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机位置的颠覆

(3)人机位置的颠覆

在世界上第一部恐怖小说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中将由人类制造出的怪物视作主角,不少影片将机器人当作了主角,如《银翼杀手》《机器管家》《终结者》《人工智能》《普罗米修斯》《银翼杀手2049》等,当机器拥有了意识,加上其本身的智能能力,人类在其中似乎毫无还手之力。此类人工智能的存在是一种颇具威胁性的未来,这种充满恐惧的未来图谱本身也在追问人类:假如与人工智能势必有一战,人类如何获得胜利?换言之也在追问人最为宝贵的特质到底是什么。

1956年,法国新浪潮的代表导演吕克戈达尔将机器放在了独裁者的位子上,在《阿尔法城》中统治阿尔法城的超脑计算机阿尔法60,它由疯狂的科学家万布翰博士设计而成,但该博士却反过来被其俘获,甘愿充当一个极端工具理性主义的“傀儡统治者”。《阿尔法城》的背景设定在一座与外部世界隔绝的“阿尔法城”中。阿尔法城的核心是一台名为“阿尔法60”的计算机。城市中任何事情的运转都严格按照逻辑进行,每个人都被机器编号,没有名字只有代码,怀有感情的人会被判处有罪。城市中的人不允许有任何“逾越逻辑”的行为出现,违反者将被送入精神病院甚至处决。在影片的开头,计算机的机械语音便告诉我们它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有的时候,世界过于复杂了”[74]

电影全程在一种冰冷和诡异的氛围中展开,屏幕上不时闪动着字母和形状,还有压抑的背景音乐,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逻辑构成的世界当中。阿尔法60在影片中偶尔会作为旁白出现,为这个世界的运行作一个注解——“所有人都只生活在现在,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将活在未来”。人类最终需要的可能仅仅是被支配和服从的逻辑,而不是别的世俗神话。

对付社会中不服从逻辑的异端,阿尔法城自然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片中展现了如何处决有情感、有信仰的人的过程,因为妻子离世而流泪的男人、诗人、艺术家等,都会在唯美的屠杀中被“解决”。

整部电影陷入一种极端的工具理性极权主义,并且以人类的死亡作为结尾。在计算机尚未普及的时候,导演已经高瞻远瞩地看到计算机将带给人与人相处模式的变化,而在电影《黑客帝国》系列(1999/2003/2003)中,人工智能已经彻底征服人类,并且即将取代人类文明的“母体”(Matrix,又译“矩阵”)。电影讲述了救世主尼奥生活在一个由机器操控的虚假的镜像空间中,另一个荒芜的真实世界中人类生活在维护生命的溶液里。黑客帝国的世界里,人们沉醉在日常的生活中,被圈养成为给系统发电的干电池,而生活本身只是程序编制的迷雾,但是人们生活其中仍然无法自拔,那些他们积极努力想要构建的快乐生活其实只是虚假的赛博空间。

电视剧《西部世界》第四部对于AI统治世界以后有了更加具体的畅想,在算法的推导下,人类自由行为终有一天会让人类灭亡。影片之中的罗波安系统,是一个将各种隐私整合的超级算法,小到气候变化、城市规划,大到世界格局、地球命运,甚至每个人的人生都在它的检测安排之中,城市中每个人诞生时罗波安就安排了他一生的命运,某种角度上来说与《黑客帝国》之中的矩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