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质量鉴定

(五)菌种质量鉴定

生产出来的菌种是否合格,能否用于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菌种生产者和栽培者均应认真加以对待,否则使用了劣质菌种,必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要鉴定菌种质量,就必须要有个标准,菇菌类菌种的质量标准(包括一、二、三级种),一般认为从感官鉴定来说(一般生产者不可能通过显微观察),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合格菌种标准

(1)菌丝体色泽 洁白,无杂色;菌种瓶、袋上下菌丝色泽一致。

(2)菌丝长势 斜面种,菌丝粗壮浓密,呈匍匐状,气生菌丝爬壁力强。原种和栽培种菌丝密集,长势均匀,呈绒毛状,有爬壁现象,菌丝长满瓶(袋)后,培养基表面有少量珊瑚状小菇蕾出现。

(3)二、三级种培养基色泽 淡黄(木屑)或淡白(棉籽壳),手触有湿润感。

(4)有清香味 打开菌种瓶、袋可闻到特殊香味,无异味。

(5)无杂菌污染 肉眼观察培养基表面无绿、红、黄、灰、黑等杂菌出现。

2.不合格或劣质菌种表现

(1)菌丝稀疏,长势无力,瓶、袋上下生长不均匀。原因是培养料过湿,或装料过松。

(2)菌丝生长缓慢,不向下蔓延。可能是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或培养温度过高所致。

(3)培养基上方出现大量子实体原基(说明菌种已成熟,应尽快使用)。

(4)培养基收缩脱离瓶(袋)壁,底部出现黄水积液,说明菌种已老化。

(5)菌种瓶(袋)培养基表面可见绿、黄、红等菌落,说明已被杂菌感染。

有以上(1)、(2)、(3)种情况时可酌情使用,但应加大用种量;有(4)、(5)种情况应予淘汰,绝对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