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畦结合栽培法
袋畦结合栽培法是将培养料直接放入栽培场,采取层播、混播、点播菌种的方式进行栽培出菇。其中以发酵料层播较为普遍,一般3层料、3层种,播种量为干料重的10%左右。在适温下,一般5~7天菌丝封面,18~20天发透培养料,可在第15~18天时覆土出菇。
1.优点
(1)省工,省辅料,省菌种,生物转化率较稳定,出菇整齐,如能掌握好覆土环节,头潮菇多为单生,死菇少,菇脚短,商品价值高。
(2)原材料适应广,可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因而便于向农户推广。
2.缺点
(1)栽培场地利用率低,出菇场地安排不灵活。
(2)因栽培场地较大,发菌阶段温度不易控制,特别是春播气温较低发菌较慢。
(3)原料经发酵,损耗较大,故总体转化率不高,价格较高、转化率较高的棉籽壳不宜采用此方式。
3.改良方法
(1)室内栽培应有升温设施,室外塑料大棚栽培应采用双层塑料薄膜,内层应为黑色以便折光。
(2)发酵时间不宜过长,若采用一次发酵,夏季不超过7天,若采用二次发酵,室外一般发酵4~5天,室内二次发酵2天,冬季发酵时间可适当延长。防止原料过熟消耗养分。
(3)袋栽与畦栽相结合,可使有限的栽培场地得到充分利用,并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浪费,每年至少可利用3次,每年有9个月(除7、8、9三个月外)的出菇期,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栽培方法
(1)秋季畦栽法 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一般8月中、下旬堆制发酵料,8月底9月初播种,9月中旬覆土,10月初现蕾出菇,采菇3~4潮后(11月底12月上旬)将菇床表面的覆土清理干净,清除表面3~5厘米厚的培养料,向料面喷1%生石灰水及追肥,每隔15~20厘米打一通向料底直径2厘米的孔,以便向料内渗水。最后对菇房、棚用甲醛蒸气消毒,密封门窗1昼夜后打开门窗通风,以利再出菇。
(2)冬季袋式覆土栽培法 将发好的菌袋去膜后平放在菌床上,袋间距2~3厘米,袋间填发酵料或发好菌的袋料(不可填生料)。根据当年春节的早晚及菇房、棚的增温设施决定是否覆土,最好能将采菇盛期赶在春节前夕,如当年春节在2月上、中旬,此时可不覆土而覆地膜,同时将覆过粗土,菌丝已长入覆土层的菌袋放入菇棚、房内出菇,使采菇赶在元旦前夕,出菇后将料袋清出菇房,床面去膜后覆粗土,8~10天后覆细土,6~8天即可现蕾,第16天进入采菇期。春节后继续管理,再出1~2潮菇,约在3月上、中旬结束。此时可将培养料及覆土全部清出,然后进行彻底消毒以备春栽。
(3)春季畦栽及袋栽法清除菇房后立刻进行发酵料层播,必须将菇房温度升至15℃以上,覆土可在3月底4月初,4月下旬可采头潮菇,5月中旬采第二潮菇。此时如考虑6月下旬菇房温度过高不能降至25℃以下,可继续管理,让菇床继续出第三、第四潮菇,如能降至25℃以下,可将覆土及料表2~3厘米厚的培养料去掉,喷施追肥及1%的清石灰水,同时喷施杀虫、杀菌剂。待水渗入料后在料表平铺一层5~8厘米厚的袋料(已发好菌),覆膜,让菌丝愈合3天覆土,6月底7月上旬可出2~3潮菇。
采用上述方式栽培鸡腿蘑,不仅可充分利用空间场地,大大降低成本消耗,而且使出菇能力大幅度提高,单产由10~15千克/米2提高到30~40千克/米2,增产2倍以上。可明显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