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时代的关系

三、 文学和时代的关系

刘勰讨论了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提出了许多新的论点。

一代文风如何形成?刘勰考虑到了影响文风的许多重要因素,例如战国之时文学得到很大的发展,与百家争鸣有关,“故知炜烨之奇意,出乎纵横之诡俗也”(《时序》)。东晋玄言诗的风行,则与玄学大盛有关,“自中朝贵玄,江左称盛,因谈馀气,流成文体”(《时序》)。这些都是受了学术思想的影响。再如汉代写作骚体的人很多,则是受了屈原的影响,“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馀影,于是乎在”(《时序》)。对文学上的继承关系曾有较多的注意。

但刘勰在论述每一个时代的文学时,更多地注意到了政治的影响,《时序》篇中开头就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逮姬文之德盛,《周南》勤而不怨;太王之化淳,《邠风》乐而不淫。幽、厉昏而《板》《荡》怒,平王微而《黍离》哀。故知歌谣文理,与世推移,风动于上,而波震于下者。”说明每一个时代的政治情况对文学有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这种认识,他在论述建安文学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分析刘琨等人的风格特点时说:“刘琨雅壮而多风,卢谌情发而理昭,亦遇之于时势也。”(《才略》)这种分析切合实际,能够说明时代的特点。

根据上述原则,刘勰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作出历史的考察,末复总起来说:

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也。(《时序》)

刘勰在分析政治上的原因时,经常强调统治者的倡导作用。应该说明,在过去的封建专制政体中,统治者的提倡确能形成某种社会风气,吸引热衷于仕进的文人的注意,只是刘勰在这些地方的论述却常有强调过分之处,因为政治形势如果缺乏形成何种学风的条件,那统治者的某些爱好还是不能起多大影响,因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总是受到各种客观的历史条件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