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戏曲理论家的先导作用

一、 早期戏曲理论家的先导作用

我国戏曲的创作和表演,到元代已经成熟,但在理论上却还没有作出系统的总结。当时只有一些接近艺人的文人,对表演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过探索,如燕南芝庵在《唱论》中对有关散曲清唱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了研究,胡祇遹在《紫山大全集·黄氏诗卷序》中对歌唱时的仪态、修养等问题作了分析,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对作曲的技巧作过探索。

明代传奇大盛。作品篇幅扩大,情节丰富,人物众多,写作上更见功夫。这时对戏曲特点作深入探讨的人比前代加多了。但在明初一段时间内,由于朱明皇室的提倡,还曾兴起过一阵杂剧的复古运动,一些南戏的作者,也受到了刻意追求声律的影响,把原很自由的音乐结构复杂化了。万历之时,徐渭(字文长,1512—1593)著《南词叙录》,开始对这种潮流加以抵制。他主张自然,反对寻宫数调,但认为南戏原无宫调组织,则也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当时传奇创作中有以《香囊记》等为代表的所谓“骈绮”派,好用故实,作对子,以四六骈俪之文做宾白,徐渭认为这是“南戏之厄”。他说:“吾意与其文而晦,曷若俗而鄙之易晓也。”纠正时弊,维护戏曲的特点,起了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