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菇房栽培法

(三)室内菇房栽培法

据福建林杰介绍,鸡腿蘑采用室内菇房栽培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可收到良好效益。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菌种制备

(1)母种配方

①马铃薯20%、蔗糖2%、磷酸二氢钾0.07%、硫酸镁0.05%、琼脂2%,pH7.5。

②小麦(煮汁)5%、蔗糖2%、磷酸二氢钾0.07%、硫酸镁0.05%、琼脂2%,pH自然。

(2)原种配方

①液体培养基:葡萄糖30%、豆饼粉2%、玉米粉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钙0.2%、硫酸镁0.05%,pH 7.5~7.8。

②麦粒种:小麦粒98%、碳酸钙2%,含水量在5%,pH值7.5~7.8。

③粪草培养基:发酵后的粪草料70%,干牛粪粉20%,麦麸7%,碳酸钙2%,石膏1%,含水量在60%,pH7.5~7.8。

(3)栽培种配方

①猪牛粪90%,鸡、鸭粪(或牛粪)8%,石膏粉1%,碳酸钙1%,含水量在60%,pH7.5~7.8。

②蘑菇堆肥30%,杂木屑50%,麦麸20%,含水量在60%,pH7.5~7.8。

③蘑菇堆肥50%,棉籽壳40%,麦麸10%,含水量在60%,pH7.5~7.8。

以上菌种各配方任取一种,按常规方法配制,逐级扩大繁殖,经检验合格后备用。

2.栽培方法

(1)菇房 要求坐北朝南,密闭性良好,环境良好,地势开阔,空气流通;光照好,但无直射阳光。菇房设层架,一般5~6层,层距50~60厘米,底层距地20厘米,顶层离房顶0.8~1.0米。下窗高出地面20厘米,每条通道中间房顶设拔风筒一个。

(2)培养料(100平方米栽培面积用量) 干稻草2000千克,干牛粪1000千克,干鸡粪300千克,饼粉30千克,碳酸氢铵30千克,过磷酸钙30千克,石膏50千克,碳酸钙40千克,石灰粉50千克。

每平方米菇床投料量为30~40千克。

(3)堆制发酵 将稻草适当切短,与干牛粪、鸡粪等分别预湿后建堆,一层稻草、一层粪肥(湿牛粪、鸡粪、饼粉及石灰粉等)分层堆料,堆宽1.6~1.8米,堆高1.5米。边堆边喷水。建堆后3天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等,继续建堆发酵,再过3天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石灰等。每次翻堆时适当补水,以堆水不流出为度。

(4)原料堆放 将以上堆料搬入经消毒后的菇房,关闭门窗。堆料集中在中间三层菇床堆放,堆料厚度由上至下分别为30、33、36厘米。培养料自然升温50℃~52℃,当料温即将下降时,应想办法通过升温或往菇房通蒸汽,使料温升至58℃~60℃,保持3~4天,打开门窗,将经后发酵之料分散至其他各层,均匀摊放,各料层经按实后,总厚度在15~20厘米。

(5)播种与发菌 每100平方米培养料用750毫升麦粒菌种50~60瓶。以穴播与点播方式播种,手拌料层,让菌种翻入料内,稍经压实后,控制室温在25℃左右发菌。早晚开窗通风换气。为了给料面保湿,可用报纸覆盖,需喷水时直接把水喷洒在报纸上即可,当菌丝萌发吃料后,即可将报纸去掉。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6)覆土培菌 覆土应在播种后35~40天当菌丝接近布满料层时为宜。取泥炭土、田园土、山土比例为1∶1∶1混合,暴晒、整细、消毒,使用前加入3%的石灰粉,并喷水拌匀,使之无白心后备用。用手将覆土材料轻轻撒播在料面上,播撒均匀,厚度为3厘米。

(7)出菇与采收 覆土后,控制室温在16℃~22℃;保持出菇室空气湿度为85%~95%,促进子实体发生、长大,出菇时控制过量喷水,防止菇体发生斑点病。从初见子实体原基,经9~14天,即可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