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工智能生成汉字字体的商业应用
①方正字库——手迹造字App
为了开拓个人互联网市场,方正专门成立了手迹公司,在个人“手写字体”的开发上,推出了“手迹造字”App[39],采用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的人工智能辅助字体生成技术,作者最少只要手写100字(推荐写775字),通过人工智能,就能产生包含6763个汉字的完整字库。同时还支持手写输入和拍照输入两种方式,直接设备输入还支持压感和多种笔头的选择。
在字体应用方面,方正字体产品已在华为、OPPO、VIVO、小米等10多家手机厂商的主题商店上线,用户可以选择更换手机的系统字体;方正和腾讯手机QQ合作,在聊天场景实现彩色字体、动态字体等酷炫玩法;用户也可以在QQ阅读、讯飞输入法、WPS等众多应用软件中体验个性字体的魅力。希望未来与业界厂商广泛合作,通过技术的力量,进一步打通个人字库应用场景,让一笔一画的个性书写融入现代移动设备,实现“中国人,见字如面”的理想。
②百度输入法——AI造字
百度输入法自研了一套字体生成技术,能够利用内容和风格编码网络,将不同用户的手写字体风格特征非常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实现精准还原。通过风格与内容解耦的字体生成技术,最终实现了只需要12个字就能够生成定制字体的能力,这无疑是AI造字技术在字体生成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③阿里汉仪智能黑体[40]
阿里巴巴与汉仪字库联手开发人工智能字体——阿里汉仪智能黑体,字形由汉仪字库的字体设计师黄珍元主创设计,字库产品协同阿里人机自然交互实验室,经过创意录入、人工调优协同机器学习、测试发布三个阶段,生成共计6763个标准字符。
在汉字设计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介入字体设计,从众多数据中快速获得信息,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等,整理后提供给使用对象,这使以往很难收集的数据资料能够更容易地利用起来,也缩短了分析整合的时间,提升效率。字体地图和中文拆字库的建立可以为字体风格的确定提供依据,也让字形的微调能有逻辑可循。基于人工智能的庞大算力,未来字体设计能够实现批量化、自动化,让字形的微调不再是难题,最少只需要一张字效图用于微调,就能够使网络处理新的字效风格。
利用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小样本估计的字库生成,设计师仅需提供较少的字体设计模板就能得到包含6763个汉字的完整字库,可以大大降低中文字库设计的成本。对于品牌字形和艺术字的设计来说,人工制作过程烦琐,需要一定的技术。文字风格迁移和字效风格迁移的出现恰好能化解这一难题,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
技术的运用也为字体实验的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试想:以后是否可以在AI学习过程中加入字体以外的其他元素?比如古代园林大量使用的木窗图案,让AI同时学习字体和艺术图案两个元素,把艺术图案的艺术风格糅合到字体中,创建出具有特别风格的字体。
借用汉仪字库首席运营官马忆原的观点:“字体行业的传统字体设计思维应顺应时代转变为场景化设计思维,如今的字体设计由于更开放的媒介通道将创意来源进一步地去中心化,而新技术的到来让字体行业的生产力和创新力更加相匹配。”[41]在人工智能时代,字体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实现人机协作模式协同生产;如何通过图像识别系统,实现字体从像素点到笔画方式的识别;如何利用参数化设计,进一步定义升级中文设计的骨骼系统,进行系统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