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阳畦栽培法
2025年09月26日
(六)室外阳畦栽培法
1.栽培季节
我国各地,春栽一般可选11月至次年3月制袋或播种,1—6月覆土出菇;秋栽可于5—6月制袋或播种,7—10月覆土出菇。
季节安排的主要依据是,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温度在20℃~25℃。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异大,应根据本地气温变化具体掌握。
2.培养料配方
(1)稻草(切碎或粉碎)40千克,玉米秸秆(粉碎)40千克,干牛马粪20千克,尿素1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3千克,水150千克。
(2)玉米芯(碎段)100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3千克,水150~160千克。
(3)棉籽壳100千克,磷肥2千克,尿素0.5千克,石灰2千克,水160千克。
以上任选一种,按常规配制。
3.场地选择
选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堤坡地、果园、菜地及休闲田地整畦搭棚。畦宽70厘米,深20厘米,长度不限。
4.播种、发菌
播前先沿畦四周撒石灰粉消毒,然后将栽培料送进场地铺平拍实,撒播一层菌种,共铺2层料,撒2层菌种,将料面压紧按平,料厚约12厘米,用种量15%。播种后在料面及四周覆盖1厘米厚的腐殖质土,以起保湿作用,最后覆盖薄膜保温、保湿,以利发菌。
5.发菌管理
播种后,经常观察畦床料温变化,当料温超过30℃,应揭膜通气或将塑料菇棚两头打开降温通气。经2~3天菌种开始吃料,约经20天,菌丝布满整个料面,覆盖3~4厘米厚土(覆土为炭灰、阴沟泥、花园土等份混合体)。覆土后喷水保湿,保持畦面空气湿度在85%~90%。播种后一个月子实体原基开始出现,此时应在塑料菇棚上加盖漏缝的草帘,既可降温又可遮光。
6.采收与采后管理
原基发生后7~10天即可采收第一潮菇,12~15天后又可采收第二潮菇。采收第二潮菇后停水4~5天,喷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液补充营养。整个采菇期可延续到第二年6月份。总共可采菇6潮,生物学转化率可达1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