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注释
1 “格莱斯顿先生给自己的读者……”——见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北方民族研究所出版,列宁格勒,1934年,第144页。[参见中译本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版,第178页。];格莱斯顿的《世界的青春》一书1869年在伦敦出版。——10页
2 “上述著作,第1卷,第27页……”——指乔·弗·舍曼:《古代希腊》,第1卷,柏林,1855年。——11页
3 “要按照部落和胞族来编制军队……”——荷马:《伊利亚特》,第2章,第262—263行。——13页
4 “狄俄涅西俄斯所描述的英雄时代的议事会……”——见本卷第9页。——14页
5 “在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中就谈到过忒拜议事会……”——见本卷第9页。——14页
6 “……《乞援人》……”——见本卷第10页。——15页
7 “他极其辛辣地……说到……”——见本卷第10—11页。——15页
8 “奥德赛在……指明了他的这一地位”——见本卷第12页以及注释第9条。——16页
9 “阿基里斯在说到赠品……他总是认为应该由‘亚该亚人的儿子们’……来分配”——《伊利亚特》,第1卷,第127—128行,第161—162行,第368及其他各行。——16页
10 “甚至非自由民,如牧猪人欧迈俄斯……都是‘神的’”——见《奥德赛》,第14卷,第3、48及其他各行。——16页
11 “在这本《奥德赛》中,‘英雄’的称号还给予传令官木利奥斯和盲歌手德摩多科斯。”——见《奥德赛》,第8卷,第472行;第18章,第424行。——16页
12 “修昔的底斯把古代的……”——见《伯罗奔尼撒》,第1章,第13页。——17页
13 “亚里士多德也说……”——《政治学》:第3卷,第10章,热别列夫译,莫斯科,1919年版,第138—139页。——17页
14 “摩尔根最先……作了历史的批判”——见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第2卷,第7章,列宁格勒,1934年版,第109—129页。参见中译本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人民出版社,第147—162页。——17页
15 “此外,我说过,特卡乔夫先生的议论是幼稚的……”——恩格斯在他的《流亡者文献》的第3篇文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588—598页)中,批判了彼·拉·拉夫罗夫在《前进》杂志上对于开除巴枯宁分子出国际这一问题所采取的立场。恩格斯在这里既阐述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给国际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所带来的危害,又叙述了拉夫罗夫与特卡乔夫的论战,因为特卡乔夫在他的小册子《革命宣传的任务》(1874年)中发挥了同巴枯宁相似的观点。作为回答,特卡乔夫在苏黎世发表了《彼·特卡乔夫给弗·恩格斯的公开信》。特卡乔夫在这里断言道:恩格斯在批判巴枯宁和特卡乔夫本人的观点的时候,仿佛是通过他们来破坏俄国革命运动的威信似的。——18页
16 “他自己获得了……”——见亨·海涅:《科贝斯第一》(组诗《最后的诗篇》)。——19页
17 “……对格莱斯顿的论荷马一书……”——见《论荷马和荷马时代的研究》(1858年)。——19页
18 “她跟她所杀死的男人没有血缘亲属关系。”——埃斯库罗斯:《奥列斯特》,第4对话,第687行。——21页
19 “……普那路亚婚姻……”——摩尔根发现的一种群婚形式,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2节)中对它作了分析。——22页
20 “……特里曼珠是怎样打断他母亲的话……”——荷马:《奥德赛》,第1卷,第352—356行。——25页
21 “例如在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中,亚加米农对珈桑德拉就是这样做的。”——见悲剧《亚加米农》。——25页
22 “在普鲁塔克的作品中,有一个地方……按照舍曼的看法……”——乔·弗·舍曼:《希腊古物》,第1卷,柏林,1855年,第268页。——26页
23 “……阿里斯托芬曾经提到摩罗西安狗……”——阿里斯托芬:《在费斯莫弗里节日的妇女们》,第417—418行。——26页
24 “……早在希罗多德时代……就制造……据瓦克斯穆特说……”——瓦克斯穆特:《希腊考古学》,第2卷,哈尔,1846年,第52页,转引自希罗多德的《历史》第8卷,第105页。——27页
25 “在欧里庇得斯的作品中,妻子被称为‘oikurema’……”——欧里庇得斯:《阿尔刻提斯》,第920行。——27页
26 《希腊雕塑》,《希腊的启蒙思潮》等等,是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和它的预备手稿中摘引出来的一些片断,当时马克思在思想上还处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即还站在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立场上。马克思在写这些片断的时候,还受着当时论述希腊文化的这样一些思想的影响:黑格尔在其美学和哲学史的讲演中所发挥的思想。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以及与之有关的论述伊壁鸠鲁哲学和斯多葛哲学的预备手稿)中,分析那些在古代民主政治瓦解时代所产生的各种哲学学说的时候,把古代民主政治的瓦解看成是古代文化本身各种内在矛盾所决定的一种历史上不可避免的过程。但是对于这一过程的基础,马克思跟黑格尔的其他激进的学生一样,在四十年代初并不是到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中去寻找,而是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去寻找。
年青的马克思,追随黑格尔之后,认为希腊文化古典时期的本质就是人民这个“实体”和单个人的生动的自由的统一,随着希腊民主政治的瓦解,个人利益和全民利益的统一也瓦解了。当时古代民主政治成了一种摆设,个人和整体的联系消失了,占首要地位的是各别社会阶层和个人的私人物质利益。据马克思看来,私人利益的原则就是伊壁鸠鲁哲学的基础,这一原则在罗马诗歌中也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因为与希腊文化古典阶段相一致的那种充满着人民幻想的优美的诗歌的理想,在这里让位给了机械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参看本卷第42—44页,对卢克莱修的论述)。对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论述古代世界的思想的总的情况略加解释,就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些片断中所包含的思想和马克思后来对于古代所持的看法之间的联系及其区别。
用马克思博士论文中所阐明的古代文化史观来对这篇论文进行分析,可以参阅下列三部著作:米海伊尔·里夫希茨:《艺术和哲学的问题》,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35年,第169—180页;科尔纽:《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生平与活动》,第1卷,莫斯科,1959年,第180—198页;R.尚瓦德:《马克思与古代》,苏黎世,1957年。——32页
27 “……如同原子……使自己从自己的相对存在中……解放出来一样……”——据伊壁鸠鲁的学说,原子运动的形式之一就是降落的原子之从直线偏离开来。如马克思在这个片断中所表明的,原子偏离的定律,把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和德谟克利特的物理学区别开来,它是整个伊壁鸠鲁哲学的总的基本思想在物理学领域内的局部表现,而伊壁鸠鲁哲学力求在古代民主政治崩溃的条件下肯定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这个原则。——32页
28 “很多人都曾嘲笑伊壁鸠鲁的这些神……”——把伊壁鸠鲁的冲描述为“希腊艺术的雕塑的神”,马克思所依据的是文克尔曼的下述见解:“年龄成熟的神的美,表示力量刚强和青春欢乐这两者的结合,而青春欢乐则表现在没有老年时代所显现的神经和筋络。这儿也表现出神的满意,这种满意并不需要滋养身体所不可缺少的物质部分。当伊壁鸠鲁谈到神具有肉体,然而是特殊的肉体,神也有血,然而是特殊的血时,他所想要说的,的确就是这一点。西瑟罗认为这是模糊的和不可理解的。”(约·文克尔曼:《古代艺术史》,国家美术出版社,莫斯科,1933年版,第144页。——32页
29 “罗马人西瑟罗当然可以嘲笑他们……”——参阅西瑟罗:《论神的本性》,第1部,第38—39页。——32页
30 “……这种关于神的学说,虽然消除恐怖……”——普鲁塔克:《论追随伊壁鸠鲁就不可能生活得幸福》。——33页
31 “希尔卡尼海”——里海的古代名称。——33页
32 “最好的东西不需要什么行为……”——亚里士多德:《论天体》,第2部,第12页。——33页
33 “蔑视群氓的神的人,不是渎神的……”——引自伊壁鸠鲁给孟诺克的信;参阅第欧根尼·拉尔修:《杰出哲学家的生平》,第10章,第122—123页。——35页
34 “坦白地说,我憎恶一切的神”——埃斯库罗斯:《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按:参见《埃斯库罗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版,第34页]。——35页
35 “你要完全明白,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同上,第33页。——35页
36 “必须把作者的话整个颠倒过来……”——马克思所引证的那篇发表在《科伦日报》上的文章的作者,就是该报编辑之一——德国反动政论家卡·亨·赫尔麦斯。——36页
37 圣麦克斯——麦·施蒂纳。参阅本书第1卷注释第104条。——39页
38 圣布鲁诺,即布·鲍威尔。参阅本书第3卷注释第1条。——40页
39 “正如宙斯是在库勒特人挥刀舞剑的喧嚷的舞蹈声中长大起来……”——据古代神话传说,宙斯是莱伊瞒着他父亲在克里特岛上生下的,他父亲就是那个曾经毁掉自己许多孩子的克洛诺斯神。为了不让克洛诺斯听到婴儿的哭声,一些神话人物——库勒特人——用环舞的喧嚷声和兵器的响声来掩盖哭声。——42页
40 “……卢克莱修的……宏亮的歌唱……”——卢克莱修:《物性论》,第1卷。——43页
41 “快乐不是德行的奖赏……”——斯宾诺莎:《伦理学》,第5部,命题第42。——44页
42 “……象贺拉斯的‘黑色的关怀’一样”——贺拉斯:《抒情诗》,第3卷,第1颂歌,第40页。——45页
43 “斯特拉本也这样说……”——关于这里引证的对日耳曼人和克尔特人的评述,可以参阅斯特拉本:《地理学》,第4卷,第2章和第7卷第1—4章,米什钦可译,莫斯科,1879年,第197、292页。——45页
44 “至于奥维德的那种愤怒而渴望复仇的诗句,就更不必说了”——奥维德:《彭塔来信》(按:彭塔是里海的古代名称,奥维德曾一度流放到这里),第3卷,第4部(给鲁芬的信)。奥维德在这里号召罗马人对日耳曼人报阿尔米纽斯(按:阿尔米纽斯是日耳曼民族英雄)打败他们之仇,并且预告格尔曼尼克(按:格尔曼尼克是罗马的统治者)的即将来临的胜利。——45页
45 “关于最初的基督徒,我们最好的资料来源之一……”见琉善:《论皮里格林的终局》和《祖国的朋友,或教训》(《琉善文集》,第2卷,学院出版社版,莫斯科一列宁格勒,1935年,第479、498页)。——46页
46 “他可以在琉善的著作中找到这样的详细描述……”——见琉善的对话录:《宴会,或拉皮福家》、《克尼克》、《论靠薪水生活的哲学家们》(《琉善文集》,第2卷,第299、597页;第1卷,第689页)。——46页
47 《民族法》是中世纪早期一部法律和司法条例汇集。——50页。
48 “兄弟们将互相仇视……”——见《女预言者的预言》,第44—45页;《艾达》,第1卷,米·和谢·沙巴什尼可夫兄弟出版社,莫斯科,1917年,第105页。——55页
49 恩格斯所引证的克里姆希尔德的回答——见《尼贝龙根之歌》,第10歌,第567页(《尼贝龙根之歌》,卡·拉赫曼编印,柏林,1926年,第68页)。——57页
50 “关于摩尔根的书,……”——指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是1884年“因研究路·亨·摩尔根的学术著作”而写的)。——58页
51 “……马克思对理查·瓦格纳的批评……”——见正文下面的一个片断。——58页
52 “马克思在1882年春季所写的一封信中”——恩格斯所引证的马克思的这封信,下落不明。——58页
53 “瓦格纳的《尼贝龙根之歌》歌词……”——指德国作曲家理·瓦格纳的《尼贝龙根的戒指》四部曲的歌词,这是他根据古代德意志神话和诗歌的题材写的。——53页
54 ——《厄革斯德列克》(《Lokaseena》)——这是收在最古的《艾达》中的一个传说。参看恩格斯所引证的洛基的话(《艾达》,第1卷,斯·斯维里丁可译,米·和谢·沙巴什尼可夫兄弟出版社,1917年,第178、179页)。——59页
55 《英格林加传说》(《Inglînga-saga》)——斯诺里·斯图尔留森(1178—1241)著的挪威国王史话(《Heimskringla》)的第一部分,叙述传奇式的英格林加王族的起源和历史。英格林加传说的传奇式的题材是来源于更早的神话和英雄传说。恩格斯所指的那一段可以在英格林加传说第4章末尾找到(《挪威王后索加尔与首相豪皮的内讧》,1777年,第8页)。——59页
56 “以前查理·奥康瑙尔博士出版的书”,——恩格斯指的是《古爱尔兰编年史家》文集(四卷本),由查·奥康瑙尔在1814—1826年间出版。——60页
57 “……阿瑟·奥康瑙尔是1798年的流亡者”,——这一年在爱尔兰爆发了阿·奥康瑙尔参加的起义。——61页
58 《古制全书》是古爱尔兰的一部法规汇编,于1865—1873年出版。该书第3卷是在恩格斯这篇文章发表之后问世的。恩格斯对这部古爱尔兰的法规汇编给予了应有的高度评价,将其视为重要的历史资料。——62页
59 Saerrath和Daerrath,或者Saer-stock,tenure和Daerstock-tenure是古代爱尔兰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两种经营的制度,原来的民族公社已部分地开始瓦解,人们只消给民族中的显要人物即土地和牲畜的掌管者完成一定的徭役,就可以私人经营土地。此类情况在古爱尔兰法规汇编《古制全书》中都有所反映。至于恩格斯说的“见下面”,是指《爱尔兰史》中的一节,但这一节他后来没有写成(这一节的大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10卷,第100页)。——63页
60 《Krâkumâl》(《克拉克之歌》)叙述的是一个被俘虏的半商半海盗的丹麦人腊格纳·洛德布罗克死前的故事。传说,这是克拉克的妻子给孩子们唱的一支歌,要他们为父报仇。恩格斯所引的歌词见:F.E.ch.Dietrich,Altnordisches Lesebuch,Leipzig,1864,S.73—80。——64页
61 “《尼亚耳史诗》……”——见《尼亚耳史诗》,第157章,《冰岛传说》,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56年,第749—751页。——66页
62 “上述他的著作……”,——指高·斯密斯:《爱尔兰历史和爱尔兰性格》,牛津一伦敦,1861年。——69页
63 “密列兹人”,或苏格兰人——这是占据古代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克尔特部落的一个集团的名称。——69页
64 《爱尔兰歌曲集代序》是给将要出版的《爱尔兰竖琴》歌曲集(汉诺威,1870年)而作的,这个歌曲集是据托马斯·穆尔的《爱尔兰旋律》写的。参见收在本书第4卷里的燕妮·马克思写的回忆文章。——70页
65 “奥路夫在树林里加鞭奔驰……”(《奥路夫骑士》),《约盎先生》。——见《古丹麦英雄歌、谣曲和童话》,威廉·格林编译,海登堡,1811年,第32、91页。
第二部歌谣叙述骑士约盎怎样同自己朋友拉维的未婚妻度了新婚之夜,后来在比武中击败了拉维,就正式娶她为妻。——72页
66 “拉丁文学和罗曼文学……”——括弧里的文字是恩格斯作摘录时所使用的资料。亨·马丁:《法国史》,第3卷(亨·马丁:《从古代到1789年的法国史》,第3卷,第4版,巴黎,1855年)。——74页
67 “三个学派”,即唯名派、概念派和实在论派。——75页
68 维尔加达——《圣经》的拉丁文译本。——78页
69 “而我们的老沃尔弗拉姆·冯-埃申巴赫……留下了三首美妙的诗歌……”——见沃尔弗拉姆·冯-埃申巴赫,冯·阿·李茨曼编,第2版,《沙亚尔河畔的哈雷》,1911年,第5卷,第179—187页。——79页
70 沃尔弗拉姆的三篇英雄诗是《巴尔采瓦尔》、《威廉·冯·奥兰采》和《契图里尔》(最后一篇长诗没有写完)。——79页
71 “在雅科布·格林的西班牙情诗中……”,恩格斯指的是《克拉拉公主——雷纳尔多·德·孟达尔万的夫人——的传奇》(见《古代传奇歌》,威·格林编印,维也纳,1815年,第202—203页)。——80页
72 “……万能语言……”——魏特林在其《和谐与自由的保障》(第1部,第2章)中,提出了在将来社会中创造统一的“世界语”的见解(威·魏特林:《和谐与自由的保障》,学院出版社,柏林,1955年,第93—95页)。——81页
73 “……如果维利希老爷子还再醉心于文学斗争,那他也不得不这样做”——由于1853年在科伦根据警察的捏造对一些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进行审讯,马克思发表了《揭露科伦的共产党人案件》。在评述普鲁士警察的阴谋诡计的时候,马克思顺便谈到了维利希—沙佩尔(两人曾于1852年被开除出同盟)冒险集团的成员们,尤其是维利希本人在这个案件上所起的很不体面的作用。维利希反驳马克思,他在美国发表了许多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对马克思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魏德迈和克鲁斯还击了维利希,后来马克思在《崇高意识的骑士》(1853年)这篇文章中也对他加以驳斥。——81页
74 “关于发明见№11”——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531—533页。——84页
75 《宣言》——指《共产党宣言》。——85页
76 “……找一行……题词……”——卡内帕请求恩格斯给社会主义月刊《新纪元》找一行能表现社会主义思想的题词,如同当年但丁用“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这句话来说明那个旧时代一样。——85页
77 “象但丁期望于德意志强盗皇帝们的那样”——但丁:《地狱》,第1篇,第102行;《天堂》,第30篇,第137—138行。——86页
78 “文化斗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把1872—1875年俾斯麦和天主教僧侣之间的冲突叫做“文化斗争”。——86页
79 “你将懂得,别人家的面包是多么含着苦味……”——但丁:《天堂》,第17篇,第58—60行。但丁被作为帝党(皇帝政权的捍卫者)领袖之一,于1302年被驱逐出佛罗伦萨,一直到死,他都过着流亡的生活。——87页
80 “……对放逐者的最残酷的折磨之一,是必须跟各种败类打交道”——但丁:《天堂》,第17篇,第61—69行。——88页
81 “……他企图与我挑起争执……”——指1872年1月7日刊登在《国民改革者报》《National Reformer》上的诽谤性的控告。参看马克思的答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卷,第523、524—525页)。——88页
82 “……伏尔泰在巴黎的光荣结局……”——伏尔泰的光荣结局是指1778年3月3日作家逝世前不久的一次庆祝会。这天伏尔泰出席观看了他自己的悲剧《伊林诺》的初次上演,他被戴上了桂冠。悲剧演完之后,举行了给作家半身塑像加冠的隆重典礼。——89页
83 “只有城市仍然忠心于温西司拉斯……”——指十四世纪末的德国城市。——90页
84 “路德……撰作了成为十六世纪《马赛曲》的充满胜利信心的赞美诗的词和曲”——路德的赞美歌《我们的主是坚固堡垒》(《Eine feste Burg ist unser Gott》),在德国1525—1526年的伟大农民战争时期,成了起义农民和平民的战斗的颂歌。——94页
85 “现在,这里的人都成了艺术的爱好者……”——1857年,在恩格斯当时居住的曼彻斯特举行了艺术展览会。——94页
86 《论坛报》——指查·安·丹那编辑的美国民主报纸《纽约论坛报》,从1851—1856年马克思以通讯员的资格参加了它的工作。——94页
87 “……从阿里欧斯托到克莱因是个很大的距离……”在这封信里,在这句话前面的文字未能保存下来。可将其与马克思1852年2月4日给恩格斯的信相对照,那封信里提到了《疯狂的罗兰》的主人公之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18页),同时正文里所收的谈论提香的这个片断,表明在那几年马克思对阿里欧斯托十分感到兴趣。在这封信里还谈到了共产同盟成员克莱因的反党行为,他在1848—1849年革命后亡命美国,还在美国组织了一个德国流亡工人联合会(关于这方面的情况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第290、600,603—604,606页)。——94页
88 “……阿尔勃莱希特·丢勒发展了这种圆台堡体系,并使它达到高度完善的境地”——丢勒的这些思想是在他那篇论堡垒的文章(《关于加强城市、城堡和城郊的建筑的若于指示》,纽仑堡,1527年)中加以发挥的。——96页
89 “你……一会用了社论的笔调……”——指集体著作《社会主义史》里卡·考茨基所写的那几章。这是他和爱·伯恩施坦一起编写的。——100页
90 “……选帝侯奥古斯特……”——指萨克森的奥古斯特。——101页
91 讽刺作品《夜莺》,是莱辛在1773年收在《渥芬皮特尔公爵图书宝库中的历史和文学资料》第1分册里的。——101页
92 “十九世纪英国的资本家联盟……”——指英国纺织工业家于1853年组织起来的“平息曼彻斯特地区工人的工业促进协会”(其目的是抗拒组织起来的各个工人团体所提出的要求)。——104页
93 “在缔结和约之后……”——指1360年(百年战争时期)在勃列捷尼缔结的英法和约。——105页
94 “纯粹善良的愿望,‘正义’的要求”——恩格斯拿杜林的唯心主义观点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相对照。——107页
95 “关于你的《莫尔》……”——指卡·考茨基:《托·莫尔和他的乌托邦》(1888年)。俄译本,莫斯科,1924年。——108页
96 “卡尔·考茨基……说明了……”——卡·考茨基:《托·莫尔和他的乌托邦》,莫斯科,1924年,第80—84页。——108页
97 莎士比亚,——除这里收录的片断外,还可参见本书第4卷(《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文艺生活》部分)、弗里德连德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莎士比亚》一文,载《一九六一年度莎士比亚论稿》,第9—42页,莫斯科,1963年。——110页
98 “……‘英国的光荣农民’……存在着多么巨大的差别啊!”(《战吧,英国人!战吧,英勇的士兵们!》)。莎士比亚:《理查三世》(第5幕,第3场)。——110页
99 “……伏尔泰竟把莎士比亚称为喝醉了的野人……”——见他的《论古悲剧和新悲剧》,即悲剧《塞米拉米德》(1748年)的序言。——112页
100 “联合内阁”。指阿伯丁在1825—1855年间在英国把温和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联合起来组成的一个联合内阁。——112页
101 ……“对俄战争”……——指1853—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112页
102 “……关于‘莎士比亚狂热病’,……”——指罗·贝奈狄克斯:《莎士比亚狂热病》,反击出版社,,斯图加特,1873年。这本书抗拒莎士比亚对德国戏剧的影响。——113页
103 “……自命不凡的学者约翰逊在注释中说……”——是指英国古典主义理论家萨缪尔·约翰逊在1765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所作的注释。——113页
104 “关于卢格的悲剧《新世界》……我获悉非常有趣的情况”。——阿·卢格:《新世界》(《Neue Welt》),五幕悲剧,附有序幕《歌德来到瓦哈拉》,1856年。——114页
105 《论坛报》——见注释第86条。——114页
106 “……对庞培的真正面目……”——莎士比亚:《爱的徒劳》(第5幕,第2场)。——115页
107 “……我的行为没有越轨……”——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4幕,第1场)。——116页。
108 “对了,他的胸部;契约上是这样说的”——同上。——116页
109 “……于是象……扮演狮子的木匠史纳格那样……”——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第5幕,第1场)。——118页
110 “组织得十分粗糙……”——指中央洪达,即西班牙在反拿破仑统治时期建立的一个中央政权机关。——119页
111 “这些……洪达……的告人民书……”——指1808—1814年独立战争期间的各省委员会(即领导西班牙个别省份的反拿破仑的国家政权机关)。——120页。
112 “……给西班牙文学加上‘东方的’这个形容词”——西斯蒙第:《论南欧文学》,第3卷,巴黎,1819年,第100页。马克思研究过西斯蒙第的这部著作。——120页。
113、114 “塞万提斯在某处说到一个……”、“塞万提斯在一个短篇小说中……”——马克思拿塞万提斯作品中的两个情节的主人公和1848年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者作讽刺的对比。这两个情节见《斯采皮翁和贝尔汉斯两条狗的谈话》(参见塞万提斯:《惩恶扬善故事集》,第2卷,学院出版社版,莫斯科—列宁格勒,1934年,第296—301、343—345页)。——121、122页
115 “……老弗朗斯瓦·贝尔尼埃的”——指《蒙兀儿大帝国最近政变史》(1670年),俄译本,莫斯科—列宁格勒,1936年。——125页
116 “拉罗施夫柯的《感想》”——指十七世纪法国作家拉罗施夫柯的哲理文集(《沉思,或道德语录和箴言》,莫斯科,1959年)。马克思引证的拉罗施夫柯的话见该文集第19、93、192、257、293、304、312、509节(第6、19、36、49、56、58、59、93页)。——126页
117 “……斯特恩剽窃了拉罗施夫柯!”——见《特里斯特兰姆·桑德的生平和见解》,第1卷,第11章,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49年,第27页,这里引用的是《一个法国聪明人》的箴言。——126页
118 “比埃尔·培尔……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培尔的有关见解,曾经被路·费尔巴哈收在他的论比·培尔的著作第4章中(培尔:《对哲学和人性的历史的评注》,柏林,1848年,第56—72页)。马克思为了评论培尔曾参考了费尔巴哈的著作。——127页
119 “至于你的著作……”——指拉萨尔的著作:《既得权利体系》(《System der erworbenen Rechte》,),1861年。——127页
120 “我在这里只引如下的一些话……”——马克思所引用的维科的著作《新科学》的一些片断,见德·维科:《关于民族共性的新科学的基础》,国家文学出版社,列宁格勒,1940年,第200、428、431各页,(《维科的新科学》,论天主教教条形成的一文的作者翻译,巴黎,1845年,第171、363、367各页)。——128页
121 “维科在自己的《新科学》中说……”——见上述法文版第141—142页和俄文版第170页。——128页
122 “维也纳《新闻报》或柏林《国民报》”——都是十九世纪后半期的资产阶级报纸。——128页
123 “……如黑格尔所说的,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黑格尔:《历史哲学》(《黑格尔全集》,第8卷,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35年,第413页)。——130页
124 “……基佐先生忘记了……”——指基佐的《为什么英国革命成功了?》(1850年)。基佐断言道,英国革命不同于法国革命,是带宗教性质的,没有同过去的传统决裂。——132页
125 “我们已经提得过……”——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5页。——133页
126 “……并以此受到黑格尔赞许……”——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第3部(《黑格尔全集》,第11卷,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35年,第393—395页)。——134页
127 “……鲍威尔先生或批判……”——参看本书第1卷注释第136条。——136页
128 ——马克思所引证的黑格尔《哲学史》的那些段落,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部(《黑格尔全集》,第11卷,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35年,第383—387页)。——136页
129 从《精神现象学》引证的这个片断,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全集》,第2卷,格洛克奈尔编,斯图加特,1927年,第442—444页。——136页
130 关于《哈雷年鉴》(《Hallische Jahrbücher》),参看本书第3卷注释第111条。——136页
131 “……在他的‘圣书’里……”——指《唯一者和他的所有制》,参看本书第一卷注释第104条。——141页
132 确定了共同税界的德意志各邦的“关税同盟”,是在1834年成立的。后来,这个同盟包括了除奥地利和一些小邦以外的德意志所有各邦。普鲁士在这个同盟里起了领导的作用。由于必须建立全德意志市场而成立的关税同盟,后来也促进了德意志政治上的统一。——141页
133 “马克思讲的鲁滨逊……”——参看正文的以下两个片断。——145页
134 “……凯里,第104页……”——指凯里的《政治经济学原理》(1837—1840年)。——147页
135 “斯威夫特……写道……”——乔·斯威夫特:《杂文集》,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55年,第151页。——148页
136 《呢绒商的信》——同上,第118—146页。——149页
137 “斯密在第138页上……”——指高·斯密斯的《爱尔兰历史和爱尔兰性格》,牛津和伦敦,1861年。——149页
138 “……在爱尔兰办的第一所病人院……”——参看悼斯威夫特博士逝世的诗(乔·斯威夫特:《杂文集》,国家文学出版社,莫斯科,1955年,第266页)。——150页
139 “……贝尔纳德·德·孟德维尔……说……”——见《蜜蜂寓言》,第5版,伦敦,1728年,第212、213、328各页。——150页
140 “同一章……”——亚·斯密:《国富论》,第1篇、第1章,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1935年,第14页。——151页
141 “Still her old empire to restore she tries[她至今还想恢复自己那古老的统治……”——亚·蒲伯:《愚人记》,瓦伯尔顿先生编,伦敦,第1卷,第15节(第10页)。——152页
142 “‘现在的统治者是邓斯第二……’”——同上书,第6节(第5页)。——152页
143 《劳斯之歌》的“Даузиадой”一词源于“Luиs”——虱子。马克思把福格特的诽谤性的小册子《我反对〈总汇报〉的案件》(参看本书第4卷,《弗莱里格拉特》,第25节)叫作《劳斯之歌》[按:又译《虱子的史诗》]。——152页
144 ——伯克——参见马克思对伯克的另一个评论(《资本论》,第1卷(下),第829页注释)。——153页
145 “就象路易·波拿巴如今在意大利……”——1859年,法国联合撒丁尼向奥地利开战。这次战争(以沙渥依和尼斯归并法国而结束)是拿破仑在争取“从阿尔卑斯山到亚德里亚海”的自由,和反对奥地利的暴政这些煽动性的口号下进行的。这引起了资产阶级民族解放运动一部分活动家对拿破仑第三的同情。——154页
146 “再没有什么东西比……猴子……更加卑鄙可恶的了”——在伏尔泰致友人的信里,不止一次碰到“变成老虎的猴子”这个形象。这位作家通常用这个形象来描述那些宗教狂热者和反动分子的道德面貌(见1766年8月19日给李什里公爵的信,1766年8月30日给德·沙巴农的信),(《伏尔泰全集》,《书信集》,第11卷,1786年,第11、22页)。——155页
147 “……昨天……引起了……大规模的示威”——指宪章派1855年6月24日所组织的抗议“星期日休息法案”的游行示威,这个法案是违背劳动人民的利益的。——155页
148 “……施达克把这一切说成是唯心主义……”——指施达克的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斯图加特,1885年)。这一著作的问世促使恩格斯写出了论费尔巴哈的书(1886年)。——157页
149 黑格尔对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的评述——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全集》,格洛克奈编,第2卷,斯图加特,1927年,第397—405页(马克思所引证的片断,见第401—402、404—405页)。——158页
150 茹尔·让南先生的评述。——参阅《一个世界的终结和拉摩的侄儿》,巴黎,1861年。——158页
151“……在自己的最初的阐述中……”——恩格斯指的卢梭的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754年。——159页
152 ——恩格斯所引证的论点:“以后的……一切进步……”——见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灯塔丛书》,圣彼得堡,1907年,第77页。——159页
153 “金属加工……”——同上书,第78页。——159页
154 “在诗人看来”——同上书。——159页
155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而且是整个国法的基本原则,——同上书,第91页。——159页
156 “这里是不平等的极限……”——同上书,第104页。——160页
157 “当人们‘驱逐他的时候……’”——同上书,第104—105页。——160页
158 “我们在卢梭那里不仅已经可以看到那种和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遵循的完全相同的思想进程……”——参看本书第1卷,《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5节页。——160页
159 “……在《哲学教程》第271页上……”——指欧·杜林的《哲学教程》。——160页
160 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社会许多理论家所特有的对政治关系独立性的幻想叫做“政治人的抽象”,因为在他们看来,政治关系是完全不以人们之间的物质经济关系为转移的。这个观念在十八世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得到了典型的表现。卢梭认为,社会制度最初是个人之间的自由协议、“契约”的结果,这些个人是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决定限制自己个人的权利和机会的。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1844年)和《神圣家族》(1845年)中,马克思揭穿了这种幻想的社会政治内容。
在私人的(或者如十八世纪启蒙主义者所说的)“公民的”关系的范围内,就是说,首先在财产关系的范围内,资产阶级社会的每个成员都是作为一个孤立的、利己的个人,作为一种“人-原子”而行动的。物质的需求和狭隘自私的私人利益在这里湮没了人们之间的一切真实的经济联系。与此相反,在单个资产者的意识中,政治生活成为体现义务的一种范围,成为体现理想的公民职责的一种范围。这种范围要求超越“私人”生活的利己主义和自私自利。存在于资产阶级世界中的“商人与公民、日工与公民、地主与公民、活跃的个人与公民之间”的矛盾,年青的马克思用黑格尔的《法哲学》的术语把它描述为“资产者”(bourgeois)与“公民”(citoyen)之间的矛盾。在十八世纪曾经为法国革命在思想上作了准备工作的启蒙主义者的世界观中,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是个人利益必须服从社会利益、资产者必须服从公民的这个要求。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物质状况是决定于这些或那些等级、行会和其他的权利和特权的。资产阶级革命在使社会从一切封建主义的法规、一切的规定和限制中获得“政治解放”的同时,首先使政治生活与公民生活的相互独立、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独立(“一方面把人列入公民社会成员之内……另一方面把人列入政治公民之内……”)合法化起来。但是,为了粉碎封建社会的反动势力,根据马克思的说法,资产阶级革命又需要“英勇精神、自我牺牲和恐怖手段”,并且使私有财产者的自私自利服从于政治生活的各种需求,——从而就需要作为“公民”的人去战胜作为“资产者”的人。
随着资产阶级同封建主义的斗争成为全民的事业,这种使私人生活从属于公民义务范围的理想,就具有虽说是有限的,然而是进步的历史内容。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抽象文明的意识形态的时候,总是把启蒙运动的那些伟大作家和他们的学舌者——十九世纪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区别开来。这些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还抱住启蒙运动的公民幻想,提出了“政治解放”的理想,认为可以把它用来解决已经形成的资本主义的时代中的一切社会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所实行的“人类解放”是这种“政治解放”的对立物,因为人类解放的结果,将使人与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过去的那种敌对状态消失。——161页
161 “丁铎尔的情感上的需要……”——英国物理学家丁铎尔一方面禁止上帝接近自然界,另一方面由于不彻底性,又给上帝在情感世界中保留了地位。——162页
162 “在这一篇里……”——指卡·考茨基为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所写的一篇文章:《一七八九年的阶级矛盾》,《Neue Zeit》[《新时代》],1889年,第1—4期。——162页
163 “……死狗斯宾诺莎”——在同雅可比争论莱辛是否是斯宾诺莎主义者的时候,门德尔生曾经说过这句话(见弗·亨·雅可比:《关于斯宾诺莎学说的书信》,《雅可比全集》,第4卷,第1部,第91页)[按:在1780年6月7日莱辛跟弗·雅可比之间的谈话。莱辛在这次谈话时说:“要知道,人们还是要谈论斯宾诺莎的,就象谈论一条死狗”(见《雅可比全集》,1819年,莱比锡,第4卷,第1篇,第68页)。黑格尔也提到过这次谈话,他在《哲学全书》第2版前言中说:“莱辛当时说过,对待斯宾诺莎好象对待一条死狗。”]。——166页
164 克洛普什托克——这两个片断是从马克思同麦·施蒂纳的论战中摘引出来的。见本书第1卷注释第104条。——167页
165 “……对我的书的批判……”——是指对《资本论》第1卷的评论。——168页
166 “……席勒早就指出的,……”——见席勒的讽刺短诗《道德空谈家们》。——168页
167 “……《全书》序言第19页”——指黑格尔:《哲学全书》,第1部,《逻辑》(《黑格尔全集》,第1卷,莫斯科—列宁格勒,1929年,第352页)——“莱辛在当时说过,人们对待斯宾诺莎,就象对待死狗一样”。——169页
168 波拿巴——指拿破仑第三。——170页
169 法的历史学派——这是历史学和法学中的一种反动倾向,它发生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是对资产阶级启蒙主义者的思想的反响。历史学派跟德国浪漫主义的哲学和文学运动有密切的联系。跟启蒙主义者所提出的把资产阶级法的标准看作“人的天然权利”的观念相反,历史学派否定了永恒的、绝对的法的标准,历史学派的学者们提出了每个民族的法的发展的理论,认为这种发展是以每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缓慢的有机的发展过程为基础。法制既然和民族的民族精神构成统一的整体,根据他们的学说,它就不能强制地把它加以改变或破坏,因为它的改变就意味着人民生活的旺盛的“有机体”的破坏。因此,国家和法的历史起源的学说就使“历史学派”的法学家否定社会进步,根据封建制度是从前历史地形成的这一理由来捍卫这个制度。——170页
170 库·胡果——十八世纪的德国法学家,他在同资产阶级启蒙主义的思想进行斗争的时候,曾经预先想到后来成为历史学派理论内容的许多思想。但是同时,胡果的观点还没有披着什么神秘的外衣。在胡果理论中作为否定进步的支柱的,就是十八世纪的怀疑主义。——170页
171 “……如卡莱尔所说的……”——参见本卷第204—206页及第1卷注释第115条。——176页
172 “青年英国”——英国贵族托利党人集团(迪斯累里、波尔士伊克、艾释黎勋爵和其他等人),是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组成的。“青年英国”反映了土地贵族阶级对资产阶级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的增强心怀不满,尽力想法把工人阶级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并利用工人阶级来反对资产阶级。——178页
173 《维罗那会议》——沙多勃里昂记述维罗那会议的一本书(巴黎,1838年)。维罗那会议(1822年)是神圣同盟召集的最后一次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鉴于西班牙革命运动的发展而在1822年召开的。沙多勃里昂以法国外交代表的资格出席了这次会议。——182页
174 莱巴赫会议是“神圣同盟”列强的会议,于1821年召开。——183页
175 维也纳会议是在1814—1815年举行的。——185页
176 “这个朝拜圣墓的香客……”——马克思这样称呼沙多勃里昂,是讽刺他的《从巴黎到耶路撒冷的旅行》(1811年)。——186页
177 “……圣贝夫关于沙多勃利昂的书”——指《沙多勃利昂及其在帝国时期的文学团体》,两卷本,巴黎,1861年。——186页
178 “……乌尔菲拉……”——指乌尔菲拉翻译的哥特语的《圣经》,它是哥特语的一部极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187页
179 “迈耶尔信中……”——指齐·迈耶尔给马克思的一封没有发表过的信。——188页
180 “……使他……”指欧·杜林,——188页
181 见阿尔宁的小说《埃及的伊杜贝拉》,载《德国浪漫主义小说集》,第2卷,学院出版社版,莫斯科—列宁格勒,1935年,第77页。——189页
182 “……在老阿伦特的《回忆录》中……”——恩格斯在《爱恩斯特-莫里茨·阿伦特》这篇文章中,对这部《回忆录》作了评价。——190页
183 “什么是德国人的祖国”——引自阿伦特的诗《德国人的祖国》。——190页
184 “……爱尔福特”——指1850年3月20日在爱尔福特召开的德国国会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小德意志”的宪法草案。这个小德意志包括普鲁士统治下的二十个小公国,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想统一德国的怯懦的企图遭受了失败。1850年4月29日普鲁士政府解散了爱尔福特国会。——190页
185 “……甚至是圣保罗教堂……”——1848—1849年间在法兰克福的圣保罗教堂召开了德国国民会议。这次会议表明德国资产阶级的懦弱和对人民的恐惧。——190页
186 “例如布林德……”——在这封信中,马克思分析了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政治立场。——190页
187 ”第二天早晨,我……到了沙多卢……”——恩格斯由于警察的追踪而被迫离开伦敦(他在那里同马克思一起出版《新莱茵报》),他在1848年10月至11月徒步从巴黎走到瑞士。这里指的就是这次旅行。——191页
188 “从绿色的罗亚尔河岸上……”——引自韦伯的歌剧《爱芙里安特》(海尔敏娜·冯·谢奇的歌词,1823年)。——191页
189 “万哈根的著作我很感兴趣……”——指万哈根·冯·恩赛的《日记》第4卷,它是由拉萨尔的女友柳德米拉·阿辛格编辑出版的。万哈根的第4卷《日记》详细地描写了1848年(3月—4月)柏林的革命事件。应该注意的是,当时(1862年)马克思正在期待那可能爆发的德国革命运动。所以他认为,新的革命的第一个行动“将是绝对不令人愉快地重演1848—1849年间的那些蠢事”(卡·马克思1862年12月28日给路·库格曼的信)。这个情况可以说明马克思对万哈根的这本书感到兴趣的原因。这本书对于理解德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有一定的作用。——192页
190 “桂冠诗人”——拜伦在《唐璜》的献词上,用“桂冠诗人”这个名字来轻蔑地称呼骚塞。——192页
191 “……一部谩骂的和吹牛的西班牙战争史”——是指西班牙反对拿破仑第一的法国的战争(见罗·骚塞的《伊伯利安半岛战争史》,3卷本,伦敦,1823—1832年)。——192页
192 “托马斯·卡莱尔”——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关于“青年英国”这样写道:“‘青年英国’的目的是恢复旧时的Merry England(“美好的英国”)以及它的光辉方面和浪漫的封建主义;这个目的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是可笑的,这是对整个历史发展的嘲笑。但是这些人怀着善良的心愿起来反对现存的制度,反对流行的种种偏见,他们有勇气承认现存制度下的一切卑鄙行为,这毕竟是难能可贵的。半德国人半英国人的托马斯·卡莱尔是十分独特的,他最初是托利党人,后来就比上面谈到的所有那些人都进步得多。他比所有的英国资产者都更深刻地了解到社会混乱的原因,并且要求把劳动组织起来。我希望已经摸索到正确道路的卡莱尔能够沿着这条道路走去。我以自己和其他许多德国人的名义对他寄以最美好的愿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83页)。
上面所引证的恩格斯对卡莱尔的评价就表明,为什么恩格斯在1844年1月认为有必要在《德法年鉴》上刊登一篇论述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书的专文。用恩格斯自己的话来说,卡莱尔在这本书里”绝妙地描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及其令人作呕的贪欲”(同上书,第564页)。虽然恩格斯极其同情卡莱尔在书中对资产阶级英国的尖锐的批评,但是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批判了卡莱尔的浪漫主义理想和他为中世纪英国的辩护。
后来,卡莱尔对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式的批判采取了露骨的反动形式。恩格斯写道:“二月革命使卡莱尔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动分子;他不再向庸人们发出正义的愤怒,却对那把他抛到岸上的历史巨浪发出狠毒的庸俗的怨言”(同上书,第583页)。在对革命的失望和对工人运动仇视的影响下,卡莱尔在1848年之后,就走向反动贵族的“英雄崇拜”,走向把资本家作为“民族的自然的领袖”和“工业的首脑”来加以礼赞。对于卡莱尔发展上的这最后一个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于卡莱尔的《当代杂文》(1850年)的文章中以及在以后关于卡莱尔的评论里都作了批判性的阐释。——193页
193 “……从1828年起……开始自己破坏自己……”——指1828年废除关于誓约的法令,原来根据这个誓约,只有属于英国教会的人士才能担任国家职务。——195页
194 “听之任之……”——这是资产阶级自由贸易主义经济学家、自由贸易拥护者的信条。——205页
195“……早期的谢林,不是‘启示’时期的谢林……”——指谢林的哲学,在1790—1800年期间,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他的哲学给从康德和费希特过渡到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作好了准备。后来,谢林越发转到反动的方面,竟致宣扬把理智服从于信仰(《天启哲学》)。1842年,作为与黑格尔截然相反的反动人物,他被普鲁士政府聘请到柏林大学开设讲座。——213页
196 “费尔巴哈在《轶文集》中发表的提纲和布·鲍威尔的作品,对这个问题谈的极为详尽”——恩格斯指的是费尔巴哈的著作(《哲学改革的先决提纲》)和鲍威尔的著作(四十年代初的批判福音书的一些著作),在当时都起过进步的作用。针对黑格尔的观点(黑格尔认为历史是不以人们为转移的“理性”——世界精神——发展的过程),他们提出了下面的观点:宗教和历史现实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恩格斯所指的就是鲍威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的这个方面。——213页
197 “……刚刚接触到本杂志的观点”——指《德法年鉴》(1844年),在这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公开宣布了把哲学、理论的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三者融合在一起的任务。——213页
198 “……建立国内移民区……”——罗·欧文把共产主义公社叫做国内移民区(home-colonies)。——219页
199 “从基佐的最近一个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指的是对基佐所著《为什么英国革命成功了?》一书的评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47—253页)。这些关于基佐和卡莱尔著作的评论,是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他们在1850年作为《新莱茵报》的继续在伦敦出版的杂志写的。从这两个杰出的资产阶级社会思想的代表人物的例子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出了资产阶级文学——在无产阶级1848年革命的历史发动的影响下——开始转向公开的社会政治的反动。——221页
200 “卡莱尔又给我们举出一个证据,……凌空飞翔的高贵气概,……如何立即变成了露骨的卑劣行为。”——关于“高贵”意识变为“卑劣”意识的这一思想,曾经由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加以发展(见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黑格尔文集》,第4卷,1959年,第274—280页)。黑格尔在这里用唯心主义的形式描述了贵族阶级的崩溃以及与之相应的道德标准的瓦解,描述了这些标准之由于财富发展的结果而变成独立的支配一切的力量,变成对自私的物质利益的纯粹虚妄的掩饰。马克思在说明浪漫主义和庸俗民主主义的时候,不只一次地提到黑格尔的这个思想,以便着重指出抽象的浪漫主义的空谈的虚伪性,因为这种空谈能够掩盖思想和行为的任何程度的卑劣性。——229页
201 “在野的”,原来用的是外文“Inpartibus infidelium”(直译是:“在不信神者的国家内”)——这是对一些天主教主教的头衔的一个补充,表明他们被委任的是非基督教国家中的纯粹名义上的主教职务。通用的意思是:“有名无实的”。——229页
202 “……这种联盟是你们不朽的贝朗瑞早就预言式地歌颂过的”。——见贝朗瑞的《各民族的神圣同盟》(《La sainte alliance des peuples》)。——234页
203 “拉马丁在临时政府中……”——1848年2月革命以后,拉马丁担任了共和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部长职务。——234页
204 执行委员会是1848年5月10日由立宪会议成立的,用它来代替交卸了全权的临时政府的法兰西共和国政府。执行委员会只存在到同年6月24日,当时为了镇压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便建立了卡芬雅克的专政。”——236页
205 “你们的报上……”——1847年10月30日,宪章派的报纸《北极星报》(《Northern Star》)第523号上,刊登了拉马丁宣言的摘录。——236页
206 《公益报》(《Le bien public》),于1843—1848年在马康出版(1848年5月到12月在巴黎出版),拉马丁参加了该报的出版工作。——239页
207 “里斯康土事件……”——这是1848年8月比利时政府在安特卫普制造的控诉比利时民主派的审判案。控告的理由就是恩格斯所记述的归返祖国的比利时军团的一段插曲。——240页
208 “……论述同一问题的著作……”——这是指1851年12月2日的反革命政变,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就是论述这一反革命政变的历史。——242页
209 “波拿巴事件”——指1858年1月14日奥尔森暗杀拿破仑第三(以及1月24日的第二次暗杀)失败的事情。为此拿破仑第三建立了恐怖制度。——243页
210 “山岳党”——指1848—1852年法国国民会议中的小资产阶级共和派的政党。——243页
211 “波拿巴的信”——这是1849年9月发表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波拿巴用宪法的各种保障来束缚教皇的政府。作为答复,教皇发表了一篇宣言,驳斥了对他的权力的任何限制。——243页
212 “自由心灵渴望振翼飞腾”——引自格·赫尔维格的诗《从山上》(见他的诗集《活人的诗》)。——243页
213 “……战争逐渐具有令人不快的性质”——指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244页
214 “我们十分满意地读了您……的文章”——詹·博维奥的一些文章是针对雨果的演说作的答复,因为雨果曾经谴责巴黎公社的若干措施(保存人质的命令和消灭万多姆圆柱的命令)。——245页
215 “……利用维克多·雨果进行欺骗……”——指小资产阶级共和派在雨果出殡时的示威。——245页
216 《瞬间》——这显然指的是法国作家、社会主义评论家萨·波尼耶的一本诗集。——246页
217 “不是战斗,就是死亡……”——引自乔治·桑的历史随笔《扬·瑞日卡》(1843年)的导言。——247页
218 “……给舆论界……留下了一个强烈的印象……”指欧仁·苏的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参阅本书第3卷。——247页
219、220 4月28日、3月10日——都是指1850年。——247—248页
221 “由于敌人不坚决而胆量更大的秩序党……”1850年3月31日,在资产阶级反动派(秩序党)的压力下,法国废除了1848年所施行的普选法。——248页
222 “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3场;《浮士德的书斋》)。——256页
223 “我有一大包布鲁诺·鲍威尔在俄国战争时期写的小册子”——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鲍威尔写了许多有关战争和俄匡同欧洲关系的杂文。1857年1月,马克思打算专门写一篇文章论述鲍威尔的这些杂文,可是文章没有写完(关于马克思这篇文章的开始部分和鲍威尔那些杂文的目录,见《马克思主义年鉴》,第6卷,莫斯科,1928年)。——256页
224 《早期基督教的历史》——可以把鲍威尔后来的两部著作《菲隆、施特劳斯、雷南和最初基督教》(1847年)和《基督和凯撒》(1877年),看成是这部著作的组成部分。——256页
225 “……拉萨尔想出来的只是词句(而不是发现……规律……)”——指所谓的“工资铁则”,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揭露了它的伪科学性质。——257页
226 “……歌德的说法……”——恩格斯接着引证了歌德的诗《神的东西》(《Das Göttliche》)中的一行。——257页
227 “……索福克勒斯的‘永恒不变的规律……’”——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第二对话,第456行;《参见索福克勒斯《悲剧二种》,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9页。——257页
228 “……驳倒社会主义对所有制的一切轻蔑的攻击”——指阿·梯也尔的著作《论财产》(《De la propriété》),巴黎,1848年。——258页
229 “……用下面的对话……”——马克思引证的是歌德的诗《在读教义问答的时候》(《Katechisation》)(见本卷第273页)。——258页
230 “哈勒和歌德”——[按:哈勒在1732年写的一首诗《人的善行的虚伪性》,他在诗里断言“没有一个生灵能够洞悉自然界的内部本质”,他应该仅仅满足于外壳的知识。]在同哈勒的论战中,歌德证明在事物的外壳和实质之间是没有脱节的,而且事物的实质是可以认识的。见歌德的诗作《刚刚相反。给物理学者》(《Allerdings.Dem Physiker》)和《哀的美敦书》(《Ultimatum》)(组诗《上帝与世界》。参看本卷第264页)。——259页
231 “……第75页及以下各页……”——恩格斯引证了弗·海克尔的著作《人类起源》(1874年)。——259页
232 “我将要改写关于格律恩论歌德的文章”——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全文收在本卷第260—290页上。它原来是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写的,看来是该书第2卷第2章(或第3章)。《德文布鲁塞尔报》从1847年9月—12月刊载了恩格斯评论格律恩著作的文章。——260页
233 卡尔·格律恩《从人的观点论歌德》。——恩格斯的这篇文章,写于1846年末至1847年初,在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歌德的态度上是有很大意义的。同时,这篇文章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1847年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薄弱方面和小资产阶级的“真正的社会主义”所进行的斗争的环节之一,它给共产主义的工人运动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力图表明:青年黑格尔派和“真正社会主义者”的“全人类”理想,实际上不过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抽象的哲学表现而已。实现真正革命的社会理想的道路,要求我们同抽象的、超阶级的“全人类的”观点绝裂,要求我们对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有冷静的了解,要求我们转到为共产主义进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观点上来。恩格斯这篇评论格律恩著作的文章,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唯心主义追随者们所进行的批判的总的倾向。格律恩在他的著作中把歌德解释成是“全人类的”,实际上是把伟大的诗人贬低到平凡的小市民地步。恩格斯指出了对歌德进行正确评价的唯一途径,即从德国阶级斗争的真正历史前景来阐明他的创作。这种阐明所包含的因素之一,就是对歌德的人道主义作革命的批判,使之向更高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方面发展。
跟德国现实的“斯多葛式的”妥协,是歌德创作第二个时期的特征。这种“妥协”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引起了沃·门采尔(见他的著作《德国文学》,1828年)和路·白尔尼(见他对歌德和贝基那的通信的评论:《巴黎书信》第51封[1834年]等等)对他的猛烈的攻击。在德国自由主义者看来,歌德既是过分革命的,又是不够“自由主义的”。那些自由主义的歌德批判家们,一方面起来反对伟大诗人的偶像崇拜,反对他对民族主义和浪漫唯灵主义的厌恶,另一方面又谴责他的富有诗意的“旁观主义”,责难他对资产阶级的自由社会运动的漠不关心态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歌德创作的评价,则完全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捍卫这位“最伟大的德国诗人”,反对格律恩的小市民的赞扬以及门采尔或白尔尼的狭隘和局限的批判,另一方面又把歌德的世界观和创作的弱点看成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整个典型阶段所固有的弱点的反映。在歌德的世界观中,对小资产阶级革命性在全世界历史上的破灭的深刻认识,是和对革命的市侩式的恐惧交织在一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把歌德想以唯心主义方式从内部克服“德国鄙陋”的愿望看做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最薄弱的方面,号召德国古典文化的继承者对那造成“最伟大的德国人”的悲剧的生活制度进行始终不渝的革命斗争。——260页
234 《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Die soziale Bewegung in Frankreich und Belgien》,达姆斯塔特,1845年。对于格律恩的这部著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73—628页)。——260页
235 “与你相近的是……”——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1场;《夜》)。——262页
236 “关于被认为是霍尔巴赫写的《自然体系》……”——保·霍尔巴赫的《自然体系》(1770年)是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一部主要著作。这部著作在出第一版的时候,由于慎重起见,曾把著作权归在1760年逝世的法兰西科学院的秘书若·米拉波名下。——263页
237 “难道自然界的核心……”——引自歌德的诗《哀的美敦书》(组诗《上帝与世界》——264页
238 “艾迪森的卡托在维特前一百年……自杀了”——约·艾迪森的悲剧《卡托》写于1713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写于1774年。——264页
239 1819年的联邦决议是在卡尔斯巴德(卡罗维发利)举行的德意志联邦各邦代表会议上印发的。这些决议规定:对书报实行预先检查制度;对大学进行最严格的监督;设立查究“蛊惑人心者”的中央调查委员会。这些反动措施的鼓动者就是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265页
240 “例如,请对照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史》……”——参看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黑格尔全集》,第1卷,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一列宁格勒,1935年,第383、384、387各页)。——266页
241 “在他的比较早期的著作里……”——指卡·格律恩发表在《社会改革问题莱茵年鉴》杂志,1845年,第1卷里的一篇文章《政治和社会主义》。——267页
242 “……关于人权的著名论断……”——参看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9—461页);这个论断有一部分收在本卷第161页里。——267页
243、244 “……天赋人权……”,“……法律和制度……”——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4场;《浮士德的书斋》)。——267页
245 “……其他同一倾向的著作……”——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267页
246 “……《德法年鉴》第204和205页……”——参看马克思的著作《论犹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44—445页)。——267页
247 “……关于感觉论和唯物主义……”——参看本卷,第133—138页——268页
248 “……作者在这里是把巴伐利亚的路德维希的桂冠据为己有了——参看《巴伐利亚王路德维希第一诗集》,第3卷,明兴,1839年,第92页。——269页
249 侏儒(拉丁文“homo”——人——的小称)。这是用来称呼在歌德的《浮士德》第2部里,浮士德的学生瓦格涅尔用人工方法在坩埚里制造出来的那个小人。—270页
250 “……‘财产就是盗窃’”——这是勃里索的话。勃里索是吉仑特党人的头目之一。蒲鲁东在他的杂文《什么是财产?》(1840年)中把这句话大众化了。——273页
251 “是关于一瓶牛奶的问题”——在歌德的喜剧《市民将军》(这是对法国革命的讽刺描写)里,一个农村理发匠施纳普斯,冒充“雅各宾党的将军”,得到了一瓶牛奶,他竟把牛奶吃光,使他的农民主人大为恼恨,于是两人便厮打起来。——274页
252 “奇闻异事?为什么我要用这个愚蠢的字眼?……”——歌德:《瑞士通讯》,第1部(在第1版中,这些信歌德说是维特写的,维特是他的同名小说的主人公)。——275页
253 “……歌德就已在……发表了一篇文章……”——指歌德对阿·冯·约赫所著《论土耳其法律中的奖励与处罚》一书的评论(《法兰克福学术通报》,1772年),歌德在这里把自由(即不否认内在必然性)和个人专横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276页
254 “……歌德在自己的博士论文中……”——歌德的博士论文,是他在1770—1771年住在斯特拉斯堡时用拉丁文写的。恩格斯所表述的论点就是年轻歌德的博士论文的基本思想。这篇博士论文的答辩是在1771年8月6日举行的。参见《诗与真》,第11卷,第29—33页(《歌德全集》,第10卷,列宁格勒,1937年,第29—33页)。——276页
255 “法国的可悲的命运……”——歌德:《威尼斯警句》,第54首。——277页
256 “关于……《流亡者》”——指歌德的中篇小说《德国流亡者的谈话》。——278页
257 “……这样的态度和我们德意志人有点不相象”——歌德:《赫曼与窦绿苔》,第9首歌。——279页
258 “……象黑格尔这种人是那样冷酷无情地看待……‘宁静的花朵’”——参看黑格尔《哲学史》(《黑格尔全集》,第8卷,导论,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列宁格勒,1935年,第20—36页)。——279页
259 “这只不过是旧日的污秽”——歌德:《温和的讽刺诗》,第5首。——280页
260 “没有什么……更讨厌的了……”——歌德:《散文格言。论自然科学。沉思和警句》[按:参见《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第566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80页
261 “……法国众议院之‘腹’……”——指路易·菲力普时代的法国国民代表议会的反动派多数,他们是支持基佐政府的。——280页
262 “……在他的回忆录中的一个地方……”——《诗与真》,第7卷(《歌德全集》,第9卷,莫斯科,1935年,第303页)。——282页
263 “为什么却在最新的世界里……”——歌德:《温和的讽刺诗》,第4首。——283页
264 “……第一场……”——歌德:《浮士德》(第1部,第1场;《夜》)。——286页
265 “他把事业建立……”——据歌德《虚无!虚无!虚无中的虚无!》中诗句的意译。——287
266 “……一个性情温和的小商人……”——《加达姆,四部诗》,《白尔尼诗选》,第2卷,巴黎,1830年。第214—215页。——289页
267 “蒂妲妮亚在仙宫……”——歌德:《警告》(引自组诗《在警句的精神下》)。——289页
268 “……‘绝对命令’……”——在康德看来,只有那种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生活需要,而是为了纯粹的道德理想和无条件的道德义务所发生的行为,才是道德的。这种义务,康德称之为“绝对命令”
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席勒受了康德学说的影响。这个学说的典型表现就是他的诗作《理想与生活》。在这首诗里,诗人从“狭隘的精神生活”出发,号召人们逃到理想的世界中去。——290页
269 “……见《现象学》。”——指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见《黑格尔全集》,第2卷,格洛克涅尔编,斯图加特,1927年,第471—484页。——290页
270 “……1745年起义……”——1745年,在苏格兰发生了一次起义,目的是要恢复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二世党人的起义)。上苏格兰的山地的克兰站在苏格兰农业主的一边,参加了叛乱。华特·司各脱的一些长篇小说(《威佛利》、《罗伯·罗伊》等等)的情节,就是以苏格兰山地的克兰瓦解的历史和十八世纪詹姆士二世党人起义的历史为根据的。——290页
271 “摩尔根说,这种克兰,……”——见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第204页,列宁格勒,1934年。——290页
272 “……那个……高布赛克,在他笔下已经是一个老糊涂虫了”——见短篇小说《高布赛克》(《私人生活的场景》)。——291页
273 “……巴尔扎克……切当地描写了一个小农为了保持住一个高利贷者对自己的厚待,如何情愿白白地替高利贷者干各种活,”——马克思指的是库特克意示和农村高利贷者里克这两个形象[参见巴尔扎克:《农民》,上卷,第12—13章,第205—24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版。]——292页
274 “12月10日会”——一个由社会败类所组成的秘密组织,它对路易·拿破仑准备1851年12月2日的反革命政变,起了军事力量的作用。——292页
275 “读过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马克思指的是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幻灭》。在这部小说的第2部分描绘了复辟时期法国新闻记者的生活和习气。小说中人物之一斐诺,原来是一个渺小的新闻记者和玩弄不正当手段的家伙,他从一个编报纸广告的角色,一个“物质上和精神上无依无靠的笨蛋”,竟然成了一家自由主义报纸的主人,并且还是一个很有钱的民主主义者。他的经历跟普鲁士《国民报》的编辑扎比尔的经历非常相似。——293页
276、277、278 《纪事晨报》(《Morning Chronicle》)、《每日新闻》(《Daily News》)、《泰晤士报》(《Times》)——都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两个报纸是自由主义者的机关报,后一个报纸是保守党人的机关报。——293页
279 “读了保尔发表在《进步》杂志上的文章。”——指保尔·拉法格的《社会主义和达尔文主义》。——294页
280 “《小麦》”,——指拉法格的《美国的小麦》一文。——294页
281 “……那本小说也能……很快出来。”——指拉法格打算写的一本以他被关在巴黎圣-佩拉兹监狱为题材的小说,这本小说未能写成。——294页
282 “对这样一个人……”——指俄国侨民爱德华·品达尔(他在五十年代初曾帮助恩格斯学习过俄语)。——294页
283 “他既不懂宣言……”——指《共产党宣言》。——×××页
284 “巴尔扎克的《乡村教士》中……”——见《巴尔扎克全集》,第14卷,第180页,卡尔曼·李维编,巴黎,1882年。——295页
285 “施韦希尔的文章”指发表在《新时代》杂志,1889年,第1期上的文章:《土地》。——296页
286 俄国文学——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对于俄国感到极大的兴趣,并且非常重视俄国的解放运动。列宁写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革命及其伟大的世界意义充满了最愉快的信心”(参见《列宁全集》,第12卷,第360页)。
为了尽可能地研究俄国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情况以及俄国学术和解放思想的进展情况,这两位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曾经学习了俄语。恩格斯在1851—1853年开始学习俄语;从那时起,他按期地进行学习。恩格斯学习俄语时所用的书籍中,有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青铜骑士》(见米·巴·阿列克谢耶夫所著的《恩格斯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和〈青铜骑士〉词汇抄录》——《普希金。研究和资料、第三届全苏普希金会议汇编》,第9—161页,苏联科学院版,莫斯科一列宁格勒,1953年)。马克思开始研究俄语稍为晚些——在1869年末和1870年初,他读过的第——批俄语书籍是赫尔岑的《监狱和流放》及弗列罗夫斯基的《俄国工人阶级状况》。在七十至八十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俄语,并着手系统地阅读新出版的俄国著作。经常供给马克思和恩格斯俄语书籍的,是俄国革命运动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俄国的一些学者(彼·拉·拉夫罗夫、格·亚·洛帕廷、马·马·科瓦列夫斯基、尼·弗·丹尼尔逊等等)。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书室里藏有大批俄文书籍,主要是关于俄国历史、社会关系、经济学和上地问题的。此外,马克思还能够利用大英博物馆的俄文书籍。
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同俄国社会活动家的联系以及他们对俄国文化的兴趣的大量材料,在《马克思恩格斯同俄国政治活动家的通信》(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第2版,1951年)中可以看到。
马克思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俄国的土地关系。他曾全面地研究过这些关系、他读了有关土地统计资料的大量官方出版物,还读了说明1861年农民改革进程和农奴制下农民状况的许多书籍,又读了俄国土地村社史和有关改革前的农村关系的书籍。马克思读过柯斯托马罗夫、谢苗夫斯基、别里亚耶夫、契切林、谢尔盖耶维奇、卡拉契夫、萨马林、柯什列夫、杨申、科瓦列夫斯基、斯克里比茨基、斯卡尔丁、恩格尔哈特、谢苗诺夫-契扬-商斯基、考夫曼、集比尔、丹尼尔逊以及其他许多人的著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阅读俄文书籍作的摘要和抄录,曾经刊印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11—13卷中(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48—1955年)。
马克思特别仔细地研究了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没有地址的信》,马克思曾经读过两次——一次是读的手稿(1871—1873年),一次是这本著作在国外出版之后(1874年)。马克思帮助了这本著作的出版,并在出版之后,把这本著作的手稿转给彼·拉·拉夫罗夫(见《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11卷,第3—20页;第172—199页,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48年)。马克思还同样仔细地研究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经济学著作(见马克思的笔记——《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第3卷,国家社会经济出版社,莫斯科,1837年)。在筹备出版车尔尼雪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序幕》(1877年)的国外第一版方面,马克思还帮助过俄国的革命家。
在俄国古典作家中间,除车尔尼雪夫斯基之外,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读过罗蒙诺索夫、杰尔查文、普希金、格里鲍耶陀夫、果戈理、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涅克拉索夫、谢德林和其他等人的作品。在英国诗人、翻译家D·鲍林(1792—1872)编辑出版的《俄国文选》(1921年)第1卷里,收入了恩格斯的笔记《斯拉夫与语言学》。恩格斯的笔记里收辑有俄国十八世纪诗人的生平活动情况及有关历史-文学方面的资料[有关这部分材料的情况,可参见《哲学问题》杂志,1950年,第3期(11),第117—123页;文集《罗蒙诺索夫》,第3卷,第11—16页,莫斯科—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51年]。马克思在谢德林的《蒙列波避难所》一书上作的评注以及对它的分析,则见《民族友谊》杂志,1958年,第5期,第3—27页,马克思1881年的一个笔记本上还提供了一个很有益的材料,即一张“我所搜藏的俄语读物”表。在这张表上提到了很多定期出版物(《祖国纪事》、《俄国通报》、《俄国论坛》、《周报》、《前进》等等),及各种各样的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著作、文学史著作(例如尼·斯托罗仁科的《李莉与马罗》,莫斯科,1872年)。马克思对于民间谚语以及有关依凡雷帝和斯捷潘·拉辛的民歌(参见《青年近卫军》杂志,1926年,第1期,第115—123页;伊·谢尔曼的《卡·马克思论俄国历代关于拉辛的民歌》,见《俄国民间创作》文集,第4卷,第277—280页,莫斯科一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59年),以及乌克兰文学和谢甫琴科的创作都感到兴趣。
马克思去世后,他藏书中的俄文书籍,大部分由恩格斯送给了彼·拉·拉夫罗夫。这些俄文书籍成了俄国革命流亡者主办的巴黎图书馆藏书的最重要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藏的俄文书籍,后来落到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档案室里,它们被弄得乱七八糟,其中只有个别书籍保存下来。关于这部分藏书有两篇记载,一篇是弗·庚兹布尔格刊印在《“劳动解放”社》丛书第4卷(莫斯科,1926年)中的一篇文章,标题为《马克思的俄文图书》;另一篇是布·尼古拉耶夫斯基的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藏书中的俄文书籍》(《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4卷,莫斯科—列宁格勒,1929年)。上述两篇文章都相当详细地叙述了马克思在俄文书中划的线和作的记号。下面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的马克思和恩格斯藏书中的俄文书籍,这些书籍对于研究他们的文学观点,是大有裨益的。
亚·伊·赫尔岑:《尤里耶夫节!尤里耶夫节!》(1853年,传单);《监狱和流放》,1854年。
尼·瓦·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1869年。
尼·加·车尔尼雪夫斯基:《约·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第一卷的补充和注释》,日内瓦,1869年;《政治经济学概论(根据穆勒)》,日内瓦,1870年;《论村社的土地占有》,日内瓦,1872年;《赎回土地困难吗?》,日内瓦,出版年月不详;《没有地址的信》,苏黎世,1874年;《卡芬亚克》,日内瓦,1874年;《法国的党派斗争》,日内瓦,1875年;《序幕》,伦敦,1877年;《发表在杂志上的有关农民问题的论文汇编》。
尼·阿·涅克拉索夫:《诗说》(出版年月不详)。
巴·华·安年科夫:《光辉的十年》(《欧罗巴导报》杂志的校样,1880年,第1—5期)。
米·叶·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塔什干的老爷们》,1873年;《外省人旅京日记》,1876年;《蒙列波避难所》,1880年;《在国外》(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版)。
关于马克思在安年科夫《光辉的十年》一书页边上所作的评论,见《俄国思想》,1903年,第3期,第61—63页。在谢德林的《蒙列波避难所》末尾,马克思对这部著作的最后一章这样写道:“《警告》的最后部分写得非常软弱无力,一般来说,作者在他的‘积极的’结论上是不太得手的”(见《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4卷,第393页,莫斯科一列宁格勒,1929年;《民族友谊》,1958年,第5期,第26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俄国文学的论述,则见弗里德连德尔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与文学问题》,536—572页,莫斯科,1952年。——299页
287 “我的那本小册子……您译得好极了……”——维·伊·查苏利奇于1884年把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这本小册子译成了俄文。——300页
288 ——《伊戈尔远征记》——关于马克思的这封信,见阿·斯·奥尔洛夫的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伊戈尔远征记〉的通信(《纪念马克思》文集,列宁格勒,1933年,第641—655页)。——300页
289 马克思提到的“捷克人英雄诗集”——捷克民族运动活动家汉卡和斯沃博达出版的《克拉列德渥尔手稿》,于1829年翻译成德文,他们把这部作品冒充为已经失传的十八世纪捷克英雄歌集的一部分。事实上,这些歌是由出版人自己编写的。信中所提到的长诗《扎博伊和斯拉渥伊》是描述扎博伊和斯拉渥伊这两个英雄把捷克人从异族国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300页
290 “……关于斯拉夫的语言和文学的详细来信……”——指上述那封信。关于恩格斯研究斯拉夫语言和文学,参看亨·文戴尔的短文《恩格斯和斯拉夫学》(《斯拉夫问题》),1922年,第1卷,第1章,第188—189页。——302页
291 杰尔查文的诗句——引自《在苏沃罗夫-雷姆尼克斯基伯爵1749年胜利之际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陛下的颂歌》(第135—136行)。参见《杰尔查文诗选》,《诗人丛书》,第192页,列宁格勒,1933年。——307页
292 ‘普希金在他的……诗……”——指《叶甫盖尼·奥涅金》,第1章,第7节。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情况,参看前引米·巴·阿列克谢耶夫的文章(参见本卷注释第286条)。阿列克谢耶夫提出了这样的推测:从《叶甫盖尼·奥涅金》摘引的这个片断,是恩格斯提供给马克思的。——307页
293 “但是,这种在东方‘行动自由’的代价……”——指拿破仑根据《提尔西特协定》(1807年),在俄国参加对英国的大陆封锁的条件下,给予俄国在东方的行动自由。——307页
294 “……当《资本论》出来的时候,他早已在中维柳伊斯克的雅库特人中间了”——由于传误,所以恩格斯的话不够确切。在1867年,当《资本论》第1卷出版的时候,车尔尼雪夫斯基正在外贝加尔湖省的亚力山大罗夫工厂服劳役,1872年他才从那里转到维柳伊斯克。——312页
295 “……实行一种良好的制度……”——引自1857年4月的《漫谈杂志》(《车尔尼雪夫斯基全集》,第4卷,第741—743页,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48年;引文有所删节,而且有不准确的地方)。——312页
296 “假使乌拉尔人……”——引自评论加克斯特考森所著《俄国……人民生活内部关系的研究》一书(1857年)的文章(《车尔尼雪夫斯基全集》,同上,第343页,引文有所删节)。——313页
297 “象马克思在本文后面引用的一封信……的思想……”——恩格斯指的是马克思给《祖国纪事》编辑部的一封信(1877年)。参看本卷第315页。——313页
298 “第二篇文章……”——马克思和恩格斯指的是涅恰也夫和巴枯宁化名出版的无政府主义小册子中的一篇文章。小册子题为《人民复仇协会出版物》,第1号,1869年夏,莫斯科(实际上,这个小册子是在日内瓦编印的)。——314页
299 “……国外出版的国际俄国支部的机关刊物……”——指《人民事业》(1868—1869年),日内瓦的俄国支部的杂志,曾经捍卫过国际的纲领和组织。——315页
300 “……车尔尼雪夫斯基就痛心地承认道……”——见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文《对村社占有的哲学偏见的批判》(1858年)的开头一部分(《车尔尼雪夫斯基全集》,第5卷,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莫斯科,1950年,第357—361页)。——316页
301 “我们已经谈到……”——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429—430页。——316页
302 “自由派的代表是赫尔岑……和平改革派分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里不正确地把赫尔岑列入“自由派”内。正如弗·伊·列宁所指出的,“赫尔岑虽然常在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动摇不定,民主主义毕竟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列宁全集》,第18卷,第13页)。——316页
303 《年轻的俄罗斯》(1862年5月)——是一篇革命宣言,系彼·加·扎伊奇涅夫斯基所写,号召人民起来推翻专制政权。——317页
304 “弗列罗夫斯基的情况好一些……”——瓦·瓦·弗列罗夫斯基1862年被捕,1863年被流放到阿斯特拉罕,从此他就一直处于流放中;1868—1870年,他住在特维尔,受着警察的监视。——318页
305 “我想就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平、个性等写些东西发表……”——马克思打算写一篇论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章,这大概是在1877年初的事情(见尼·伊·乌丁1872年4月11—15日给马克思的信,《马克思恩格斯同俄国政治活动家的通信》,第58页,第2版,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51年)。尼·伊·乌丁在这封信中答应在下一封信里给马克思把“两个使徒的传记”写好寄来,这两个使徒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在1872年12月至1873年8月,马克思从尼·弗·丹尼尔逊那里收到了有关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许多传记材料(参看上书,第88—89、92、94—89页)。不过丹尼尔逊没有能够为马克思计划写的文章收集到一切必要的资料,因此马克思这篇文章一直没有写出来。——318页
306 “……他其他方面的活动……”——指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革命家的活动。——318页
307 “在我的著作的第2卷中……”——指《资本论》第2卷。——318页
308 谢德林——尼·弗·丹尼尔逊经常把谢德林的作品介绍给马克思(见《马克思恩格斯同俄国活动家们的通信》,第2版,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51年,第92、130页)。——319页
309 “弗列罗夫斯基的书我看过开头的i50页……”——马克思读的是弗列罗夫斯基《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的俄文本。参见马克思在这本书上作的记号;《马克思恩格斯文献资料》,第4卷,第372—378页;波多罗夫《别尔维-弗列罗夫斯基的经济观点》,莫斯科,1952年,第106—107页,以及弗列罗夫斯基给马克思的信(《马克思主义年鉴》,1929年,第9—10号,第58—62页)。——320页
310 “……《俄国财富》对我的书的评论……”——从格·瓦·普列汉诺夫1895年2月20日给恩格斯的信(这封信就是对恩格斯的信的答复)中可以看出,普列汉诺夫给恩格斯寄去了列·扎克的论文《历史唯物主义》《俄国财富》,1895年,第1期。见《马克思恩格斯同俄国政治活动家的通信》,第2版,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社,1951年,第339页)。——321页
311 “1894年1月号上……”,指米海洛夫斯基的《文学与生活》——文。——321—322页
312——恩格斯的《〈人民国家报〉国际问题论文集》(1871—1875年),柏林,1894年。该文集收有恩格斯的《〈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494—510页)。——322页
313 “……就拿可怜虫弗列罗夫斯基来说吧,他认为桌子和床都能思考……”——恩格斯这里指的是弗列罗夫斯基的一些哲学观点。他曾在其所著《没有觉悟者的哲学、达尔文主义和实在的真理》(1878年)一书中阐述过这些观点。——322页
314 “……这部著作”——指弗列罗夫斯基所著《俄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323页
315 “《革命民歌、政治诗、杂文》”,——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民间诗歌的看法,在俄文及其他文字的专著中均可见到,有关这方面的情况,可见古谢夫:《马克思主义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民俗学》,第3—4页,莫斯科一列宁格勒,1961年,契车罗夫:《马克思恩格斯论民间文学》,载《苏联民间文学》杂志,1936年,第4—5期,第369—379页。——324页
316 “我给这些家伙寄去了一首……”——指德国工人联盟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Sozial-demokrat》,它创办于1864年。拉萨尔的学生施维泽尔在该报上执行了同容克君主制度调和的机会主义策略。恩格斯在这个报纸上发表了《提德曼老爷》这首歌,他在注释中着重指出德国工人必须同容克制度进行不可调和的斗争。——324页
317 《提德曼老爷》——恩格斯翻译的这首诗发表在《社会民主党人报》,1865年2月5日,第18号上;1883年,又刊印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上。从德文译成俄文的译者是申格里。——325页
318 《布雷的牧师》。——恩格斯翻译的这首诗最先发表在《社会民主党人报》,1882年9月7日,第37号上;从德文译成俄文的译者是奥·鲁梅尔。——327页
319 “从前的革命诗歌”——1885年,在社会主义者特别制裁法期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国外出版社以《前进》这个总标题出版了六卷本的革命诗歌集。出版社打算把一些在过去各种革命运动时期(从1525年伟大的农民战争起)曾经起过历史作用的诗歌收集起来作为最后一卷的附录。因此,出版社通过赫·施留帖尔,请求恩格斯告知下列各点:(一)在英国宪章运动全盛时期,是否有一些得到广泛流传的诗歌;(二)恩格斯是否知道在十五至十六世纪各种农民运动时期有过这样的作品;(三)在1848年,有哪些革命歌曲在德国人民群众当中十分风行。对于这些问题,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都……作了回答。——331页
320 《小孩的魔角》——浪漫主义者阿·阿尔宁和克·布伦坦诺在1806—1808年出版的德国民歌集。——331页
321 “不列颠的儿女……”——英国列斯特宪章派的工人进行曲的第一节。这支进行曲是工人歌手德·亨·勃里姆维奇所作(1842年)。下面是这首歌的全文
不列颠的儿女,虽然你们现在当马牛,
可是我们的上帝让你们生来享自由;
他把生命和自由给了所有的人,
决没有让谁生来当畜牲。
上帝的事迹——伟大又美妙,
天上的神仙都拍手叫好,
人们要斗争,这真是怪事,
造物主从没有创造出奴隶。
上帝创造了九十九层天,
月亮从高空俯视着人间:
我们在祈祷,她觉得稀奇,
造物主从没有创造出奴隶。
大家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
不问神仙,也不问凡人,
自由的命运,谁都有一份,
创造出奴隶来的,就只有人。——331页
322 《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马·格·里姆尼茨的一首爱国诗《大海围绕的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Schleswig-Holstein meerumschlungen》,1844年),成了争取把什列斯维希-霍尔斯坦从丹麦统治下解放出来的斗士们的战歌。里姆尼茨这首诗的民族性,在它一发表时,就引起恩格斯在1846年9月18日给马克思的信中的讽刺的评论(参看本书第3卷《德国市侩的民族主义》第3节)。—331页
323 《黑克尔之歌》——是1848—1849年流行最广的德国革命歌曲,它与巴登共和派起义(1848年)有关,领导这次起义的是青年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两个领袖弗·黑克尔和古·司徒卢威。恩格斯在别一个地方指出了他所引证的这首歌的副歌(《黑克尔、司徒卢威、布伦克尔、采茨和勃鲁姆……》)反映出来的小资产阶级局限性的特点。参看本卷第340页。——331页
324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王”,——这首诗是恩格斯从英文(《北方之星报》,1843年2月11日,第274号上)译成德文的;俄译者是马尔夏克。——333页
325 《织工之歌》——即《血腥的镇压》,是一支叙述1844年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歌曲(关于它的德文全文,参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艺术和文学》,第501—502页,亨什尔父子编印,柏林,1948年;俄译文[节译]收在弗·梅林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史》,第1卷,圣彼得堡,1906年)。由马克思的友人沃尔夫首先将这支歌记录下来,并发表了其中的一个片断。1885年,这首歌才全文得到发表。
经删节和修改的这首《织工之歌》,还被写进了霍普特曼的剧本《织工》中(1893年)。——336页
326 “普鲁士人”——阿·卢格的笔名。——326页
327 《新世界》(《Neue Welt》)——这是李卜克内西的女婿布·盖采尔编辑的杂志。盖采尔在1882—1887年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一翼的头子之一。——327页
328 关于贝克尔和他的诗作,参见《禁书选》,凯泽编,柏林,1957年,及C·里宾宗的评论文章,见《文学问题》,1959年,第8期,第225—228页。——338页
329 “这一群匪徒……”——恩格斯在这里指的是德国国会里的那批反动容克和自由资产阶级政党的代表,他们都参加讨论了1868年的社会主义者制裁法。——339页
330 奥德昂剧院——巴黎的一家剧院。——341页
331 “提出上述法案……”——指限制工作日法案,1853年7月英国下院曾讨论了这个问题,但未取得任何积极的结果。——342页
332 “……在革命战争中……”——指科布顿的杂文《一七九三年和一八五三年——三封信》(1853年),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年代英国反对法国的战争。——345页
333 “……纳德勒书中的女裁缝……”见他的《快乐的帕耳茨,上帝保佑你!普法尔茨方言诗》,第144页,1851年,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恩格斯曾在《法兰克方言》一文里提到过这个诗集[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596页],还引用了上德意志的《纺织女》一诗中的诗句。——349页
334 “……对那个……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外省人的描写非常精彩”——恩格斯指的是上述诗集中的《克里斯托弗·哈克什特鲁姆弗先生》一诗。——349页
335 “……本地……铸造厂……的经理……”——这封信是马克思在汉诺威写的。——349页
336 “……阿尔米纽斯圆柱……”——指达特莫尔德附近多德堡森林中的阿尔米纽斯(海尔曼)纪念像。这个纪念像是根据艾·冯·班载尔的设计建立的。它于1838年奠基,1875年揭幕。德国反动当局利用阿尔米纽斯纪念像的建立来宣扬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的思想。——349页
337 “……未来的音乐……”——这是马克思对瓦格纳的音乐的讽刺称呼(使用了这位作曲家本人的定义)。——351页
338 “……最近的一家旅馆……”——这封信是马克思在卡尔斯巴德(卡尔洛维赫·伐尔)写的。——351页
339 “……国家音乐家瓦格纳的愚人节”,——1876年8月17日在拜罗伊特一家剧院开辟专场上演瓦格纳的歌剧。——351页
340 “……在本国内对自己战斗力量的检阅”。——指1877年1月10日德国国会的选举。社会民主党获得了五十万张选票
还请参阅马克思对瓦格纳的作品的另一些带讽刺意味的评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第463页]。——351页
341 “自由人民舞台”(“Freie Volksbühne”),1890年建立于柏林,接受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弗·梅林是该剧院的领导人之一(1892—1899年)。——352页
342 “……著名的非无神论者的伟大科学……”——指勃·盖采尔发表在《新世界》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参看本卷注释327条)。可以把恩格斯1884年7月给爱·伯恩施坦的那封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87—188页)中对这些文章的评价加以比较。——353页
343 “兰克的小说……”——指《阴谋史》(《Le roman d'une conspiration》),1869年。——353页
344 “……谈到拉撒路……”——这是马克思对拉萨尔的讽刺的称呼。——353页
345 “……他的书……”——指《耶稣传》。恩格斯后来写道:勒南写了一部“教会历史小说《基督教的起源》(《Origines de Christianisme》),它的基本内容就是把德国对《圣经》的批评庸俗化到甚至在现代定期出版物中也没有先例的地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6—527页)。——354页
346 “……难道为了要在巴黎出版日报就应当去当流氓吗?”——拉法格在1887年2月1日的信里告诉恩格斯说,在《人民的召唤报》的发行人、布朗热分子塞维林和以盖德为首的编辑部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者之间存在着矛盾。——355页
347 “国王制造者”——即瓦尔维克,他是布尔韦尔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位老爷》(1843年)中的主人公。——355页
348 “……库伯小说中的间谍”——指库伯长篇小说《间谍》的主人公,是一个完成华盛顿秘密命令的北美爱国者。——356页
349 “比彻-斯陀夫人……的信”——指她给英国封建社会主义活动家之一舍夫茨别利勋爵的一封信,是1861年发表出来的。比彻-斯陀夫人在信中号召英国人民起来支援北美合众国同南方农奴主的斗争。——3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