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网上查,岂非杞人忧天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我喝了你的药之后,拉肚子了。我后来去查了你开的药方,发现你给我开了黄连,我网上查过了,黄连是寒性的,脾胃不好的人吃了会腹泻,所以我把黄连拿掉了。我本来就是看胃不好的,朱医生你怎么能开黄连给我呢?”病人问。
“那你腹泻好了吗?”我问。
“也没有好呀,所以我来问问你到底是怎么给我开的药?怎么我的胃没有好,反而拉肚子了呢?”病人再问。
“你按照我说的忌口了吗?”我再问。
“朱医生,我只吃了很少一点点你嘱咐我不能吃的东西,实在忍不住呀!”病人有点心虚。
“一点点?肯定不止一点点,吃了就吃了,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是不要把疗效不好怪到黄连头上,你的病还真就缺不了黄连。以后别自己网上查了乱解释了。”我说。
“吃了黄连不是会拉肚子的吗?这个药寒性很重的,网上都这么说,不会错的。”病人还不死心。
“行呀,那我问你,网上说了我开给你的药方是哪几个方剂组成的吗?”我笑着问。
“这个还真不会查,我只会一个一个查中药,方剂什么的我不懂的。中药不就是一个药治疗一个病,还要什么方剂?”
“中药不配伍,开方不用方剂,如何治病啊?”我苦笑道。
这位病人一直胃部嘈杂,泛酸,口苦,舌苔又黄又腻,加上她自己生活上很不注意,经常吃冰冷的食物,辛辣刺激的夜宵,大量的水果、酸奶,而且她脾气暴躁,月经也有问题,来我这里的时候她已经患病半年多了。她的情况在中医上称为“肝火犯胃”,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些人一发脾气就会胃痛,这就是肝气犯胃,而她的情况更进一步,肝气郁结严重到肝郁化火了。
中医五行中,肝属于木,胃属于土,木能克土,所以肝火一旺,胃就倒霉了。打个比方,肝是江水,胃是江边的居民,肝火旺就是洪水泛滥,那江边的居民就会受水灾,即胃生病了。所以治疗上不是治疗无辜的居民(胃),而是应该把肝火泄一泄,江水不越过河堤,那江边的居民自然就安居乐业了。这就是中医的治病求本。
病人去网上查黄连肯定是得到上文的结果,但她没有看懂我开的另一味药吴茱萸,黄连和吴茱萸配伍起来的药方称为左金丸,专治肝火犯胃。吴茱萸性热,能抑制黄连的苦寒,并且吴茱萸能疏肝,使肝气舒畅。所以药方中虽然有黄连,但方子本身却不是寒性的。再加上病人月经也不调,长期的饮食习惯恶劣,“脾脏”也受损,所以药方中还有调理月经和健脾化湿的药物,我开方的时候已经全面兼顾到黄连的寒性副作用了。没想到被病人不分好歹,揪住小辫子不放,其实她是犯下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中医小知识总结
我出门诊时经常遇到把我开的药方中的每一味药都去网上查一遍的病人,其实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仅仅单看一味中药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中药方剂的排列组合是千千万,网上目前来说是很难查全的。我经常还会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方子中不同药味的不同剂量,并不是死守原方原剂量,所以病人更是查不全的。
既然查了也查不全,查了也看不懂,查了也理解不了,那何必要杞人忧天呢?经常有这一类病人拿着药方中的某一味药来兴师问罪,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把我医生的责任尽到,您把您病人的位置摆正,不要帮倒忙,病好得快一点,医患双方都能得益,您说是吗?
用药如用兵,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个病人,用药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战场瞬息万变,疾病也不会完全按照书本来患,如果看病真的能“纸上谈兵”,那世界上岂不是没有治不好的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