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字设计与人工智能参与

(1)汉字设计与人工智能参与

广义的文字设计概念中,略去字体排印(typography)的话题不谈,至少还涉及三类:

第一类字体设计(type design),对应“字库字体”,强调整体的视觉效果与信息传达功能及关系,解决大面积文字在阅读过程中视觉上的流畅性,在此基础上,才是文字个性属性的追求与发挥。因此,有着严格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范,一般来说,字体设计的字面、中宫、重心、架构和笔画特征是一致的,整体呈现出较为统一的风貌。

第二类字形设计(glyph design),对应“创意字形”,如品牌字形和美术字。这一类需要完成的字数较少,更多的关注点在品牌调性或字体个性的表现上,对文字的形象进行符合设计对象特性的艺术处理,以增强文字的传播效果,常有相对较多的图形属性。设计师首先需要满足并考虑视觉信息传达功能,其次是文字功能。

第三类字体实验(typographic experiment),从工具、载体、手法、结构、识别性等方面做探索创新,因为字体的实验性,一切新鲜的、不寻常的、难以分类又或是出人意料的东西都可以归入此类[16]

而汉字的字形是从象形、表意发展起来的,在文字设计的理念上更重形意结合,从形体之中感悟到对意的表达,从而对汉字的文字形体予以重组及设计。下面探讨的人工智能参与汉字设计主要集中于文字设计的第一类和第二类。

以方正字库为例,通常制作一款字体要经历四个步骤[17]

第一步:设计原始字稿。原始字稿包括手写的字稿,也包括设计师直接在计算机上创作的字稿。字稿可能包括字库中所有汉字,也可能只包括部分汉字,有可能是设计草图,也有可能是质量比较高的字稿。

第二步:针对手写字稿的扫描和数字化拟合。如果是手写的字稿,需要扫描输入电脑,通过软件拟合成尽可能接近原稿的曲线轮廓信息;如果是能熟练使用电脑的设计师,则可以直接在电脑上设计字稿,略过这一过程。

第三步:字形精细设计。设计小组成员对每个字形进行精细的设计,包括统一风格,调整笔画粗细,使其相互协调,使每个字都有美感。原稿中有的字,需要进一步做精细设计;原稿中没有的字,需要在主创设计师的指导下,根据原稿风格设计出来。

第四步:反复修改字形设计。除了设计师一个字一个字地自查外,还会打印出纸样,由主创设计师对每个字形的结构、笔形、粗细提出修改意见,包括检查字形轮廓是否光滑、结构是否合理、粗细是否均匀、灰度是否和谐、整体是否美观,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纵观汉字设计的发展历史,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文字的传播由“书法手写时代”进入到“印刷时代”,从而出现宋体,它代表汉字在书法之外,又有了一套新的形态标准,不再以表现个人情绪、个性为主,而是以规范、清晰、易辨别为标准。到今天,人工智能介入文字设计时更多是以一种人工智能干预的形式[18],即人类作为创造主体,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和工具,对汉字图像、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处理,最终结果与设计程序员有较大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