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渣高产栽培法
我国苹果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应加强苹果加工后的废渣的综合利用。利用苹果渣栽培鸡腿蘑,菇体肥大,单个重达150克左右。获得了生物学转化率达216%的高产效果,值得积极推广。
1.菌种选择
菌种以选用CC100为宜。
2.培养料配方
鲜苹果渣70%、棉籽壳15%、麦麸12%、石灰3%,另加三元复合肥0.5%、克毒净0.1%。
3.堆制发酵
把棉籽壳摊开,以少量水拌和石灰、溶解克毒净,洒在棉籽壳上,并与鲜苹果渣混合后,送入拌料机搅拌均匀,料中含水量在65%左右。用手握料,以指缝有溢水而不滴下为度。
以上拌和料建成宽为1~1.5米,高1~1.2米的长堆。在料堆上每隔30~50厘米,从堆顶向下至底插通气孔,孔径5~8厘米。然后盖上薄膜和厚草帘,保温、保湿。当堆料中部堆温达50℃以上时(约3天),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每隔1~2天翻堆1次,使堆料发酵均匀,一般要翻堆3~4次,最后1次,达到料堆有大量白色放线菌“点状物”形成即可。
4.装袋接种
于装袋前一天,把三元复合肥拌入堆料中,拌和均匀,分装于宽26厘米、长40厘米、厚0.02毫米的聚乙烯袋中,边装料边接入菌种,菌种分层夹埋于原料之中,袋料中间可以放1~3层菌种,袋料两端满布菌种,以造成菌种优势。每袋装干料1千克左右,菌种用量为干料重的10%~15%。
5.发菌培养
为了增加发菌速度,可在接入菌种的部位,用消过毒的小钉板(即钉有铁钉的木板)在袋外扎孔(注意只能在布有菌种处扎孔),以增加通气,促进发菌。经25天至1个月,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6.脱袋覆土
预先挖建好出菇畦床,床宽90厘米,畦深25~30厘米,长度随意。将发好的菌袋脱去薄膜后,立放于大棚内挖建好的出菇畦床内,袋与袋间距2厘米,以营养土填塞。并在菌袋摆放完毕后,用营养土覆盖,覆土层厚2.5~3.5厘米(营养土砂∶土为3∶7,并加拌千分之一的三元复合肥,充分拌匀)。喷适量水,湿润覆土层,促进出菇。
7.采菇
覆土后10~15天,出现子实体原基;原基出现后8~10天,即可采收第一批鲜菇。
采收第一批菇后,清除料残物,保湿养菌,10天左右又可采收第二潮菇,先后可采4~5潮菇,总生物转化率达到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