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政策制定的程序完善
理想的电视剧政策制定过程包含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效果预测、方案抉择和效果反馈六个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环节。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我国电视剧的政策制定往往忽略了前端的问题界定和后端的效果反馈。同时,在中间过程(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效果预测和方案抉择)中,也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目标完成度差、解决问题的措施缺乏有效性、舆论接受度差等问题。总体来看,我国电视剧政策制定的各环节独立性较强,关联性不足,公正、高效、互联互通的政策程序体系亟待建立。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解决电视剧政策制定中的程序完善问题。
第一,调查公众的态度是提高政策可接受性的有效途径。政策的调整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重新分配。从传统向互联网时代的跨步,传统电视剧行业依靠资源垄断市场生存的模式被打破。如今,全范围资源流动带来的效率提升从总体上拉动了电视剧行业的收益水平的提高。电视剧效益的提升一方面归功于互联网技术对资源流通便利性和效率的助力;另一方面则归功于电视剧政策目标对用户(观众)态度的重视。无论是政策制定前端对用户(观众)态度的广泛收集,还是政策制定之后对舆论环境的重点把控,都使得政策制定的目标和实现的可能性在观众高效的交流和确认中直接获得保障。
第二,多元政策决策主体的广泛参与是增强电视剧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互联网让电视剧行业的参与者愈发多元——政府机构、国有电视台、电视剧制作公司、电视剧发行公司、视频网站、观众。每个利益团体对电视剧政策制定的发言权意味着会出现更多的可能方案,这就克服了单个政策制定者经验、能力、知识储备不足的困难,集思广益,促使高质量、高效率的政策方案更快出现。
第三,多环节的互动是电视剧政策制定程序形成体系的必备条件。互联网不仅可以打通政策制定的前端和后端,同样可以打通政策制定的中间部分,进而连接起整个政策制定的过程。同时,政策制定的环节不再是首尾相连的环形结构,而是更加复杂的交叉延伸结构。尽管电视剧政策的制定依然沿袭了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效果预测、方案抉择和效果反馈这六个步骤,但是各个环节之间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比如方案设计会随着观众舆论的走向而进行调整;效果反馈会直接影响方案抉择;效果预测又是在问题界定和效果反馈中不断改进。由此,电视剧政策的制定过程不是彼此封闭的过程,而是在互动中保持政策制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