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羊肚菌原种与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可以通用。常见配方有以下几种。
(1)栎树木屑50%,棉籽壳30%,麦麸皮15%,白糖、石膏、过磷酸钙各1%,羊肚菌基脚土2%(水溶液,下同);或栎树木屑76%,麦麸10%,黄豆粉5%,玉米粉5%,白糖1%,石膏1%,腐殖土2%(丛桂芹,2009)。
(2)棉籽壳40%,木屑35%,麦麸20%,腐殖土2%,过磷酸钙1%,石膏1%,白糖1%。接种后在24℃~27℃下培养,菌丝浓密、健壮,长势强(张松等,1994)。
(3)杂木屑75%,黄豆粉5%,麦麸10%,玉米粉5%,石膏1%,白糖1%,过磷酸钙1%,林下腐殖土2%,pH自然。采用这种培养基,羊肚菌菌丝生长健壮,22天长满瓶(杨绍斌等,1998)。
(4)棉籽壳70%,玉米芯20%,麦麸5%,羊肚菌渣2%,葡萄糖1%,石灰1%,过磷酸钙1%,维生素B110毫克/千克(李素玲等,2000)。
(5)杂木屑64.9%,麦麸20%,松针粉10%,蔗糖1%,石膏1%,磷酸二氢钾0.1%,腐殖土2%,过磷酸钙1%,pH6.5~7(李峻志等,2001)。
(6)硬杂木屑75%,黄豆粉5%,麦麸10%,玉米粉5%。
(7)硬杂木屑75%,米糠15%,黄豆粉5%。
(8)玉米芯50%,硬杂木屑30%,米糠15%。
(9)稻草粉75%,米糠15%,黄豆粉5%。
以上(6)~(9)各配方中4均加石膏1%、白糖1%、过磷酸钙1%、林下腐殖土2%,pH自然。
2.配料、装瓶(袋)、灭菌
按常规进行。
3.接种培养
(1)原种接种法 原种是由母种接入,每支羊肚菌母种,可扩接原种4~6瓶。
(2)栽培种接种法栽培种是由原种进一步扩大繁殖而成,每瓶原种可接栽培种30~40瓶或袋。
(3)培养管理羊肚菌原种和栽培种接种后移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避光,培养温度控制在15℃~18℃,有利于菌丝正常生长。如果室温低于8℃或高于28℃,菌丝停止生长或死菌。室内要遮光,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上,防止潮湿。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经常检查菌丝生长状况,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搬离淘汰,防止病害蔓延。
(4)质量检验
①菌龄:用来栽培的菌种,菌龄以30~35天、菌丝走至离瓶袋底1~2厘米为适。菌种菌龄超长,开始出现菌被,表面出现浅褐色表明菌丝开始老化,菌种收缩,过于干燥;或有子实体发生,菌丝活力有变弱趋势。老化菌种带杂的可能性较大,接种后污染率较高,不能使用。
②外观:正常羊肚菌菌种菌丝为白色转棕黄色,健壮有力,走势整齐,无间断,无节疤。凡是菌种及棉塞上发现有红、褐、灰、黑、绿、黄色的斑点,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此类菌种属劣质菌种,绝对不能使用。
③基质:正常菌种的菌丝与瓶、袋壁紧贴,亦布满全瓶、袋,看不见培养料,上下内外一致,密集;尖端整齐,茸毛菌丝旺盛。若是菌袋的手感紧实,稍有弹性,菌种挖出成块而不松散,这是优良菌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