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母种培养基配方有以下几种。
①鲜松针100克(水煮过滤),麦芽汁100毫升,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5%,葡萄糖2%,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水900毫升,pH5~5.5(张林,1992)。
②蛋白胨2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镁0.5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李崇安,1994)。
③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蛋白胨1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1克,维生素B110毫克,琼脂20克(王文耀等,2008)。
以上任选一方,按常规配制斜面培养基备用。
(2)母种分离方法 牛肝菌纯种分离常采用组织分离法,选择野生未成熟的子实体为分离材料,采后1~2小时进行分离。分离时,从子实体取一小块组织,接在培养基上,在24℃条件下培养。
(3)接种培养 接种后,在20℃~25℃恒温下培养7天后,菌丝逐渐变得浓密,呈白色,绒毛状,15天长满试管斜面提纯培育可得母种。
2.原种和栽培种制作
牛肝菌原种和栽培种适用天然有机物培养基。其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另加维生素B10.01%,料水比1∶1.2,pH调至6。
培养基配制与其他菌类对比,要求较为严格,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场地选择 以水泥地和木板坪为好。泥土地因含有土沙,加水后泥土溶化会混入料中,不宜采用。选好场地后进行清洗,并清理四周环境,防止污染。
(2)过筛除杂 先把木屑、麦麸等主要原料、辅料,分别用2~3目的竹筛或铁丝网过筛,剔除小木片、小枝条及其他有棱角的硬物,以防装料时刺破塑料袋。
(3)区别混合 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粉搅拌均匀,棉籽壳提前12小时加水预湿;然后把可溶性的添加物,如蔗糖等溶于水,再加入料中混合。
(4)加水搅拌 采用自动搅拌机时,将料混合集堆,拌料机开堆,搅拌、反复运行,使料均匀。手工搅拌必须采取集堆,开堆,反复搅拌3~4次,使水分被原料均匀吸收。如果选用棉籽壳配方,应提前一天加水,使水分渗透到棉籽壳中。然后过筛打散结团,过筛时应边洒水,边整堆,防止水分蒸发。
(5)避免酸变 常因拌料时间延长,培养料发生酸变,接种后菌袋成品率不高。因此,当干物质加水后,从搅拌至装袋开始,其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妥。这就要分秒必争,当天拌料,及时装袋灭菌,避免基质酸变。
(6)控制污染 培养料灭菌后,冷却至常温,按无菌操作接入母种或原种,按常规培养,菌丝长满瓶(袋),即为原种或栽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