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IT从业者易脱发
最近我在门诊接连看了3个调理脱发的男士,无一例外都是做IT工作的。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越是厉害的IT头发越是少”。虽然是个笑话,但却反映了一部分真实的情况,在IT行业工作的脱发男士还真是不少。有人说经常熬夜加班是造成脱发的主要原因,但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也有白班、夜班连轴转的,作息时间也不规律,但是脱发问题却没有IT行业如此明显,这是为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我在临床上也琢磨了很久,因为IT为新兴行业,以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因此一开始我也走了不少弯路,疗效并不理想,后来通过不断地实践,“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发现了治疗IT脱发的一个好方法。
我发现这一治法是通过中医的一个传统方法,叫“以方测证”。这个方法最初是用在研究《伤寒论》上的,因为《伤寒论》为文言文,并且惜字如金,往往遇到一个疾病的治法并不描述疾病的情况,而只写药方,研究《伤寒论》的医家就根据张仲景的用药反过来推测病人的症状情况,这就是“以方测证”。我是通过在临床治疗中不断地调整用药,根据用药的有效与否来印证IT脱发的病因病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知道病因病机,治疗上只要按部就班即可,因此找到病因病机其实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
中医认为“肾其华在发”,头发多少是肾气充足与否的表现,所以治疗脱发首选补肾,我在门诊也经常遇到病人来要求开六味地黄丸治疗脱发的。理论上很完美,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买账,对于一部分病人的肾虚脱发是有效的,但是IT们却是一边吃着六味地黄丸,一边头发日渐稀少。我根据这些年治疗这一类病人用药后的反馈情况,发现单单补肾是走不通的,至少是不完整的,还需要加上其他的方法。在说究竟用什么方法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个中医的基本概念——水火既济。
水火既济最初不是中医术语,而是出自《周易》,《周易》的第63卦——既济卦。不讲深奥的,只讲简单的,既济卦上卦是“坎”,“坎”代表水,下卦是“离
,“离”代表火。水在上而火在下,水性趋下行,火性炎上,上下交融则水火既济(当然《易经》原意并不是这样解释,我只是换个大家能理解的说法来说明问题,易学的大师勿当真)。那么如果把水放到下面,火放到上面,水火分离,则无法做到交融状态,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易经》的第64卦——未济卦。中医认为“水火既济”是好的,而“水火未济”是不好的。
中医用火代表“心”,用水代表“肾”,水火未济其实就是“心肾不交”。IT从业者经常熬夜加班,生活不规律耗伤肾精,而肾精不足表现出来就是“水”减少。我和此类病人聊过,其实IT从业者不光是工作时间不规律,更多的问题是压力巨大,有句老话叫“急火攻心”,很形象地说明了心理的压力可以转变成身体的疾病,并且情绪对身体造成伤害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心”,压力大“心火”就更旺了。这样一来水少了,火更旺了,就如同空锅煮水,后果可想而知。具体表现在此类病人身体上,就是一把心火往上“烧”,把头发给“烧”没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脱发的人总是说头发油腻的原因,因为心火蒸腾,“浓缩”了体内正常的水液,导致分泌物黏稠。
道理已经讲透了,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呼之欲出,那就是“泻心火,补肾水”。而且泻心火比补肾水更为重要,理由很好理解,要灭火有2个方法,一个是浇水灭火,一个就是把煤气开关关掉,显然后者是治本之法。如果单单服用补肾药物,却不抑制亢盛的心火,那么短期内可能有点效果,时间一长便无功而返了。合理的做法是既要补肾水,又要降心火。
老百姓一看到“降心火”马上就想到用百合、莲心、黄连寒性药物,其实不然,因为每个病人都不相同。如果病人体质强壮并且初发病,则心火为实火,可以用清热凉血的药物来治疗。但如果病程比较久,而且工作时间也比较久,则一部分IT病人的心火其实为“虚火”,而非“实火”,苦寒药物强行降心火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反而会造成病人身体受损。此时需要用滋补心气的药品补心血,而非去心火,心血足则虚火自灭。这就是中医一直所讲的“治病求本”,西医治标,中医治本,这是对疾病理解的不同。
中医小知识总结
IT从业者脱发困扰了很多人,一般来说只要不是遗传的谢顶,都可以用中医来调理改善。
IT从业者脱发与工作性质有关,因此如果要治病断根,那可能需要改变工作环境或者更换岗位了,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靠医生的汤药可真是杯水车薪。
如果只懂补肾而不知泻心火,那治疗的效果可能就会不理想。当然“泻心火,补肾水”不是死板的治法,具体还是要看每个人的体质和阴阳失衡的情况。我只是总结了一些临床上的经验,提出了个人对中医的理解,欢迎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