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态习性
1.发生季节
子实体发生的季节,一般在6—10月份,温暖地区发生得早一些,温凉、高寒地区发生迟一些。在福建福安大多发生在6—7月,又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高峰期,这期间历年平均气温达25℃以上,降雨量400毫米左右,林间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在四川剑门多发生在夏末秋初,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这期间出菇率最高,生长也快,一昼夜菌蕾即形成,从菇蕾至子实体成熟,一般只需48小时,最长不超过60小时。
2.寄生菌根
牛肝菌多发生在以栎类为主的针栎混交林地上,或以针叶林为主的地上,子实体多为散生,少数为群生。常与多种栎树(麻栎、栓皮栎、青冈栎等)、松树(云南松、高山松、落叶松)及云杉、冷杉等树木的营养根形成外生菌根,是一种非专一性的外生菌根菌。
3.生态环境
牛肝菌发生地的遮阴度大多为七阴三阳或半阴半阳的林地。植被茂密,荫蔽度大或植被稀少,日照过长的,则子实体发生少。发生地的海拔高度一般在500~2200米,尤以山脚、山腰、山顶的缓坡地、阴坡地发生多。土壤腐殖质层厚3~8厘米的林地中发生最多,腐殖质层过厚或陡坡地,则少有发生。
4.植被类型
在云南康照乡,牛肝菌多发生在针阔混交林中,其植被上层为树龄在20~30年的云南松,树高8~12米;中层为麻栎、黄背栎,树高1~2米;下层有短刺栎、云南松幼树和酸杨梅,地面杂草稀少,盖有少量松针。在湖北神农架牛肝菌发生地的植被,上层为栓皮栎纯林,树龄40~100年,树高4~12米,无下层林;草本层较稀疏,主要由禾本科、豆科和茜草科植物组成;地被层为苔藓植物,地被覆盖率20%~45%。
5.土壤条件
牛肝菌在云南发生地的土壤为较瘠薄的酸性红壤或红沙壤;在湖北神农架发生地的土壤为山地黄褐土,偏酸性,属沙壤土,通透性好,表层由风化后的碎石粒构成;在福建福安发生地的土壤,以有机质丰富的黄棕壤或酸性的红壤、红沙壤发生量较多,生长也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