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人的崛起:AI新闻主播[1]

8 数智人的崛起:AI新闻主播 [1]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暨互联网3.0峰会数字人生态发展论坛”上,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牵头,联合腾讯等机构共同制定的全球首个数字人国际标准ITU-T F.748.15“Framework and metrics for digital human application system”(数字人应用系统基础框架和评测指标)公开发布。在“深度洞察”环节,腾讯智能产品副总裁李学朝在题为《从数字人到数智人,塑造全新生产力》的主题演讲中,将数字人的发展用“离线—在线—在场”三个阶段来总结,精练且颇具启发。

笔者对数字人的概念感知,最早来自于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畅想:互动世界、娱乐世界、资讯世界终将合而为一。今天(20世纪90年代),媒体实验室已经成为主流,而互联网络上的冲浪好手则成了在街头游荡的疯孩子。数字一族的行动已经超越了多媒体,正逐渐创造出一种真正的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知识分子的故作姿态。这些网上好手结缘于电脑空间,他们自称为“比特族”(bitnik)或“电脑族”(cybraian),他们的社交圈子是整个地球。今天,他们才代表了落选者沙龙,但他们聚会的地方不是巴黎的咖啡厅,也不是位于坎布里奇的贝聿铭建筑。他们的沙龙是在“网”上的某个地方。这就是数字化生存[2]

尼葛洛庞帝过去所畅想的“数字化生存”,是第一代互联网(Web 1.0)时代的典型场景。Web 1.0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互联网时代,约从1994年发展至今,其特点是通过网络高效地传输信息,在雅虎、谷歌、亚马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的支持下,随着网络新闻、在线搜索、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电子商务、彩信彩铃、客户端和网页游戏等应用的普及,全球的互联网用户被迅速地连接起来,“上网”是Web 1.0的基本特点。“数字化生存”的畅想已是当下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第二代互联网(Web 2.0)以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约从2008年左右开始持续至今,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和WIFI的覆盖,使“永远在线”“随时随地在线”成为数字生活的常态,互联网成为个体接入社会的重要渠道,物理空间的社交关系大量延伸到网络社会,物理社会的数字化使线上(online)和线下(offline)交互频繁。以苹果公司、Facebook、爱彼迎、优步、小米、字节跳动、滴滴、美团、蚂蚁金服、拼多多和快手等平台为引领,社交网络、O2O服务(线上到线下服务)、手机游戏、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流服务、应用分发和互联网金融等移动互联网服务成为日常生活的主流场景。随时随地“在线”是Web 2.0的生活常态。科学家眼中的第三代互联网(Web 3.0)时代,区块链让数据成为资产,智能合约打造可编程的智能经济体系,人工智能构建全球智慧大脑并创造“数字人”,物联网让物理世界的现实物体向数字空间广泛映射,AR实现了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叠加,5G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将构建更加宏伟的数字新空间。“在场”将是Web 3.0的未来场景。随着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加速无缝衔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嵌入生产生活,万物互联的Web 3.0正在成为现实。

其中,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具象化表征的数字人,在互联网Web 1.0、Web 2.0与Web 3.0的技术演进过程中,也有与之相对应的诸多特点在不断迭代。在以“上网”为特征的Web 1.0阶段,依托动画与渲染技术、身份型的虚拟数字人、以真人偶像的数字分身、虚拟代言人等身份,在数字营销、文化娱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落地展示。随着Web 2.0的技术生态迭代,数字人开始进入“在线”服务阶段。通过掌握语义智能解析、语音在线合成等AI技术,数字人升级为“数智人”,进入金融、传媒、出行、文旅等领域,为终端用户提供数字客服、数字导览、数字主播等服务,助力企业和组织落地数字化转型,实现降本增效。而未来,数智人将从“在线”走向“在场”,技术演进将推动线上和线下更全面的一体化,进入全真互联,也是Web 3.0的真正落地。依托于AI技术从感知到决策到表达的一系列突破,数智人将与数字场景、行业理解深度耦合,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全面“在场”服务[3]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语音及虚拟成像等新技术的日臻完善,在智能时代背景下,AI技术不断渗透新闻、娱乐、商业等领域,为业界注入了新的革新元素。笔者并非计算机专家,仅能从文化人类学的主客互动——数字人、数智人与真人的互动——的视角,从这些千奇百怪的数智人中择“人工智能主播”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