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分化和融合再生
2025年10月14日
第三章 “互联网+”语境下中国电视剧的类型分化和融合再生
作为中国当下影响和传播最为广泛的大众传媒艺术,电视剧在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始终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斗转星移相互呼应,其中电视剧的类型演变则是文化工业渗透到影视产业中,按市场需求选择后的结果。类型的枝繁叶茂,凸显了电视产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可供选择性。相比于传统电视剧题材侧重弘扬主旋律,呈现了文化选择的社会现实的单一、封闭性,网络剧的出现和发展呈现出较之前传统电视剧革新式的面貌,正一次次打破电视剧类型的自我定义和划分标准。自2009年以来,网络剧领域开始出现爆炸式增长,到了2017年,大资本、大导演、大明星也纷纷进军网络剧领域,网络剧对传统电视剧挤压式“野蛮”生长背后体现的是电视剧生产主体对观众审美需求的迎合。“互联网+”时代,电视剧的类型化生产在传统电视剧与网络剧的博弈过程中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走向。而网络剧类型发展的日益复合与极化,一方面刺激了传统电视剧的内容题材不断拓展其自身的创作外延和美学风格;另一方面资金大量涌入网络剧,造成网络剧制作领域同样出现广播电视领域的产能过剩、天价片酬、天价IP等问题,剧集类型的发展样态关系到中国电视剧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结构层面。因此,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下,通过对当下电视剧题材类型发展现状的梳理,考察传统电视剧与网络剧的类型化生产趋势,以及分析在市场经济导向下造成传统电视剧、网络剧供需错配的症候原因,有助于优化我国影视生产主体与观众接受群的需求匹配度。同时,针对从传统电视剧到网络剧二者类型发展的文化逻辑,深入扫描中国电视剧的类型景观现状,辨识电视剧类型生产与供给侧改革之间的现实意义,从而为丰富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方法论上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