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栽培方式

(二)栽培方式

鸡腿蘑栽培方式很多,现介绍以下几种。

1.生料大床栽培法

(1)培养料配制

配方

①棉籽壳50千克,菇类菌糠30千克,干马粪20千克,尿素0.5~1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3千克,水150~160千克。

②稻、麦草,玉米秸,芦苇,玉米芯等皆切碎或粉碎成粗糠状,单一或混合用,每百千克料加尿素1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3~4千克,或加干马粪20千克效果更佳,水160千克或180千克。

③菇类菌糠60千克,棉籽壳或秸秆粗糠20千克,干马粪20千克,尿素1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3~4千克,水150~160千克。

④棉籽壳100千克,另加石灰2~3千克和多菌灵0.1%,水160千克。

⑤棉籽壳100千克,另加磷肥2千克,尿素0.5千克,石灰2千克,水160千克。

⑥玉米芯100千克(粉碎),另加尿素1千克,石灰3千克,水160千克。

(2)堆料发酵 将各料充分拌匀,堆成高100厘米,宽150厘米,长不限的堆,上覆塑料膜,四周压实,日晒升温。如气温低,晚上应加盖草帘保温。一般2天左右料温可达50℃~60℃,保持12小时后翻堆,复堆后升温更快,几小时料温即可达到60℃,再度保持12小时,即可终止发酵,将料摊凉。其间注意控制料温不要超过60℃,更不要高温持续时间太长,否则培养料失重太多,营养消耗太大,出菇后劲不足,严重影响产量。

(3)铺料播种 室外畦栽,要选好菇场,整地做畦,设置阴棚。室内栽培可用菇床架式或箱式栽培法,下铺薄膜,将发酵好的培养料铺于畦、床或箱内,料厚15~20厘米,分三层播种,用种量10%~15%,最后整平料面并稍压实,盖3~5厘米厚的沙质壤土。20~30天菌丝可发满料并布满覆土层。

(4)出菇管理 菌丝发好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管理上以降温、增湿、通风为主,并给予适量光照,刺激出菇。鸡腿蘑是中温出菇的菌类,性喜阴暗潮湿,出菇温度以控制在16℃~22℃为宜,每天洒水、通风数次,以保持环境湿度85%~90%,并保证空气清新,促使菌盖肥大、菌柄粗短。

(5)采收 在适宜条件下,菌丝体扭结至形成菇蕾一般为6~10天,菇蕾破土为3~7天,至子实体成熟为7~12天(品种不同,略有差异)。子实体成熟后即可采收。

2.熟料袋栽法

(1)培养料配制

配方

①棉籽壳100千克,尿素0.5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1~2千克,水150千克。

②稻草、玉米秸、芦苇、玉米芯等皆粉碎成粗糠状,单一或混合后,每100千克料加麦麸10千克或玉米粉5千克,尿素0.5~1千克,石灰、磷肥各2千克,水150~160千克。

③棉籽壳、混合草粉、菇类菌糠各30千克,麦麸或玉米粉或棉籽饼粉10千克,尿素0.5~3千克,麦麸或玉米粉或棉籽饼粉10千克,尿素0.5~1千克,磷肥、石灰各2千克,水150千克。

(2)配料 将培养料充分混合、拌匀后堆积,常规发酵(45℃~60℃)3天。然后散堆装袋。

(3)装袋灭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调整含水量在65%~68%,用人工或装袋机装入宽15~18厘米、长35~40厘米、厚0.04~0.06毫米的塑料袋内,稍压实,两头扎口后灭菌。高压灭菌保持1.5~2小时,常压灭菌100℃保持10~12小时。

(4)接种培菌 灭菌后将料袋取出,放洁净室内冷却。在无菌条件下,两头接种,一般每瓶生产种接栽培袋40袋左右。接种后移入24℃~26℃室内培养,注意挑除早期污染的袋子。25~30天菌丝发满,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

①脱袋排畦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场地,挖成宽100厘米、深20~30厘米,长不限的畦,用竹片搭成弓形小棚,将脱袋的菌筒横排畦上,袋间隙留2厘米填入肥土,每平方米约放菌筒30个左右。排放完毕后,覆3~5厘米厚的肥沃沙质壤土,如土壤太干要喷少量水,并盖塑料膜保持土壤湿润。

②温、湿度控制温度控制在22℃~26℃,如温度太高应设置阴棚,避免强光照射。十几天后菌丝可布满畦床,洒冷水,把湿度提高到85%~90%,温度调节至16℃~22℃,每天揭膜通风增加氧气,刺激菌丝体迅速扭结,形成菇蕾。鸡腿蘑子实体喜湿好氧,菇蕾破土后,管理上以通风、增湿为主,尤其子实体成熟阶段,每天需通风、喷水数次,才能满足生长需求。经7~10天精心管理,子实体迅速长大,至七八成熟,即可采收。

(6)采收 鸡腿蘑子实体成熟快,开伞后很快就会变黑自溶,失去食用价值,因此采收必须及时,以菌盖边缘菌环刚开始松动,尚紧包菌柄时就要及时采收。用手握住菌柄下部,轻轻摇动即可拔起,簇生品种应注意勿碰伤幼菇,以免影响下潮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