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结论与反思
①基于Artbreeder生成的MBTI形象分析结论
通过构建的三元符号模型对基于Artbreeder生成的MBTI形象进行了分析,在该模型中,以某一人格肖像作为对象,以Artbreeder生成的各个特征统一体为表达项,以人工智能技术与设计师作为解释项,一个人格肖像的创作过程经历了有MBTI参与的编码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师的解码过程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师知识获取进行阐释的过程。
从符号学的思维来看,“MBTI”与Artbreeder“捏脸”作为不同符号的综合,在不同解释项进行阐释的过程中,构建了各具风格的标签。我们热衷于使用这样的标签,用来减少在深入结交一个人才能获取对方个性的过程消耗;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标签让别人了解我们自己,也让我们去了解别人。若将我们的交往视作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就是忽略了知识获取的过程,用一套既定的规则去解码我们表面看到的他人性格的表达项,去获得我们认为的他人的真实性格。这种人际交往中的“不劳而获”缺乏深入了解的过程,让人际交往流于表面,从而丧失了我们进行交往的初衷与意义。
②关于人工智能参与的符号化过程的思考
在使用Artbreeder的过程中,笔者感到有些被冒犯。在调节“race-Asian”参数时,将数值调大就会出现一个单眼皮、小眼睛的亚裔形象,从人种特征上来看,大部分亚洲人的眼睛相较于非裔来说确实不是很大,但自认为也没有画面呈出的那么小。事实上,透过编程者个人的刻板印象,我们可以看到这其实就是绝大多数人对于亚裔的刻板印象。在有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的符号化过程当中,人工智能技术只会将人类所定义的刻板印象作为一种编码规则进行运行,它不会察觉到有人会因此感到被冒犯,在技术的世界里,只有0和1。
在社交生活中,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标签来构建我们独特的个性,但往往我们又会拒绝这样的标签,拒绝过度符号化的标签所成为的刻板印象。人工智能作为工具,人作为工具的使用者,要注意赋予工具意义的尺度,当我们一味将复杂的人性视作编码赋予人工智能时,某一刻,它将用极具讽刺的方式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傲慢。