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与中医“水火不容”吗

81.化疗与中医“水火不容”吗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你好呀!我是你的老病人介绍来找你看病的。我半年前做的手术,现在化疗最后一次结束了,就来找你吃中药调理了。”门诊来了一位新病人。

“好的,请问你哪里不舒服?目前你想要我解决身体的什么问题呢?”我问道。

“朱医生,我化疗的时候白细胞数值特别低,每次化疗前都要靠打针才能让白细胞数值上升。现在化疗结束了,我的白细胞也只有3 000(3×109/L)左右,人觉得没力气,打针的时候骨头酸痛得很厉害,现在没打针时痛得那么厉害,但是有时候也会痛。我的血小板也低,而且升不上来。朱医生,你看看能有办法吗?”病人一口气说了好多。

“我知道了,但是我想问一下,你的白细胞低,血小板也低,为什么不早点来看中医呢?中医升白效果不错的,升血小板也有特效的方子,如果你早点来,那不是可以少打点针吗?”我问道。

“啊?我不知道呀!化疗医生不让我来看中医,说化疗期间不能吃中药,所以我才没敢来。”病人说。

“哦!那没关系,来了就好,我帮你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大的。”我笑着说。

这一类情况在门诊常有发生,为什么化疗期间西医不让病人喝中药呢?我觉得这是医生出于对病人治疗上的考虑。因为化疗是有禁忌证的,如果肝功能、肾功能出现异常就不能化疗,会有一部分病人因为服用了不合适的中药后,出现了肝肾功能异常,最后导致无法化疗。所以大部分的医生都反对病人在化疗期间服用中药。

临床上会出现此类情况,是因为一部分的中医医生对化疗不甚了解,所以在治疗肿瘤病人时都以固有的思路开方用药,常规治疗肿瘤的药方中抗肿瘤中药比较多,因此会有增加病人肝脏负担的情况。病人一边在化疗,一边还在中药抗肿瘤,如果病人本身体质较差,就容易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西医不让化疗病人喝中药的原因。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化疗本身就会造成肝肾功能损害,就算没有服用中药也会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而且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骨髓抑制,所谓骨髓抑制就是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降低的情况,如果这些血液细胞降低到一定程度,化疗就不能进行。而中医却恰恰能解决一部分这类问题。

我在中医医院肿瘤科工作20余年了,中医肿瘤科的病人也要做化疗的,肿瘤科病房的医生都是经过正规化疗资质培训的,所以我们对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的治疗禁忌一清二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化疗病人都是配合中药治疗的,大部分情况下病人出现的副作用比单纯化疗的要小。那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化疗期间我开出的处方是提高病人体质,以提升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为主,并不用中药抗肿瘤药,病人已经在化疗了,再用中药抗肿瘤,等于病人体内同时有两种药物副作用在损害机体,那是不合理的。这时的中药是以配合化疗、降低化疗副作用为主要任务的,病人的白细胞数值正常就能继续化疗,治疗就不会中断,疗效也能得到保证。

如果上面这位病人在化疗期间服用适宜的中药,可能他因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程度就会减轻,对机体受到的损害也会减少。虽然化疗后中医也能帮助恢复调理身体,但效果会比“化疗”“中医”同时治疗来得差。这是因为治疗时机的关系。打个比方,一扇窗松动了,其实就是合页螺丝松了,早点修理,把螺丝拧紧,很容易把窗修好,但是一旦窗掉到地上,玻璃都摔碎了,再要修理起来就费时费力了。中医治疗需要用巧劲,而不是用蛮力,时机很重要。

中医小知识总结

化疗与中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只是需要分清哪个阶段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就行了。

化疗期间,化疗是“主角”,中医是“配角”,中医主要辅助化疗发挥作用,并且减轻化疗的副作用。

化疗结束后,“主角”退场,“配角”华丽转身变“主角”,中医担任后续工作。一方面,提高病人体质,清除化疗造成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开始适量增加抗肿瘤药物,以保住化疗取得的胜利果实,预防肿瘤复发。

只要医生懂得“主次”关系,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病人来说,化疗+中医是1+1>2的理想抗肿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