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丛书编委会
引言 在边疆思考人工智能
1 从机械复制到人工智能
2 人工智能设计的设计
2.1 艺术与科学融合的艺术图景
2.2 沉浸式数字交互体验设计
(1)TeamLab Borderless数字艺术博物馆
(2)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
2.3 人工智能对汉字设计的影响
(1)汉字设计与人工智能参与
(2)计算机时代汉字设计的挑战
(3)人工智能参与字体设计的探索
(4)人工智能生成汉字字体的商业应用
2.4 MBTI人工智能虚拟形象设计
(1)相关概念阐释
(2)三元符号论下利用Artbreeder生成的MBTI形象的分析
(3)结论与反思
2.5 设计让文物“活起来”
(1)中国博物馆文创数字化发展现状
(2)人工智能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3)优化用户体验
(4)人工智能对博物馆文创设计的影响
2.6 人机协同设计的新趋势
(1)造物发展过程中设计领域的分工变迁
(2)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和现实表现
(3)人工智能设计引起的设计分工变迁
3 弱人工智能时代的抒情诗人
3.1 读小冰的诗
3.2 评小冰的诗
(1)机器人写作依赖的技术基础
(2)人工智能的“创作”缺陷及困境
(3)小冰“文学创作”的三次转变
3.3 学小冰的诗
(1)人不过是一个恋爱的人
(2)我看见我的时候
(3)你不过是伤心的假梦
(4)家是一条变化的河流
(5)尘埃
(6)神秘伟大的沙粒
(7)我跳出一个新鲜的自由
(8)这是走不完的人生
(9)无言的沉默之心
(10)我也能补完破碎的人生
(11)香花织成一朵浮云
(12)自然的歌者
(13)我心里充满着光亮的小鱼
(14)秋虫的声音
(15)窥视
3.4 数智时代文学的新变局
(1)小冰写诗——一场重写文学的新体验
(2)小冰对话——主体身份的形塑与争夺
(3)重写与纠葛指向何方?
4 当机器人写新闻时
4.1 机器人记者和“他们”写的新闻
4.2 人机协同: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新变革
(1)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
(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生产的相关案例
(3)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业的冲击
(4)“人机协同”给新闻业带来的变革
4.3 从“全景敞视监狱”到算法的不可见
(1)边沁的圆形监狱构想:对囚犯全面监视
(2)福柯的全景敞视监狱:权力实施机构
(3)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成为新闻分发的“敞视之眼”
(4)对算法新闻分发的批判性反思
5 人工智能绘画作品的源代码
5.1 当毕加索遇见人工智能
5.2 深读《埃德蒙·贝拉米肖像》
5.3 “夏语冰”的绘画人生
(1)绘画小白发迹史
(2)小冰绘画的“创作思维”
(3)艺术的僭越与赋权
6 与机器同歌共舞
6.1 算法作曲的弦外之音
(1)人工智能音乐的发展历程
(2)人工智能“音乐人”案例
6.2 与机器共舞
(1)人工智能在舞蹈艺术中的应用
(2)人工智能“舞者”案例
(3)机器“舞者”的“舞蹈”特点
(4)人机舞者的差异
7 人工智能时代的影视艺术
7.1 二次元与人工智能技术
(1)动画的忠实粉丝
(2)《秦时明月》中的人工智能
(3)已“入职”动画业的AI
(4)纸片人的可塑性
7.2 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形象
(1)人形人工智能形象分析
(2)非人形人工智能形象
7.3 科幻电影中的人机关系
(1)作为所有品的机器人
(2)人工智能意识觉醒与机械叛变
(3)人机位置的颠覆
(4)视角的转换:对机器人从属地位的反思
(5)“制器尚象”观点下的人机合作
7.4 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发展
(1)创意环节:智能影视小说创作与小说IP智能评估
(2)编剧环节:智能剧本创作与剧本智能评估系统
(3)后期制作环节:创作背景音乐与角色对话、自动生成视频
(4)影视作品修复:智能增强技术助力经典影视作品修复
(5)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创作融合的特点
(6)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给影视创作带来的问题
(7)人工智能与影视创作融合问题的对策
8 数智人的崛起:AI新闻主播
8.1 人工智能主播的诞生背景与发展历程
8.2 人工智能主播助力新闻业的优势
8.3 人工智能主播助力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8.4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新闻业的发展策略
8.5 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业的未来展望
9 人工智能时代的亲密关系
9.1 我要领一个男/女友
9.2 使用虚拟男/女友是怎样的体验?
(1)虚拟男/女友人设的塑造
(2)虚拟男/女友的情感投入
9.3 小红书社区里的虚拟对象
9.4 在自我游戏与想象之间的“爱恋”
结语 Art 3.0时代的灵韵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