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发酵料栽培法

(十五)麦秸发酵料栽培法

据山东菏泽地区科技开发中心王灿莲等的报道,鸡腿蘑的栽培,多数是以木屑、棉籽壳为主,熟料栽培,工艺比较复杂。为进一步发展鸡腿蘑生产,采用新的廉价原料,以麦秸为主料,生料栽培鸡腿蘑也可获得稳产、高产的效果。其生产工艺简便,值得大力推广。

1.栽培季节

鸡腿蘑属中高温型菇类,出菇温度范围一般在10℃~30℃,一年中除最热和最冷的月份外,在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秋栽为最好。如果在秋冬季在塑料棚内进行,效果更理想。

2.栽培料配方

(1)麦秸100千克,干牛粪20千克,棉籽饼5千克,过磷酸钙2千克,石膏2千克,石灰3千克,尿素0.5千克。

(2)麦秸100千克,棉籽饼8千克,麦麸5千克,玉米面3千克,石灰3千克,石膏2千克,磷酸二氢钾0.5千克,尿素0.5千克,硫酸镁0.1千克。

麦秸要求新鲜无霉变,要选用麦秆被轧扁的麦秸。用脱粒机脱粒的圆秆麦秸,必须经轧扁或铡短方可使用。

3.栽培料的处理

(1)软化 用2%的石灰水把麦秸浸透脱蜡软化。如有水池,将石灰水放入池内,把麦秸浸透;如没有水池,把麦秸放在干净的地面上,用2%的石灰水一层层的浸透,把浸湿的原料堆成高1.5米,形状随意的堆,覆盖薄膜,2天后料温升到50℃~60℃,麦秸蜡质消失变黄、变软。

(2)发酵 把软化好的原料堆成宽2米,高1.5米,长度不限的长方形堆,方法是:先按规格铺一层厚20厘米的料,撒一层牛粪或碎棉籽饼,接着浇一遍水,把粪(饼)浇湿,使一部分被冲入料内,如此层层进行。牛粪要打碎撒匀,水要补足至有水溢出。堆边要平直,顶部呈龟背形,上盖薄膜。建堆后1~2天,堆温可达到60℃以上。这时,应揭去薄膜,以利通气散热,维持8~10小时,进行翻堆。方法是:先把表层约20厘米厚的一层扒放在一边,翻料时注意上下、里外料互换位置,同时将尿素、石膏分层撒入,并补足水分,达到手握紧料,有3~4滴水滴下为宜。复堆后的堆形与原来相似。覆膜后,待堆温升到60℃以上,维持10小时,进行第2次翻堆,结合翻堆补入磷肥,方法同上。这样,共翻堆3次,8~10天,发酵完成。此时,麦秸呈棕色,手握有弹性,稍用力一拉即断,无异味,pH7左右,含水量60%,即可铺料播种。

4.播种发菌

第3次翻堆后隔1天散堆,将配方中的麸皮、玉米面撒入料中,同时喷入0.1%的多菌灵和0.2%的敌敌畏,拌匀,进棚铺料播种。将料直接铺在棚内地面上,厚20厘米,宽1.5米,中间留走道30厘米。当料温降到30℃以下时,开始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5%左右。播种时,采用穴播加撒播相结合的方法,先用直径2~3厘米的木楔打洞,洞距15厘米,直打至料底,以利通气,把菌种掰成核桃大小,塞入洞中,上面似露非露,接着把剩下的菌种撒一层,再撒1厘米厚的料,盖住菌种,上覆薄膜,保湿发菌。一般播种后2~3天菌种发白萌动,4~5天开始吃料。菌丝吃料后,需揭膜通气。开始,每天1次,每次1小时。以后,逐渐增加通风时间,当上层菌丝封面后,把薄膜全揭去,使上层料稍干,促使菌丝向下生长。

5.覆土养菌

鸡腿蘑和双孢菇一样是土生菌类,子实体的生长离不开土,所以菌丝长好后,必须在土中才能出菇。覆土要求,用半沙、半淤泥的壤土。应在大田或林地取距地表10厘米以下的土,置太阳下晒2~3天,拍碎过粗筛,喷洒5%的甲醛和1%的敌敌畏液,把土粒调到半干、半湿,覆膜48小时,消毒杀菌,然后加1%的石灰粉拌匀待用。当菌丝长至料厚的2/3以上时覆土。土厚4厘米,一次覆完。注意把菌床的四边覆严土,形成一个四边有斜坡的长方形台面,可增加出菇面积。然后喷水将土的湿度调至20%,通风晾1天后,覆膜培养菌丝。

6.出菇管理

一般覆土后10~15天,菌丝开始长进土层,并接近土表。这时应揭去薄膜,加强通风,使土层表面稍干,促使菌丝在土层内发足,土内的菌丝开始变粗时,再喷大水一次,使土层湿度达到2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适当增加通风,保持棚内空气新鲜。一般覆土后20天左右,开始出菇。

7.采收与采后管理

待菇柄伸长,颜色变白,菌盖未松动之前,及时采收。采收方法:用手直接拔出,带土部分用小刀刮去一层皮,根部不必削齐。采菇形成的穴,用细土填平。再如上述方法管理。一般可采3~4潮菇,生物转化率达90%以上。

8.注意事项

(1)鸡腿蘑菌丝分解纤维素、木质素的能力比双孢菇菌丝强。因此,它的培养料发酵时间,应比双孢菇的短。如时间过长,反而效果不好,菌丝很弱,产量低。

(2)栽培过程中,鸡腿蘑菌丝需氮量比双孢菇少,即C∶N比双孢菇大。培养料中,如牛粪、饼肥、氮肥用量较多,不一定能提高鸡腿蘑产量。

(3)菌床四边土覆严效果好,产量高。覆土时,凡用土覆严菌床四周的,结果四边出菇比中间还密,增加了出菇面积,可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