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接收到双向“互动”的传受关系

二、单向接收到双向“互动”的传受关系

相比于传统电视台的信息流动和观众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新媒体的语境下,观众的主动性大幅增强,不仅能够自主、独立地选择观剧内容、观看方式、观看时间等,还能创造热点话题、参与话题讨论,同时也影响着电视剧生产、传播、宣传的全产业链,逐渐向具有创造力的“新观众”形象转型。新观众引发的全民参与式讨论,成为电视剧平台迁移的重要因素。在日渐成熟的网络环境下,互动成为电视剧制作的重要一环。简言之,这种双向互动关系的形成是以互联网为技术环境与物质支持,以“新观众”崛起为重要推动力的。

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电视剧播放的介入自由性大幅增强,打破了传统电视台单向传输的“垄断”局面,观众的收视需求成为新时代电视剧创作的重要参考指标。Netflix推出的《纸牌屋》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该剧在大数据基础上深入剖析了用户需求,以受众为本位进行电视剧创作。我国新媒体用户正在迅速崛起,具有全新审美偏好的网生代对电视剧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满足个性化的收视需求,电视剧生产商将目光转向IP改编剧。《仙剑奇侠传》《鬼吹灯》《微微一笑很倾城》《魔道祖师》等大热IP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粉丝基础,这些IP影像化后,原生粉丝不仅能够在自己的圈层内交流讨论,还能破圈互动,使“原著党”和“剧粉”产生交流。其中,《陈情令》播出后大受欢迎,在粉丝的呼吁下,陆续推出了《陈情令之生魂》《陈情令之乱魄》等番外篇,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

电视剧“新观众”大多由青年群体组成,并且与视频网站、社交网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观众”一旦成为一部正在热播电视剧的粉丝后,对该剧的关注程度远高于普通观众,其中,弹幕文化就是“新观众”狂热行为的直接表现。弹幕[8]最开始由喜爱动漫的二次元亚文化群体使用,今天逐渐被各种网络平台接纳并广泛使用。电视剧与弹幕在视频网站的结合,为年轻人提供了剧情评论、吐槽和聊天的平台,改变了传统单向接受电视剧的观看习惯,新观众逐渐养成了一边看剧一边刷弹幕的观看习惯。可以说,在网络平台播出的电视剧的价值一定程度上是由受众创造的。网络弹幕引发的话题量和讨论度甚至可以推动一部电视剧成为“爆款”,促成电视剧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热。2015年播放的《花千骨》,在爱奇艺上的播放量达15.44亿次,弹幕总数更是多达734.5万条。弹幕还能推动网络新观众主动参与电视剧的生产与创造,打通电视剧文本与外部现实世界的联系。比如,在《延禧攻略》在网络上热播的同时,观众可以通过弹幕和微博等形式参与讨论,拓宽该剧的文本表现空间。与此同时,爱奇艺、腾讯等网络平台内部还构建了网络交流社区,以强化双向互动关系。如爱奇艺的“爱泡泡社区”以视频内容为核心将同一爱好的青年人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明星来了、话题讨论、打榜、泡泡专访、泡泡UP榜、泡泡月刊、投票、我拍、明星应援等丰富立体的线上内容矩阵,为影视剧产业打通了下游的宣发渠道,同时也满足了年轻用户对多元资源的需求。

网络视频播放平台利用自身的网络互动特点在其内部打造了众多的子网络平台,从而保持与网络观众间的持续互动,同时电视剧的播放平台在网络“媒介雪球”[9]的态势下进行全产业链的衍生。在国内,影视文化产业的上、中、下游仍然无法完全打通,同时就电视剧故事本身而言,情节的薄弱、牵强也不支持持久性的内容开拓。观众与播放平台更加频繁地互动,使电视剧平台的建设更加完善与功能化。而如何将这种互动更加有效地利用,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再生产,不仅仅是视频网站,也是传统电视台需要不断实践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