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常规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羊肚菌野生时,多于春末夏初发生在林中潮湿地上及河边沼泽地上。是春季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2℃,子实体形成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18℃。因此,各地应根据本地气温条件确定栽培季节。一般黄河以南地区,可在3月上中旬播种,5月中下旬出菇。长江以南地区可适当提前20天左右播种;黄河以北及西南地区,可推迟30天左右(即在4月中下旬)播种。
2.栽培料配方
羊肚菌栽培料主要采用固体培养基,这里收集部分配方,供栽培者选用。
(1)栎树木屑70%,麦麸25%,白糖1%,石膏1%,细土3%,含水量65%,pH6.5(朱斗锡,2008)。
(2)玉米芯40%,杂木屑20%,豆壳15%,麦麸20%,磷肥1%,石膏1%,白糖1%,草木灰2%,含水量60%,pH6~7(李树林、陈文强,2008)。
(3)玉米芯35%,棉籽壳15%,杂木屑20%,麦麸10%,北芪渣(中药材)或杨树根土20%,含水量65%,pH6~7(李素玲,2000)。
(4)农作物秸秆、玉米秆或豆秸75%,米糠10%,麦麸10%,蔗糖1%,石膏1%,过磷酸钙1%,土壤2%,含水量65%,pH 6.5~7.5(兰进等,2001)。
(5)杂木屑40%,棉籽壳35%,麦麸20%,磷肥1%,腐殖土3%,石膏1%,含水量65%,pH自然(丁湖广,2004)。
(6)棉籽壳75%,麦麸20%,石灰1%,石膏1%,腐殖土3%,含水量65%,pH自然(宋丽光,2004)。
3.配料与装袋
(1)培养料配制任选以上配方一种,按常规配制。
羊肚菌人工栽培方式是以熟料袋为主,因此多采用塑料袋(也可采用罐头瓶等容器装料,作为长菇载体)。采用装袋机装袋(每台每小时装1500~2000袋)。装袋量因基质不同差异较大,木屑为原料的因材质硬软有别;棉籽壳为原料的,籽壳附着棉纤维多少有别;玉米芯、甘蔗渣、豆秸粉等较为疏松,因此,每袋装料量标准无统一规定。这里以杂木屑和棉籽壳等混合原料为配方,不同规格栽培袋,按一般松紧度所装的料量,见表3-1。
表3-1 羊肚菌不同规格栽培袋的装料量表
4.灭菌要求
培养料装袋后进入灭菌工序。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压强0.152兆帕,灭菌时间视培养料性质,分别控制在1.5~2.5小时。大规模栽培采用常压灭菌,按灶体大小和容量,一般6000~8000袋/灶的,其灭菌时间以点火上100℃后,保持20~24小时,中间不掺冷水,不降温,达标后卸袋冷却。
5.接种培养
料袋灭菌后,冷却至30℃以下,按常规接种。接种后,搬进室内养菌,在适温条件下培养30~40天,菌丝长满袋;若气温偏低需50天长满袋,经后熟培养20~25天,再转入菇棚出菇。养菌管理主要控制好以下五点。
(1)恒定适温培养室内温度调控至15℃~18℃,最适合菌丝生长。在适合的培养基和恒定温度范围内,菌丝日平均生长1~1.6毫米。秋末冬初气温偏低,如果培养室温度低于10℃,应人工增温,可采用空调或电热等设施提升温度,防止低温阻碍菌丝正常生长。
(2)保持干净培养室保持清洁卫生,要求干燥、不潮湿,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若湿度偏大,可在地面撒石灰粉除湿。
(3)遮光培养菌袋培育期间,门窗应挂窗纱或草帘遮光,但要注意通风,不能因避光把培养室堵得密不透风,造成空气不对流。
(4)通风换气经常开窗通风更新空气,如果通风不良,室内二氧化碳沉积过多,会伤害菌丝体的正常呼吸;同时,也给杂菌发生提供条件。尤其是在秋季高温时,如果不及时通风,会使室内菌温上升,对菌丝生长发育不利。
(5)翻堆检查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4~5次,第一次在接种后6~7天,以后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时做到上下、里外、侧向等相互对调。
翻袋时认真检查杂菌,在菌袋料面和接种口上,如有花斑、丝条、点粒、块状等物,其颜色有红、绿、黄、黑不同,这些都属于杂菌污染。如有菌种不萌发,出现枯萎、死菌等,也应通过检查分类处理。
6.出菇管理
将养好的菌袋脱袋后于菇房地下或床架上出菇,也可在室外利用林荫地作畦排袋出菇。具体要求如下。
(1)菇房排袋出菇 先将菇房或床架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10毫升加高锰酸钾1克进行密闭熏蒸。将菌袋脱袋后排于菇房地上或床架上。每层床面上铺一块塑料薄膜,上铺3厘米厚的腐殖土,拍平后将菌袋逐个排于其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7厘米×33厘米的菌袋40个。
排完后喷轻水1次,覆土3~5厘米,表面再盖2厘米厚的竹叶或阔叶树落叶,保持土壤湿润。30天后可长出羊肚菌子实体。
(2)阳畦排袋出菇 选择“三分阳、七分阴”排水便利的林地作畦,畦宽100厘米,深15~20厘米,长度不限。整好畦后轻浇1次水,并用10%的石灰水浇洒畦床内,以杀灭害虫和杂菌。排袋方法及覆土等同室内排袋要求。只是底层不必铺薄膜,要注意畦内温度变化,防止阳光直射。
7.病虫害防治
羊肚菌在菌丝生长与子实体生长阶段都会发生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清洁卫生。播种前对菇房或场地进行灭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虫害,在子实体未发生前可喷除虫菊或10%的石灰水,以利杀灭害虫与杂菌。
8.采收
羊肚菌从子实体出现到成熟一般需10~15天,当子实体颜色由灰色变为金黄褐色菌、帽网眼充分张开,由硬变软时,表示已经成熟,即可采收,如不及时采收,很快就会被虫蛀蚀,最后留下菇体躯壳。羊肚菌的成熟时间参差不齐,必须分批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左右轻轻摇动连根拔起,注意不要损伤周围幼小羊肚菌。采大留小,可持续采收1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