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次遇见布鲁诺[35]。浪漫情调愈来愈证明是批判的批判的“前提”。在政治经济学方面,他热衷于他所不理解的重农学派,并且相信地产的特殊恩赐作用。此外,他对德国浪漫派亚当·弥勒的经济幻想估价很高。在军事学方面,他的最高典范是“天才的”毕洛夫。我坦率地对他说,他的这些最新的自白充分地向我表明,他的思想已经麻木到什么程度。

马克思致恩格斯,1856年1月18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第6页。

[1]参看《哲学》第1章。——作者注

[2]方括号里的一段话,是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针对上文作的补充。——编者注

[3]这里所指的不是1660—1689年英国的复辟时期,而是1814—1830年法国的复辟时期。(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的注)

[4]“金苹果”在1888年英文版中是:“工业树上掉下来的金苹果”。——编者注

[5]这里主要是指德国,那里的土地贵族和容克地主通过管事自行经营自己的很大一部分土地,他们还开设大规模的甜菜糖厂和土豆酒厂。较富有的英国贵族还没有落到这种地步;但是,他们也知道怎样让人家用他们的名义创办颇为可疑的股份公司,以补偿地租的下降。(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上加的注)

[6]在1848年德文版中是:“神圣的和今天的”,在1872、1883和1890年德文版中是:“基督教的”。——编者注

[7]在1888年英文版中这一句是:“最后,当顽强的历史事实把自我欺骗的一切醉梦驱散的时候,这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就化为一种可怜的哀愁”。——编者注

[8]一译夏多勃里昂。——编者注

[9]《Vanitas vanitatum et omnia vanitas》——“虚无中的虚无,凡事都是虚无”(圣经《传道书》第1章第2节)。——编者注

[10]虚无,虚荣。——编者注

[11]堂吉诃德。——编者注

[12]这段文字摘自马克思女儿上述著作中的一段回忆,在体例上是不合本书规定的。——编者注

[13]德国人的绰号。——编者注

[14]意大利的格那得斯卡伯爵乌哥利诺,1288年为其政敌所败,被俘,囚于哥兰底塔中,被饿死。——译者注

[15]见《旧约全书》《耶利米哀歌》,第4章,第10节。——译者注

[16]在小亚细亚,黑海的东南。——编者注

[17]见《旧约全书》《约伯纪》第40章,第15—24节。——编者注

[18]伦敦仓库业商会。——译者注

[19]见《旧约全书》《但以理书》,第5章,第25节。——译者注

[20]埃勒是英国以前的一种长度单位,等于1.25码。——译者注

[21]见《旧约全书》《列王纪》下,第2章,第11节。——译者注

[22]纪元前6世纪中叶,西西里岛的阿格里壬托的暴君法拉里斯曾制一铁牛,将死刑犯置于牛腹中,然后用火将铁牛烧红,使罪犯惨叫而死。——译者注

[23]见《旧约全书》《创世纪》,第24章,第15节。——译者注

[24]见《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10章,第25节。——译者注

[25]见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版,第146页。——译者注

[26]见《新约全书》《路加福音》,第22章,第44节。——译者注

[27]十六、七世纪女裙上用的一种支撑物。——编者注

[28]恩格斯在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的一条注释里,对卡莱尔作了同样的估价,而在该书1892年德文第2版中对这条注释作了如下补充:“但是二月革命使卡莱尔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动分子,他不再向庸人们发出正义的愤怒,却对那把他抛到岸上的历史巨浪发出狠毒的庸俗的怨言。”——编者注

[29]书的全名是;《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偶像崇拜和英雄事迹》,伦敦,1846年,——编者注

[30]是查理·狄更斯的《马丁·切斯维特的一生》一书中的人物,是个伪善者。——编者注

[31]《魔笛》是莫扎特利用爱·施卡奈德尔的歌词谱成的歌剧。该剧以天真的童话般的形式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谁真正理解了自然界蕴藏的力量,并且始终不渝地遵循它的规律行事,谁就会得到好报,而恶人则得到恶报。——编者注

[32]原文是“hodge”,这是对雇农及一般农民的卑称。——编者注

[33]希腊神话中的风神。——译者注

[34]奥古斯塔。——编者注

[35]指布鲁诺·鲍威尔。——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