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正源
自古以来中医治病有个规律,治病的方法是由轻到重的。一般疾病用汤药,如果汤药效果不佳或者药力不够,那就配合上针刺治疗。如果疾病很重,汤药和针刺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的话,那么灸法作为治疗作用较强的治疗方法就要“闪亮登场”了。
与大家理解的不同,从治疗的效力来说汤药=针刺,但是灸法要远远大于前两者,因此《医学入门》中有这样的描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灸法的种类非常多,最主要的是直接灸、间接灸和艾卷灸三大类。
直接灸,顾名思义就是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肤上施灸。与大家电视里看到的不同,根据不同的部位,艾炷的大小是不同的。例如:成年人用的艾炷如同莲子大小,如果是灸儿童或者成年人的四肢,那艾炷就略小一些,而灸头面部的艾炷如同麦粒样大小。因为是将艾炷直接放置于皮肤上,因此根据治疗时间和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留下疤痕的疤痕灸和不留疤痕的无疤痕灸。
疤痕灸:又名化脓灸,此法会留有终身的疤痕,但是疗效显著,对于慢性疾病比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比较适合。具体做法是在相应穴位涂上大蒜汁增加黏附和刺激作用,将艾炷放置在穴位上,点燃艾炷后必须让艾炷燃尽,然后除去灰烬后放上艾炷再点燃,具体需要根据病情决定灸几壮(燃一个艾炷为一壮)。正常情况下,7天左右灸过的部位会出现灸疮,5~6周后灸疮会自行痊愈,但是会留下疤痕,不建议在暴露部位施灸,会影响美观。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疤痕灸是利用局部的化脓炎性反应调动全身免疫力的方法。
无疤痕灸:此法虽然也是直接灸,但是不会留有疤痕。做法和前者类似,不过差别在于不用等到艾炷燃尽,一般烧到1/4的时候就熄灭,更换艾炷再灸。以皮肤发红但是不起疱为宜,一般用于寒性疾病。
直接灸对于医疗技术和医生的要求很高,没有经过多年的临床训练很难掌握,所以我们一般多见的是间接灸。
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其方法就用药物将穴位与艾炷隔开,常用的药物是姜片、蒜片、盐、附子饼(中药材“附子”研磨成粉末,用酒调和成3厘米大小,1厘米厚薄的饼状物)。从这些药物可以看出,隔物灸用的药材都是热性的药材,所以治疗的疾病都是寒性的和阳虚的疾病。这些方法治疗热性的疾病是不适合的。
最后我来说说重中之重的艾条灸。老百姓现在自己做艾灸用得最多的也是艾条灸。那么艾条灸是什么病都能治疗吗?艾条灸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艾条灸是用纯净的艾条与细草纸卷成的艾卷,将一端点燃放置在相应的穴位处,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病人有热感但无痛感为宜,一般灸5~7分钟,以皮肤红晕为适宜,不可再灸。
灸法能治疗什么疾病呢?
第一,运用灸法能温通经络、祛除寒邪的特点,可以治疗寒邪所致的疾病。
第二,利用灸法的火热性质,运用适合的手法可以达到补阳气的作用。对于阳气不足的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比如:多年的慢性腹泻、阳痿、遗尿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三,因为灸法相较于汤药来说作用更强,而且针对病位集中,因此对于慢性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是寒性的疼痛,那是“三只手指拿田螺——十拿九稳”,哪里痛灸哪里效果也很好。
说了这么多好处,难道灸法一点禁忌都没有,包治百病吗?当然不是,灸法是有禁忌的。
首先,有湿热的人群不适合做灸法,大家往往被忽悠说做艾灸可以祛湿,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如果你的湿证是由于脾胃虚弱造成的,那么用灸法来强壮脾胃功能,等到脾胃功能恢复了就可以使湿气排出体外了,这种情况是可以用灸法的。但是现代人营养条件这么好,辛辣刺激的食物又吃得过多,有几个人会脾胃虚弱呢?大部分人都是脾胃湿热,脾胃湿热用灸法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使症状越来越重。
我的病人时不时地会被养生馆说动去做艾灸“祛湿”,我每次都要苦口婆心地规劝,病人还不一定听我的。我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小窍门,如果你的舌苔呈薄薄的雪白,那你可以去做艾灸,如果是很厚腻的雪白、舌苔黄色甚至于黄中带黑,那您千万别去艾灸!
其次,实热证不能艾灸,比如感冒发热,喉咙痛,急性胃肠炎的发热,尿路感染的发热等,有许多应对方法,艾灸无疑是最不适合的。
还有一种情况,特别瘦、嘴巴很干,尤其是有糖尿病的病人最好不要艾灸,一方面艾灸的火热与糖尿病本身的阴虚内热会叠加,造成热邪进一步加重;另一方面如果不小心皮肤烫伤,糖尿病病人的伤口可比正常人的伤口难愈合,万一烫伤的位置正好在不容易愈合的部位,那可就不妙了。
艾灸是一种疗效很强的中医治疗手段,用来治疗疾病非常适合,但若是用来保健则需要三思而行,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针灸医生指导,普通人很难做到合理的、适度的、准确的手法和强度。特别是热性体质的人,如果有人推荐您做“艾灸”的时候,您可要想一想您到底是不是适合哦!
按:本人非针灸专业医生,所述观点来自中医教材《针灸学》、明代医籍《针灸大成》《针灸聚英》以及本人的临床经验。如有错漏,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