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骆驼奶,中医是这样说的

57.关于骆驼奶,中医是这样说的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保健品市场也是新品不断,创意无穷。面对如此丰富的保健品种类,别说普通老百姓,就算是医生有时也无所适从。大学里没有一门课程叫“保健品学”,所以对于保健品的认识实际上医生与老百姓基本属于同一个级别,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

比方说,近两年突然出现的“骆驼奶”就是典型的例子。病人到底能不能喝骆驼奶来保健?门诊询问的人络绎不绝,对于答案我却心里没底,于是我对骆驼奶做了一次小调查。

首先,目前对于骆驼奶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新的水平。根据中国知网的论文检索,关于骆驼奶的研究论文集中在近10年,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营养价值,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的研究,不过也以实验室研究为主,人体临床研究不多。最早的论文见于1983年,仅1篇,并且是转载当时苏联的文献,原文仅500字左右,提供的营养价值信息与今时今日并无太大区别。特别指出,经查阅,与骆驼奶相关的中医研究是空白,没有查到任何文献资料。

其次,从传统中医角度来审视骆驼奶的养生保健作用,相关的记载非常稀少。按理说,早在唐代的丝绸之路商贸通行开始,骆驼对于中原来说也是司空见惯的牲畜,如果有药用价值应该很早就有记载。我翻阅了大量的本草古籍,对于牛奶、羊奶的记载颇多,但是对于骆驼奶却少之又少。

历代医家对于骆乳的药用价值记载稀少,我只找到《饮膳正要》与《本草纲目》有涉及,《本草纲目》是引用《饮膳正要》的记载,所以其实两本书的记载基本相同。但两本书对于骆驼奶药性的记载,前后却不一致,《饮膳正要》记载药性为“温”,而《本草纲目》记载却是“冷”。为何关于骆驼奶的本草记载如此稀少?为何《饮膳正要》却有记载?为何《饮膳正要》与《本草纲目》记载有出入?我推测可能是因为《饮膳正要》的作者非中原地区人士。

忽思慧,一译和斯辉。蒙古族(一说元代回回人)。于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年)被选充饮膳太医一职,至元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编撰成《饮膳正要》一书。

蒙古人的体质与中原人的体质差异可能造成了对骆驼奶的服用效果不同。

不过大量的本草书籍却反复提及当时有用骆驼的胆结石“骆驼黄”冒充“牛黄”的情况,因为骆驼黄容易获得,而牛黄却不容易获得,因此假冒之风盛行,可惜骆驼黄并无牛黄类似的功效,因此入不得药。

谈完古人谈今人,我在临床上发现一个现象,就是长期喝骆驼奶的病人,内热会比较重,口腔溃疡、舌质红、舌苔稀少的情况多见,也有部分病人提到有躁热不适的情况。当然,毕竟对于这方面没有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可能只是偶然现象,仅供参考。

但有一个问题需要考虑,骆驼是西北方的牲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处于江南地区,气候环境与西北地区相差较大,骆驼奶是否完全适合上海人的体质,一切还都没答案,需要时间和科学的发展来进一步说明。

中医小知识总结

骆驼奶的现代科学研究主要以营养成分为主,对于糖尿病的影响有少量涉及,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动物实验研究,人体临床试验较少。

中医对于骆驼奶的认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根据我自己的临床经验,骆驼奶的食物性质偏“热”的可能性较大。

对于是否提倡病人饮用骆驼奶保健,我持保留意见,希望随着科学的发展,骆驼奶能有更多的药用价值被证实、被发现,到那时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骆驼奶来保健可能比较合理。

就目前来说,我更提倡饮用牛奶来保健,因为无论如何,牛奶的副作用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已经基本清楚,完全可以做到避开不必要的风险,而这一点骆驼奶是相对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