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化”类型缝合“网生代”观众市场
网络市场的火爆依赖于90后、00后“网生代”观众的持续追捧和关注,打造富有青春活力的精品网络剧是视频平台实现商业化资本运营的内在驱动力。近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繁荣,“网生代”消费群体日益壮大,“粉丝经济”愈发流行,粉丝/消费者和明星之间的虚拟消费关系形成了被庞大资本市场连接起来的利基市场。网络剧作为青年流行元素的“前沿阵地”,近年来也在积极顺应“网生代”的审美趋势,形成了打造“年轻化”的网络剧品牌观念。近几年大热的网络剧无论是前期筹划还是内容制作都以“网生代”的思维方式运行,旨在提升网络剧类型整体的“年轻气质”。
传统电视剧(台播剧)的题材内容以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生产中老年喜爱的类型剧集,历史剧、都市职场剧、古装武侠剧、抗日谍战剧充盈着日常的电视荧屏,其中部分的校园偶像剧、都市言情剧在角色的形象、价值观、塑造层面都与当下活跃的“网生代”的审美意识格格不入,电视剧市场一直存在“年轻化”类型的结构缺口。网络剧精准地把握到市场的需求增长,以年轻、活力的内容打造网络视觉景观,用“网感”的互联网逻辑深化网络剧类型结构的交替、更新,缝合电视剧市场“网生代”群体的亚文化流行追求。
其中,“反类型”在一段时间内广受新生代观众的追捧。如2017年末播出的网络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用“可爱”“呆萌”“治愈”的网络热词重新演绎了女追男的校园初恋故事,启用符合剧中人物年龄设定的新人明星,令该剧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气息,也丰富了电视剧演员结构层的多样性,缓解了观众的视觉审美疲劳。2019年上半年播出的网络剧《陈情令》在原著小说“腐文化”的基础之上,继承了传统武侠剧中的“侠义精神”,使这部网络剧既迎合当下流行的网络文化,又具备艺术文化的指向性。以上“反类型”网络剧从题材样式、叙事手法、主题思想都呈现出了极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这种多样和复杂一方面表征了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化的瞬时、碎片、交互特征;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网生代”观众追求复合参与体验的审美需求。
融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剧类型化生产借助IP的跨媒介属性,实现了大众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与革新,二者之间形成了亚文化“反哺”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兼纳亚文化的双向互动关系。网络亚文化在具有高度受众黏性的类型剧中作为鲜活、跳动的文化基因被“标签化”套用,成为类型刷新的增长空间。换言之,正是因类型风格突出的电视剧给予“新观众”以足够的类型期待,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参与电视剧文本再生产的热情。具有青年亚文化基因属性的“网生代”群体随着新媒体的繁荣而不断崛起,通过网络社区平台积极参与社会热门话题的讨论,网络剧与青年受众也因此高度黏合。除此之外,就外部媒介环境而言,网络平台利用自身网络的互动特征在其内部打造了众多的“子平台”,如微博超话、抖音挑战赛、主体贴吧等,使观众与播放平台之间互动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