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民体

二、 新民体

梁启超是改良派中著名的宣传家。在古文的旧有范围内,能够突破散文写作上的一些老套,起过解放文体的作用。试看他有关写作经历的自我介绍:

启超夙不喜桐城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练。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二十五)

改良派从事政治活动,有向中下层知识分子作宣传的客观需要,艰深古奥的先秦、两汉古文显然不适于用,唐宋古文也嫌不畅达,由是相应地产生了梁启超开创的这一种新文体。他以主编《新民丛报》而出名,因而又被称作“新民体”。

新民体是一种改良的古文,和口语还有距离,当时这一政治派别中的有些人物,采取更为进步的立场,要求废止文言,改用白话文写作。如裘廷梁,不但创办了《无锡白话报》,而且发表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一文,鼓吹使用白话开通民智,对于振兴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论证了白话文的功能,作为文学语言来运用,将使文言文的表达能力相形见绌。“且夫文言之美,非真美也。汉以前书,曰群经,曰诸子,曰传记;其为言也,必先有所以为言者存,今虽以白话代之,质干具存,不损其美。汉后说理记事之书,去其肤浅,删其繁复,可存者百不一二。此外汗牛充栋,效颦以为工,学步以为巧,调朱傅粉以为妍,使以白话译之,外美既去,陋质悉呈,好古之士将骇而走耳”。这对当时迷恋于文言的人来说,是有力的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