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哲学史上存在着一些关节点,它们把自在的哲学提高到具体性,把各种抽象原理联合成统一的整体,从而使直线的发展中断下来,——同样地,也存在着这样一些契机,哲学把自己的眼光转向外部世界,但已经不是为了理解;它以登场人物的姿态出现,可以说向世界大讲爱情,从透明的幽冥王国挣脱出来,投身到现世的魔女的怀抱里。这是哲学的狂欢节。这时候哲学或者象犬儒学派变成狗的模样,或者象亚历山大里亚学派那样穿上祭司的衣服,或者象伊壁鸠鲁学派那样穿上芬芳的春装。在这里对它说来最重要的是,它要戴上具有特色的假面具。正如传说中丢卡利翁在创造人们的时候把石块往背后一扔[11],哲学在决心创造世界的时候,也是把自己的眼光投向身后(哲学的母亲的尸体在那里分化成了发光的孤岛);但是如同从天上偷了火来的普罗米修斯开始建筑房屋和在地上定居下来,掌握了整个世界的哲学挺身出来反抗现象的世界。现在的黑格尔哲学就是如此。

虽然哲学闭居在已经完成的整体的世界中,可是这种整体性的规定性是被哲学的一般发展制约着的;这种发展也制约着哲学在转化为对现实的实践态度上所采取的形式。因此,在全世界上一般地就显露出内部的分裂,而且这种分裂达到了极点,因为精神的存在自由了,变成普遍所有的了。心脏的跳动在自己的内部——在整个有机体所固有的具体形式中——造成了各种差别。世界的分裂只有当世界的各个方面成为整体的时候,才在因果关系上是被制约着的。所以,与本身就是整体的哲学相对立的世界,是已经分裂了的世界。于是这种哲学的主动性的表现也在分裂着,也变成自相矛盾的。哲学的客观的普遍性就转化为个别意识的主观形式,而哲学的生命就是通过这些形式表现出来的。普通的竖琴在任何人手里都能发出声音,但是风神琴只有在暴风打击它的弦的时候才鸣响起来。在这跟着伟大的世界的哲学而来的风暴面前,是不必惊惶失措的。

马克思:《伊壁鸠鲁派哲学、斯多葛派哲学和怀疑派哲学的历史笔记》。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著作集》,俄文版,第195—196页。

曹葆华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