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后期的伊朗文学

中世纪后期的伊朗文学

既然我反正已经陷在这个东方废纸堆中好几个星期,我就利用机会来学习波斯语。使我对阿拉伯语知难而退的,一方面是我天生的对闪语的厌恶,另一方面则是,对这种有四千个词根和有两三千年发展史的如此丰富的语言,不花费大量时间是不能获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的。可是,波斯语不是一种语言,而是一种真正的儿戏。这种该死的阿拉伯字母表中,往往一连六个字母看起来是一个样子,而且没有母音,如果不是这样,我准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学完全部语法。如果皮佩尔愿意跟着我干这种邪恶的玩意儿,这对他倒是一种安慰。我给自己规定学波斯语的最大期限是三个星期。如果他肯用两个月来冒一下险,大概会胜过我。对魏特林来说,不懂波斯语对他是一种不幸,他一定会发现波斯语是他的一种现成的万能语言72,因为,据我所知,唯独这种语言在给我和使我之间没有冲突,因为其中与格和宾格永远是相同的。

其实,读一读放荡不羁的老哈菲兹的原著是相当愉快的,它听起来很不错。老先生威廉·琼斯喜欢在他的语法书中用波斯的淫秽的词句作例句,后来在其《亚细亚诗歌释义》中把它们译成希腊诗句,因为用拉丁文来表达就更不成体统了。这部《释义》(琼斯全集第2卷《论情诗》)大概会使你很开心。而波斯的散文真令人难受。例如,高尚的米尔洪德的《正统的乐园》就是如此。他用非常形象的但完全无法理解的语言来叙述波斯的英雄史诗。关于亚历山大大帝,他叙述如下:伊斯甘德这个名字,在伊奥尼亚人的语言中叫做阿克席德-鲁斯(就象伊斯甘德这个名字是亚历山大这个名字的歪曲一样),即《Filusûf》,这个词来源于《fila》——爱和《sufa》——智慧,这样,伊斯甘德就是智慧之友。——关于一个退位的国王,他写道:“他用引退的鼓槌敲起退位的鼓”,如果维利希老爷子还再醉心于文学斗争,那他也不得不这样做73。当图兰国王阿弗腊夏布被他的军队丢弃时,米尔洪德是这样描写他的:“他用绝望的牙齿咬着自己惊慌的指甲,直到羞愧的手指涌出痛不欲生的意识的鲜血。”这个国王的命运也会落到那个维利希的身上。

恩格斯致马克思,1853年6月6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64—265页。

[1]指十九世纪。——编者注

[2]指公元前113—101年日耳曼族基姆布利人对南高卢和北意大利的入侵。公元前101年,基姆布利人为罗马统帅马利乌斯在韦尔切利(北意大利)战役中击溃。关于罗马人和基姆布利人的战争,普卢塔克(在马利乌斯传记中)、塔西陀(在《日耳曼》中)以及别的古代史学家都有所记述。——编者注

[3]《贝奥伍耳夫》是叙述传奇英雄贝奥伍耳夫事迹的史诗,是现存古代盎格鲁撒克逊诗歌中最出色的作品。这一史诗大概产生于八世纪;它是以六世纪上半叶日耳曼部落的民间传说为基础的。《希尔德布兰德之歌》是一首歌颂英雄事迹的长诗,是八世纪古日耳曼史诗中保留下来的一些片断。《艾达》是一部斯堪的那维亚各民族的神话和英雄传说与歌曲的集子;保存下来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十三世纪的手稿。1643年为冰岛主教斯魏因森所发现(即所谓《老艾达》),另一种是十三世纪初诗人和编年史家斯诺里·斯土鲁森所编的古北欧歌唱诗人诗歌论集(即所谓《小艾达》)。《艾达》中的诗歌反映了氏族制度解体和民族迁徙时期斯堪的那维亚社会的状况,从中可以看到古代日耳曼人的民间创作中的一些形象和情节。——编者注

[4]《野蛮人法典》是五世纪至九世纪这段时期日耳曼部落习惯法记录的汇编。——编者注

[5]德语是fahrcn。——编者注

[6]德语是sippe。——编者注

[7]德语是könig。——编者注

[8]塔西佗:《日耳曼尼亚志》。第7章。——编者注

[9]起源于母权制时代并在许多民族中间都可以看到的舅父和外甥之间的特别亲切的关系,希腊人从英雄时代的神话中才知道。据狄奥多洛斯(第4卷,第34章)说,梅里格尔杀死了铁斯特士的儿子们,也就是自己母亲阿耳泰娅的兄弟们。阿耳泰娅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无可饶恕的罪行,她诅咒凶手——她自己的儿子,并祈求他死。“据说,诸神听从了她的愿望,结束了梅里格尔的生命。”又据狄奥多洛斯(第4卷,第43和44章)说,海格立斯率领下的亚尔古船英雄在色雷斯登陆,他们在那里发现,菲尼士由于受到他的新妻子的·教唆,残酷虐待被他遗弃的前妻——博雷阿德族的克利奥帕特腊所生的两个儿子。但在亚尔古船英雄中间,也有博雷阿德族的人,即克利奥帕特腊的兄弟们,也就是被虐待者的母亲的兄弟们。他们立刻保护他们的两个外甥,释放他们并杀死看守者。(西西里的狄奥多洛斯:《史学丛书》。第4卷,第33、43、44章。——编者注

[10]以下两段文字是恩格斯在1891年版上增加的。——编者注

[11]《Völuspâ》(《女预言者的预言》)是《老艾达》中的一首歌。——编者注

[12]指下列著作:安·克·班格《女预言者的预言和西维拉的卜辞》1879年版和索·布格《斯堪的那维亚关于神和英雄的传说的起源问题探讨》1881—1889年克利斯提阿纳版。——编者注

[13]见《尼贝龙根之歌》,第10首歌。——编者注

[14]《古德龙》(也称《库德龙》)是十三世纪的德国的一部中世纪叙事诗。——编者注

[15]指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编者注

[16]由约翰·奥顿诺凡博士出版并附有英译文的《四教长编爱尔兰王国年表》七卷集,1856年,都柏林第2版,四开本。——编者注

[17]该书首次发表了《四教长年表》的一部分,《提格尔纳赫年表》(写于十一世纪至十五世纪,包含从三世纪末起的史实),《奥尔斯脱年表》(由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一些编年史家编成,包含从五世纪中叶起的史实)以及恩格斯在下面谈到的《因尼斯法耳年表》(写作年代一般认为开始于1215年,史实的叙述直到1318年)等等。——编者注

[18]当时的最天真的作品之一《艾里编年史,盖尔人、苏格人、伊伯尔人或爱尔兰人的历史,奥康瑙尔译自斯基台语腓尼基方言的原手稿》两卷集,1828年,伦敦版。斯基台语腓尼基方言,这当然就是爱尔兰人的克尔特语,而原手稿则是任意选出的一篇诗体的编年史。这本书的出版者阿瑟·奥康瑙尔是1798年的流亡者57,后来成为英国宪章运动领袖的菲格斯·奥康瑙尔就是他的侄子。据说他是古代奥康瑙尔家族;即康诺特诸王的后裔,而且可以说是爱尔兰王位的追求者。扉页前还有一张他的照片,他有一张爱尔兰人的漂亮而愉快的面庞,和他的侄子菲格斯象得出奇;他右手拿着王冠。下而写着

[19]指1798年的爱尔兰起义,阿瑟·奥康瑙尔是这次起义的参加者。——编者注

[20]在全《古制全书》中,Feini(芬尼)都被用作爱尔兰人民的名称,Feinechus.fenchus(芬尼法律)常用来表示《古制全书》或另一部现已散失的法律汇编。feine,grad feine的意思都是平民即自由人的最下层。

[21]指苏格兰诗人麦克菲尔逊所写的所谓《奥辛诗集》,1760—1765年他把这些诗集作为传说中的克尔特弹唱诗人奥辛的作品出版。麦克菲尔逊是以后来在苏格兰经过加工的古爱尔兰史诗作为这些诗歌的基础的。——编者注

[22]Hiuggu ver medh hiörvi,hverr lâ thverr of annan;
gladhr vardh gera brôdhir getu vidh sôknar laeti,
1êt ei örn nê ŷlgi,sâ er îrlandi stŷrdhi,
(môt vardh mâlms ok rîtar)Marsteinn konungr fasta;
vardh î Vedhra firdhi valtafn gefit hrafni.
Hiuggu ver medh hiörvi,hâdhum sudhr at morni
leik fyrir Lindiseyri vidh lofdhûnga threnna;
farr âtti thvîfagna(fêll margr î gyn ûlfi;
haukr sleit hold medh vargi),at hann heill thadhan kaemi;
ŷra blôdh î oegi aerit fêll um skaeru.
如上所述,韦德腊福德即瓦特福德;至于能否找到林迪赛里这地方,则不得而知。但是这决非约翰斯顿所译的伦斯特;词尾eyri(沙滩,丹麦文是öre)是指一个十分肯定的地方。Vaitafn也可作“鹰的食物”解,而此处也多半可以这样译;不过由于大鸦是奥丁的神鸟,所以显然这个词既可以用作这种意思,也可以用作另一种意思。

[23]指古代法律汇编“Ssnchus Mor”的手稿。——编者注

[24]这篇叫做《森林之王的女儿》的叙事诗,是由诗人海德翻译的。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是用丹麦文援引这首叙事诗的。——编者注

[25]佛里叶尔,法国历史学家。他认为教会对于语言的形成过程发生过决定性的影响。——编者注

[26]在十一至十二世纪的法国是这样称呼流浪歌手、丑角演员和魔术家的。——编者注

[27]《舍斯勒之歌》。——译者注

[28]通常所说的。——编者注

[29]指十一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法国南部的行吟诗人们的诗歌。——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