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芯发酵料栽培法

(十六)玉米芯发酵料栽培法

玉米芯是山区和北方不少地方的大宗农副产品废料。利用玉米芯袋栽鸡腿蘑,具有省工、省时,原料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可大力推广。

1.栽培季节

一般以8—9月开始制袋,9—11月开始采收。

2.培养基配方

玉米芯84%、麦麸10%、豆饼粉2%、石膏粉2%、过磷酸钙1%、石灰粉1%。

3.堆制与发酵

玉米芯、麦麸、豆饼粉要求无霉变。先把玉米芯粉碎或碾压成花生米粒大小的粒,并与其他辅料暴晒2~3天,以利杀菌和灭虫。

将以上各料混合均匀,加水调拌,使其含水量为50%~55%。最好在水泥地面上堆制发酵,发酵堆宽1~1.2米,堆高0.8~1.0米,长度随意。待料温升至60℃~70℃再维持24~36小时翻堆,翻堆时将溶于水的石膏粉拌入。再次翻堆时加入过磷酸钙,前后共翻3次堆,翻动2次后调节发酵料含水量为50%~56%,以手抓培养料,指缝间有水溢出而不滴下为度,测pH在6.5~7为宜。

4.装袋、接种

发好的料散堆,排出有害气体、降温。将料装入(22~24)厘米×(45~50)厘米聚乙烯筒料袋中,压实装紧,接种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温度在24℃~26℃,在袋料中接入2~3层菌种,两端覆满菌种,分别塞入经石灰水浸泡、消毒过的玉米芯,用线绳扎紧。

5.发菌管理

接种后在相对湿度70%左右发菌。为防止料温升高,接种菌袋必须按1~4层摆放,严禁超高堆放。要求每5天翻动一次,清理污染菌袋,发菌间要经常喷消毒剂,加强通风。25~30天,菌丝长满菌袋。

6.出菇管理

将菌袋脱去塑料袋,竖立摆放在经消毒处理的出菇场地。每个菌袋间隔1厘米,每8~10个菌袋为一排,摆放长度随意,一般出菇房置2~3排菌袋,排与排之间留出人行走道。菌袋与菌袋间隙及整个出菇床面以覆土层填塞。覆土的制作:取地表下10厘米深田园土7份、砂土3份,先混合并整散、过筛,于烈日下暴晒2天后,加拌5%福尔马林和1%敌敌畏,洒水后拌均匀,含水量60%~65%,作圆形或长条状土堆,加盖薄膜熏蒸消毒48小时,散堆后即可使用。覆土层厚约3厘米,使土层始终保持湿润状态,促进菌丝生长。

经15~20天精心管理,菌丝即可穿透覆土层并出现子实体原基。此时要保湿,维持空气相对湿度85%~90%,温度保持在16℃~24℃;加强出菇时的通风换气及菇床的散射光照射,结合喷水,喷洒激素或营养液。

7.采收及采后管理

子实体经8~12天生长,达到八分成熟时及时采收。采收一潮菇后,清除菇茬残体,整理床面,并适当给菇床补充覆土。停水3~4天后,喷水保湿催菇,12~15天后,即可采收第二潮菇。约可采收3~4潮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