较弱的人群,比如说喜欢减肥的体弱女性和老年人。

老年人的秋乏:老年人体质虚弱,在夏天反而受不起空调的低温,一部分老年人整个夏天是不开空调的。夏日炎热,老年人汗出得比较多,中医有一句术语“气随汗脱”,与大家习惯上理解的不同,中医认为大量的出汗可不是给身体“排毒”哦!大量出汗其实是损耗人体的“正气”,这点在年轻人身上不明显,因为年轻人本来就“气盛”,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夏天的出汗消耗是对身体不小的负担,这类老年人到了秋天,天气不炎热了,反而就出现“秋乏”的症状,究其主要原因是气阴耗伤过多。对于这种情况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中药方煎茶代替日常饮水来改善秋乏的情况。

方用生脉散:党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5克。党参补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收敛止汗,既补充了夏天损耗的正气,又防止气血耗散,一补一收,将夏天的损失补回来,秋乏自然就会改善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胃病,经常胃痛、胃胀不适的人群不适宜饮用生脉散,这类病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改变处方,既要把秋乏治疗好,又不能对脾胃造成不良影响。

年轻人的秋乏:第二类就是年轻人,特别是体弱的女性。因为年轻人整个夏天都会“躲”在空调的“庇护”下,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年轻人一个夏天都较少出汗了。但是到了秋天,她们同样也会出现“秋乏”的情况,如果按照老年人的那套理论就解释不通了,年轻人在空调房里都没怎么出汗,为何会“秋乏”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没有出汗上。人生活在这个天地中,理应遵循这个天地的规律,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但是因为空调的普及,造成我们“躲”过了四季中的一季——夏季。不出汗是舒服了,但是身体就“给你颜色”看了,因为空调抑制了身体中的“阳气”。

阳气是什么?简单地说,阳气就是提供人体热量和运动能力的能量物质。在夏天,阳气因为空调的长时间低温被遏制了,在秋天需要发挥作用的时候只能“请病假了”,况且秋天肃杀之气纵横于天地,阳气本来就容易被抑制,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阳气就更受伤了!这时候年轻人的秋乏往往表现出手脚冷,明明天气还挺炎热的却反而不怕热了,手脚没有到冬天就开始变凉了。要改善这种情况可不能用生脉散,不然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哦!

那么怕冷的“秋乏”年轻人用什么方子呢?答案是用“四逆散加减”。四逆散由柴胡、枳实、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为什么有“加减”?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药也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不同于老年人用来煎茶代水,这个处方是需要煮药喝的。

四逆散是《伤寒论》中的名方,“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方名取“四逆”,自然能改善手足怕冷的情况。本方能疏导被郁结于体内的阳气,使阳气能顺利地通行于躯干,特别是四肢。阳气一通,手足自然转温,人的精神得到阳气的资助,“秋乏”自然迎刃而解。

中医小知识总结

秋乏是身体的一个强烈“信号”,提示人体处于不正常的虚弱状态,如果不积极改善秋乏,“睡不醒的冬三月”肯定接踵而至。老年人退休了可能还算好,年轻人工作压力那么大,天天总是没精神,可是要了命了。虽然都表现为秋乏,但是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病因与治疗方法是不相同的,年轻人千万别一乏力就去吃西洋参哦!阳气出问题的年轻人吃西洋参,症状可是会越来越重的。对症下药才是改善秋乏的正确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