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与“网感”共存
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10月15日,全网共上线网络剧218部,4 145集,总时长约138 353分钟,与2017年同期相比,2018年网络剧的上线数量略有回升,总部数比2017年增加12部,总集数较2017年增长18%,总时段较2017年增长。[13]2017—2018年网络剧由数量增长转变为质量提高,《白夜追凶》《河神》《你好,旧时光》《无证之罪》《延禧攻略》等网络剧引发的对于“超级剧集”的讨论成为过去几年电视剧行业的热点话题。“超级剧集”概念的核心是将网络剧打造成质量、影响力能与台播剧甚至电影相媲美高规格化艺术产品。诚然,近几年的网络剧,在审美情趣方面一如既往地追求“网感”先行,除此之外,“精品化”的突围成为过去一年大众讨论网络剧时的热点词汇。
“网感”与“精品”的共存,使得电视台与视频网站在生产制作的选择权上更加自由与宽泛。近几年的中国传统电视剧市场中,除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白鹿原》《我的前半生》《那年花开月正圆》,2018年的《大江大河》《奔腾时代》,2019年上半年的《少年派》《小欢喜》等现实主义类型“爆款”外,全年由IP文学改编的电视剧都在表明“网感”正在渗透传统电视剧领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枕上书》《楚乔传》《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剧名和内容具有强烈网络气息的文学被搬到荧屏之上,《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了追求“网感”,更是将原著《大秦义商》被改名为现在的《那时花开月正圆》。另外,为规避“大女主”戏的桎梏,《明兰传》被改名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网络剧诞生初年,“网感”与“精品”之前分属于网络剧与传统台播剧,而在电视剧市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当下,要想获得观众的收视关注与青睐,就必须打破媒介之间的文化壁垒,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取得共赢。如果说前几年台播电视剧与网络IP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水土不服”现象,那么近一两年一方面台播电视剧也深受网络剧“网感”的影响,借鉴其优势,实现“网感”和“精品”并行;另一方面网络剧也在制作质量方面不断向台播剧靠拢,生产制作精良、题材丰富的网络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