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情绪与疾病

41.不良情绪与疾病

中医生活实录

最近一位好友问我:“老朱,我今天刚刚听说如果人的心情不好,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降低,并且还会生病,有这么个说法吗?”

“有的,而且这种情况很多,只不过大家更关注检查化验,认为化验指标好的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心情不好’这个无法被具体量化的异常指标很多时候才是致病的‘凶手’。”我答道。

“老朱,那是为什么呢?我有一位朋友情绪不好,但是却影响了食欲,心情也能影响到身体吗?”朋友追问。

“既然你想要问个明白,那我就来好好说一说‘情绪’那些事。”我说。

情绪为什么会引起我们生病,早在《黄帝内经》就有情绪致病的记载。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我简单地解释一下这段话,《黄帝内经》所论述的就是有关于中医七情致病的机制,中医认为气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气的运行叫作气机,而正常的气机是人体保持健康的保障,除了外界的致病因素会影响气机外,人体自身的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最为明显。“别生气”“气大伤身”“别气坏了身子”,这些日常我们都会遇到的言语其实就是这一理论融入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

怒、喜、悲、恐、惊、思是人体正常的情绪表现,而这里所说的会导致疾病的是怒、喜、悲、恐、惊、思过度的情况,比如为某件事发脾气,偶尔为之是人之常情,但是动不动就发怒,暴跳如雷,那日子一久肯定会造成气逆上涌,所以急性脑中风、脑出血、心脏病、晕厥多数发生在大怒、大喜之后,情绪过激是诱发疾病的因素之一。

临床上遇到失眠病人最多的情况就是“想得太多”,这些病人要么就不懂瞎想,要么就拼命钻研一定要搞懂,要知道一部分失眠病人的病因就是“思虑过度”,如果为了治疗失眠,过度思考失眠的病因,这样做不是背道而驰,雪上加霜嘛!可惜病人往往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造成越研究越焦虑,越焦虑越要研究,研究到最后彻底睡不着了。

中医小知识总结

万事都不能过度,包括情绪,普通的情绪是人之常情,但过度的情绪就是致病的因素了。平和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也是养生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