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草栽培鸡腿蘑法
据胡文华介绍,用稻草、麦草、禾草整草直接露地栽培鸡腿蘑,取得了100千克干草产菇150千克的好效益,其原料易得,方法简便,管理粗放,现将有关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及场地选择
秋冬春三季,房前屋后闲散地,荒野坡地、农闲田、落叶林地等地块均可进行露地栽培;夏季以林荫地或瓜、豆、葡萄棚架下栽培为主,也可与荫蔽度大的农作物行间套作。
2.菌种生产
母种、原种、栽培种均采用广谱通用型YMS菌种培养基方法制备接种,培种后置20℃~28℃洁净环境遮光培养,10~20天菌丝可长满试管或瓶,成品率达98%。
3.整草软化处理
将干燥无霉变的整草翻晒2天,捆扎成约5千克的小捆,分批置入3%石灰水中浸泡15~20分钟,使草捆浸湿泡透。捞起沥水至无成串水珠下滴后建堆发酵。于水泥地坪或栽培场地面平铺底膜,膜上用10~15厘米粗的木棒垫底,将草捆卧放搁置于木棒上成堆。全堆覆膜连同底膜一起围捆严实使其发酵。当堆温升到60℃,延续至次日上午翻堆,另铺底膜,将草捆直接转置于底膜上码成新堆。去掉原底膜上的木棒,新堆连同底膜一起覆膜捆实继续发酵。当堆温升到60℃,维持至傍晚松开捆绳,次日散膜播种。
4.播种栽培
清除栽培场地杂草及4~5厘米深的表土层,按宽1.2米、深20厘米、长度不限作畦,畦中留1条宽20厘米的土埂分畦床为2小畦,四周开挖宽20厘米、深30厘米的排水沟。栽培前一天用3%石灰水浇洒畦床,铺草前先于畦底撒一层过筛的干畜粪,再将草捆散开,整草顺畦长均匀铺放,每平方米铺草4捆,干重约20千克,厚约25厘米,用种量为草料重的15%分层播种。即底层铺草约5厘米厚,播菌种3%,撒一层经3%石灰水润湿的干畜粪(下同),中间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菌种5%,撒一层畜粪,上层铺草约10厘米厚,播菌种7%,撒一层畜粪。床面用铁锹和木板拍平拍实,取畦床四周潮湿的大小不等的粒状畦土覆盖3~4厘米厚,用0.5%石灰水喷洒润湿覆土,其上撒一层草木灰,再覆盖10~15厘米厚的疏松弓形干草被,用宽2米的长幅塑膜全畦床覆盖,周边压实,疏通好排水沟,以利发菌。
5.发菌和出菇管理
只要不遇连降大雨和渍涝,可任其自然萌发生长,一周后检查菌种吃料情况,用减少或增加床面草被厚度或再在覆膜层上罩覆弓膜的方法调控床温在20℃~28℃,一般25~30天可见菌丝穿透草料破土而出。此时应去掉床面草被。覆膜改罩弓膜,适当向排水沟内灌水和床面喷雾,逐渐提高空气相对湿度达85%~95%;以拱膜周边的拱洞增加通风和给予散射光照诱导催蕾。当畦床上面出现白色原基即菇蕾时,应注意在弓膜上覆盖草帘或散草遮阳,保持以上所述的温度和湿度。随着菇蕾伸长膨大,可每日5~6次向菇床喷雾磁化冷开水。不久即可采收第一潮菇。
6.采收与后期管理
当子实体达7成熟,即菌盖紧包菌柄未开伞前及时采收,以防开伞变墨汁和菌体自溶而失去商品价值。采菇用利刀或剪刀于菇蒂基部切取或剪取菌菇,清洗干净后上市鲜销或干制分级包装。
头潮菇收完后及时清除床面菇蒂及覆土3厘米厚(用沃土补覆),用0.5%石灰水喷洒润湿,如前述方法撒草木灰、覆草被、盖膜、养菌,不久即可采收2潮菇。重新清理床面,去3厘米深覆土,风干2天,用锥形木棒于床面间距15~20厘米打孔深至底,撒1层过筛干畜粪或干禽粪,用晒干的肥土或沃土补足覆土层,灌水浸泡畦床24小时,排除多余积水,抢墒在床面撒1层草木灰,继续如前养菌出菇。如此反复更换覆土层补充养分,可采鲜菇4~5潮,总生物学效率可达150%左右,最高可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