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建立正统的文学观

三、 荀子建立正统的文学观

荀子生于战国中后期,全国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将告结束,因此他主张树立一种为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所需要的理论,作为折中群言的准则。他在《荀子·正论篇》中提出了“立隆正”〔最高原则〕的学说:“凡议,必将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不分而辨讼不决。故所闻曰:‘天下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所起,王制是也。’故凡言议期命,是非以圣王为师。”这就为后代建立中央集权专制政体作了理论上的准备。荀子成了适应时代要求从儒家向法家转化的一位大师。

荀子再三强调圣人的地位,认为他是维系道的枢纽,所有的经典都是由他阐发而产生的。

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诗》《书》《礼》《乐》之(道)归是矣。(《儒效篇》)

这就给文学批评史上的原道、征圣、宗经之说奠下了基础。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一直占有正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