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蘑周年生产法

(二十)鸡腿蘑周年生产法

近些年来,随着食用菌食品的宣传和普及,市场上对食用菌产品,尤其是鲜菇产品的需求,呈现出一年四季均衡需要,客观上为食用菌生产向周年化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鸡腿蘑作为一种新型食用菌,容易栽培,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能,肉质细腻,鲜美可口,消费市场广阔,应该向周年生产方向发展。其栽培方法如下。

1.秋季畦栽法

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分别于7月底至8月上旬,8月中旬及8月下旬,8月底或9月初;9月中至8月下旬,从北向南,每个区域分别推迟10~20天堆制发酵,播种、出菇。

以华北地区为例,具体做法为:8月中、下旬堆料发酵,8月底至9月初播种,9月中旬覆土,10月初现蕾出菇,采收3~4潮菇后,整理出菇料面,清除料面3~5厘米表土和培养料,向料面喷1%生石灰水。并用一干净尖木棒按8厘米×10厘米距离,从料面往料底插孔,孔径1.5~2厘米,往孔洞内注入营养水,或向菇床表面喷施营养剂。营养剂配制方法:干制粪肥用石灰水预湿,堆沤10~15天后,加入等量的肥土和少许草木灰,调pH8左右。喷营养剂后,对出菇房进行气雾消毒,密闭门窗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散气,促进再次出菇。

2.冬季袋式覆土栽培法

把发好菌丝的料袋去膜后,放置在料床上,袋与袋间隔2~3厘米,袋间隔处填发酵料或发好菌的袋料(不得用生料),待其发菌、覆土出菇。经过覆土,菌袋经适温、高湿、通气及光照等综合因素刺激,促进菌袋在元旦前后出菇应市。

采收第一潮菇后,整理菇床,先覆少许粗土,8~10天后覆细土一层,用水喷湿土层,6~8天又可见到菇蕾,第16天进入二次采菇盛期,此时正是春节前后销售旺季,经济效益高。春节后还可出1~2潮菇,约在3月上、中旬,即可清理菇房,消毒后供春季种菇作场地。

3.春季畦栽及袋栽法

按常规方法配料、装袋、播种、发菌;发菌后的菌袋可在室内菇房出菇,也可脱袋后放入床畦出菇。室内菇房出菇的,应将菇房温度控制在15℃以上。北方春栽,多以室外塑料大棚作菇房,利用太阳能增温。

南方春栽,以长江流域为例,3月上、中旬平均气温为10℃左右,室内栽培采取地炕烧火或室内加温等措施,使温度维持在15℃以上。南方春栽,室外塑料大棚菇房,由于春季多低温阴雨,太阳能增温效果不理想。可以建室外菇棚,按室内菇房建加温设施,实现双保险管理。于3月底或4月初覆土,4月下旬即可采收第1潮菇,5月中旬采收第2潮菇。

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荆州市,6月份上、中、下旬,月均气温值分别为24.3℃、24.6℃及24.5℃,春栽鸡腿蘑完全可以出第3、第4潮菇。此后将覆土及料面2~3厘米厚的表层培养料去掉,喷施营养剂及灌注1%的石灰水,一是起补水增湿作用;二是起杀虫、杀菌等消毒作用。待料层吸足水肥后,在料面平铺一层厚5~8厘米发好菌的袋料,覆膜养菌,菌丝愈合3天后覆土。6月底至7月上旬还可采收2~3潮菇。

采用以上方法,可使鸡腿蘑的产鲜菇量由每平方米菇床10~15千克,提高到30~40千克,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