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是哪种中医体质

46.我究竟是哪种中医体质

中医门诊实录

“朱医生,你倒是说说看我是什么体质?是阳虚,还是阴虚?他们都说我是阴虚的体质,你说对不对?”一位阿姨在门诊追问着我,她最近感冒了,舌苔白得厉害,还总是打嗝,头晕眼花也比较严重。“她们说我阴虚得很厉害,要我多吃点阿胶,朱医生你说可以吗?”

“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呀?你脾胃功能很差,寒湿很重,阿胶你吃不进去的,别听邻居乱说呀!”我头又痛了。

“那好,朱医生,既然我不是阴虚体质,你倒是给我诊断一下我是什么体质?”病人不依不饶了。

“你真的不是阴虚体质,要和你解释清楚是比较复杂的事情,门诊时间有限,能否不纠缠这个问题,我们治病好吗?”我询问道。

“不行,朱医生!他们都说你很有本事的,你今天一定要给我解释清楚我到底是什么体质!”病人态度很坚持。

“你倒是说说看,除了阴虚、阳虚,你还知道其他什么体质?”

“嗯……湿气重!嗯……宫寒!嗯……”

“那行,我只负责说,你听不懂可不能怪我。”

“没问题!”病人拍着胸脯。

“首先如果一定要用阴阳来解释你目前的情况,那你是阳虚,而不是阴虚。但是如果中医只把人分为阴阳两种情况,那看病不就是只用2个处方就能搞定了吗?一个治疗阴虚的方子,一个治疗阳虚的方子,对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我用中医专业术语来解释一下你现在的体质:你身体自幼比常人虚弱,正气不足,最近表现为表阳虚、肺卫不固,因前些天感受风寒之邪,寒邪未经太阳经、阳明经直接入少阳经发病,如果按六经辨证,你当下为少阳病。因你脾胃一直虚寒,寒湿内蕴,外寒与内寒合邪为病,如果按脏腑辨证,为脾胃虚寒、寒邪客胃之证。因你平时家中琐事较多,情绪抑郁,肝郁气滞、肝横犯胃、胃气上逆,故见打嗝,因此除脾胃虚寒以外你还有肝郁犯胃、胃气上逆之证。因你脾胃虚弱由来已久,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因此你也兼有气虚、血虚,故而会乏力眼花。

因此。简单来说。你目前的体质是‘表虚+阳虚+肺虚+卫气虚+脾虚+胃弱+寒湿内蕴+肝郁+胃气上逆+气滞+气虚+血虚’,你听懂了吗?”

“……”病人彻底晕了。

在网上、社会上、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中医体质”说,其流行程度不亚于当年的星座学说。不过如果说星座可以将全世界的人分为12种(12星座,当然有更复杂的分法,我这里只是举例,占星家请勿较真),那中医究竟将人分为几种呢?难道就是分阴虚和阳虚吗?

首先,中医一般情况下认为普通人是处于阴阳平衡状态,一般不称阴虚体质、阳虚体质、血虚体质等。“阴虚”“阳虚”之类的名称是对病人而言的,生病了才有“虚实”之说。

其次,中医对病人的划分方式并不是1种,而是最粗略的有6大类分法,这6类分别是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不是看着就看不懂?听着也晕乎了?本来嘛,这些知识是给医生看病用的,不是给大家测试自己用的。

中医小知识总结

正常人的确有体质差异,每个人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是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因为一旦阴阳失衡,人是会生病的。所以不要总是说自己是什么体质,一来多数情况并不符合真实情况,二来容易误导自己,甚至误导医生。

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专业分析,那么也就别纠结自己是什么体质了,还是把这个伤脑筋的问题留给给您看病的医生吧!术业有专攻,专业的问题还是留给专业的人士来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