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先秦的文学批评

  第一编 先秦的文学批评

春秋、战国之时,奴隶社会正在向封建社会转化。前后数百年间,时局剧烈动荡。代表新旧生产关系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通过他们的思想家,对社会问题纷纷发表意见,展开热烈的论战。这就是中国学术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在自由的争鸣空气中得到发展的。先秦时代的学术繁荣就是明显的例证。但因当时还处在历史发展的初期阶段,各门科学处在草创的时期,因而先秦之时还未出现过系统的文学批评。各大学派曾对文学艺术问题发表过意见,但这些材料大都比较零星片断,而且和其他学术问题混杂在一起,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各大学派其他方面的学术思想进行综合的研究,才能掌握这一阶段文学批评的发展线索。

当时的人使用的词语也值得注意。他们所谓“文”,包括文化学术、典章制度、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含义甚广;他们所谓“文学”,则是文化学术的总称,但也包括文学问题在内。当他们讨论诗歌问题时,则是在对文学问题发表专门的见解。儒家学派对“诗”作了很多探讨,道家学派的文学见解则更多地是从它的哲学思想中派生出来的,法家人物基于政治上的需要而提出了功利主义的主张。

总之,先秦的文学批评虽已获得一定的成就,但它毕竟处在萌芽状态,缺少体系完整的著述。不过先秦学术又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后代文人无不受其影响,因而它在批评史的发展过程中却也起了滥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